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告并分析2016年全市血吸虫病监测数据。方法根据《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全市开展常规监测,对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开展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以及野粪等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6年全市网络报告血吸虫病病例51例,均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点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15399人,血检阳性343人,粪检342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2.23%;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5122人,血检阳性14人,粪检14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0.27%;监测点共检查家畜473头,粪检阳性0头。监测点调查钉螺面积2055.82hm^2,查出有螺面积975.47hm^2,无新发、复现钉螺面积,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呈稳中有降的低度流行态势,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需坚持开展低度流行区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与防治工作。

  • 标签: 钉螺 血吸虫病 监测 武汉市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2012~2016年血吸虫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武汉市蔡甸区共调查血吸虫病例197例,病例末次接触疫水时间2007、2009、2010、2012年分别为105、58、33、1例,2012~2016年杏出确诊病例分别为82,82、22、11、0例,其中漏查75例,占38.07%;漏治29例,占14.72%;治疗不规范未愈66防例,占33.50%;药物疗效不佳26例,占13.19%;死亡1例,占0.51%。结论血吸虫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能掌握我区血吸虫病疫情,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促进开展科学防治.

  • 标签: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确诊病例 回顾性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武汉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WHA)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在调查的451名PLWHA中,服药依从性均数为98.73%,其中,有414人(91.8%)服药依从性≥95%,37人(8.2%)服药依从性<9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4月(OR=0.383,95%CI:0.191~0.767,P=0.007),歧视感知高(OR=0.980,95%CI:0.961~0.999,P=0.042)的PLWHA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武汉市PLWHA服药依从性较高,应加大对治疗时间较长,歧视感知水平较高的人群的关注,探索干预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2012~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361人,血检阳性数6872人,共粪检6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0,现场调查2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武汉市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是护生了解、掌握护士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重要途径,是护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换的过程,也是形成科学、缜密、评判性思维的关键期。

  • 标签: 中职 护理 临床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