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监控从血液采集到血液输注的整个过程,分析收集的数据。提出预防措施,逐步降低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输血传染病。本文通过介绍现有的血液预警系统及其作用,旨在为输血安全提供借鉴。

  • 标签: 血液预警 血液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该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分析,并利用2009-2013年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预警系统的灵敏度和疑似信号比例。结果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建立了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结论目前的监测预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 标签: 传染病 自动预警 灵敏度 疑似信号
  • 简介:摘要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服刑人员处于特定的高应激环境下,是心理危机高发群体,其心理危机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和改造,该心理危机伴有的不可预见、突发性的暴力行为将直接威胁着监狱的安全稳定。目前,监狱系统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采取的大多是出现危机后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应对模式,少有主动干预,对其心理危机更缺少系统的层次分类。因此本文尝试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心理危机级别分类、预警指标和干预范围来主动的对其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干预,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心理危机 预警系统 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实现计量器具周期管理预警功能。方法:通过软件对已有的计量器具记录文件进行访问,获取下次检定的日期,并和系统日期进行比较,对即将到期的计量器具进行报警。结果:通过参数的设定,软件能够方便的访问计量器具记录文件,并能够有效的实施预警功能。结论:应用VisualBasic6.0来实现此软件的开发,且方便快捷,软件占用系统资源少,功能强大,有效地防止了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过期及漏检的情况发生。

  • 标签: VISUAL Basic 6 0软件 EXCEL文件 计量器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中的护理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近五年(2016年1月-2021年10月)诊疗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按照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将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预警系统风险评估表单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病死率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预警监测系统主要对6种情况进行预警:(1)可能的药物拮抗,(2)药物禁忌,(3)不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用法,(4)药物过敏,(5)药物适应证,(6)重复用药。通过该预警系统,可以对不良用药及时提醒,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预警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学校因病缺课预警阈值,为学校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日收集学校新增因病缺课人数,剔除多暴发疫情导致的缺课人数,计算常态情况下的班级和学校每日(周)因病缺课人均数(i)和标准差(s),以均数加1~3倍标准差为备选预警阈值,通过实际缺课情况检验确定适宜预警阈值。结果学校日因病缺课人均数在1~3人之间,均数+3s为预警阈值时较适宜,其中中学为8人,小学为10人;学校周因病缺课人均数在6~11人之间,以均数+1s为预警阈值时较适宜,其中中学为16人,小学为18人;班级日因病缺课人数最大值均数在2~3人之间;以均数+1s为预警阈值时较适宜,其中中学为3人,小学为5人;班级周因病缺课人数最大值均数在3~4人之间;以均数+1s为预警阈值时较适宜,其中中学为6人,小学为7人。结论初步确立中小学日因病缺课预警阈值为8~10人,周预警阈值为16~18人;中小学班级日因病缺课预警阈值为3~5人,周预警闽值为6~7人。

  • 标签: 学校 因病缺课 传染病 预警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监测。方法对确诊的33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接受动态血糖监测及指血快速血糖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较指血快速血糖对低血糖的检出率分别是78.5%和10.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检测无症状低血糖,更好的发现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带来的不良后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的92名急诊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急诊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急诊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 标签: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 简介:我国人世以来,出入境集装箱流量高速增长。集装箱运输具有流动性大,集散地方与货物装载种类繁杂,周转率高等特点。为了减少对铁矿石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我国对废旧金属的进口量正在急剧增加,但许多废旧金属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风险。由于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以及核走私、核扩散的难以遏制,我国面临核恐怖的危险将越来越大。因此,对出入境集装箱及货物实施放射性检测成为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事关国家安全、

  • 标签: 放射性监测 监测系统 口岸 核辐射 通道式 出入境集装箱
  • 简介:摘要:血液是生命之源,因此对血液的采集、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采供血机制和血液保障体系处在需要更新完善的阶段,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时极易出现“血荒"等临床用血供应不足的现象。特别是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和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保障采供血和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通过阐述血液应急系统建立,完善采供血系统机构的管理及采血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等内容探讨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避免发生血液保障危机和临床供血不足的问题。

  • 标签: 采供血 血液预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互联网+"医疗改变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格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新的疫情监测方式,在线社交网络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交流工具,具有实时性高、参与性强等特点,是网民交流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监测公共卫生事件的绝佳信息来源。本文设计了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疫情监测系统,利用异常检测、话题发现、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综合挖掘分析,能够从互联网的角度对疫情进行监测,为卫生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案例分析表明本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在线社交网络 信息技术 疫情监测
  • 简介:摘要总结了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护理措施。为预防各器官进一步衰竭,必须对各器官进行动态有效的监测和适当的护理,功能衰竭可伤及多个器官,首发器官是肺脏,其次是肾、肝、心、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免疫系统以及凝血系统。要对患者各脏器进行动态有效的监护,了解MODS的发生病因,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保证营养与热量的摄入,防止感染,以利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患者分成监测组(n=20)与对照组(n=20)。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使用常规末梢快速法来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于监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佩戴CGMS,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性监测。结果在治疗前,两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7h后,监测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d的治疗过程中,监测组1例出现低血糖,死亡2例,对照组6例出现低血糖,死亡5例,监测组低血糖发生率与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血糖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动态性的监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重度颅脑损伤 护理监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