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是南朝宋国诗人谢灵运在《岁暮》中的诗句。

  • 标签: 旋毛虫 火锅 羊肉 谢灵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毛虫病流行原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旋毛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旋毛虫抗体检测。结果此次是一起因食用带旋毛虫囊蚴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罹患率为6.8%以上。本病潜伏期为5~20天,以10~15天多见,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8℃~40℃)、水肿、肌肉酸痛。感染旋毛虫2~3周后抗体为阳性。用丙硫咪唑治疗有特效。结论大理地区旋毛虫病感染较重,应重点防控。在疫区出现发热、全身肌痛、水肿等应考虑旋毛虫病可能。为预防和控制旋毛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要加强卫生知识宣教,提倡熟食,不生食或半生食猪或其他哺乳动物肉及其制品,加强肉类检疫和生猪管理。

  • 标签: 旋毛虫病 暴发流行 特征
  • 简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而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cytokine,CK),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并能作用于其它细胞,但这一名称仍沿用至今,目前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IL-1~IL-18).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白细胞介素在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宿主感染旋毛虫后,淋巴细胞在受到旋毛虫抗原刺激后被活化而分泌白细胞介素.多数白细胞介素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调节作用,可提高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加速排虫反应;而有些白细胞介素则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对免疫应答具有负调节作用,可降低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延迟排虫反应.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旋毛虫感染 分子寄生虫学 免疫调节作用 分子免疫学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超微结构,探究贾第虫滋养体的核仁.方法用改良TYI-S-33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姬姆萨(Giemsa)染色和铁苏木索染色后光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以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以核仁特异性抗体作用虫体产生间接免疫荧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核仁.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姬姆萨染色后的贾第虫胞质为淡蓝色,可见1对细胞核,核内有分散的染色体,数日为10条;4对鞭毛、1对半月形的中体、轴柱.铁苏木素染色可见1对椭圆形的泡状细胞核内各有1个细小的核仁.透射电镜观察虫体外观颜面状,呈倒置的梨形;质膜下可见单层排列、大小均匀的小囊泡;可见虫体的细胞器:游离核糖体颗粒、内质网;细胞骨架:腹吸盘、鞭毛、基体、中体的微管结构;核结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分裂间期虫体细胞核内有绿色荧光并聚集为核仁,在分裂期虫体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结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的形态结构复杂,有典型的核仁、染色体及复杂的细胞骨架结构.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 形态学 透射电子显微镜 间接免疫荧光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敏感性。方法将100g猪肉搅碎后等分为50份(每份2g),每克猪肉分别加入1、2、3、4及5个旋毛虫幼虫囊包,搅拌均匀后按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推荐的人工消化法在43℃消化4h~5h,用60目(300μm孔径)铜筛过滤,室温沉淀30min后检查幼虫。结果每克猪肉含1、2条旋毛虫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10%(1/10)和30%(3/10);每克猪肉含3条及3条以上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为100%(10/10)。结论人工消化法对轻度旋毛虫感染(每克肌肉含1~2条幼虫)的2g肉样标本检疫时的敏感性较低。

  • 标签: 旋毛虫 人工消化法 敏感性 肉类检疫
  • 简介: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或称G.intestinalis或G.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需氧原虫。本虫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贾第虫病的流行甚至爆发流行屡有报道。本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贾第虫病也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有“旅游者腹泻”之称。近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常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并与艾滋病合并感染。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代谢特征 旅游者腹泻 贾第虫病 致病性原虫 酶学
  • 简介: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抗原性方法对-20℃保存5年、8年及12年的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旋毛虫病(37例)、囊虫病(12例)、包虫病(10例)、肺吸虫病(16例)患者及健康人(15例)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用保存不同时间的抗原片37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各批抗原片的荧光亮度亦无明显区别;囊虫病、包虫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16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2例出现假阳性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在-20℃可保存12年而不丧失其抗原性.

  • 标签: 旋毛虫肌幼虫 冰冻切片 抗原性 阳性反应 IFAT
  • 简介: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十堰市畜牧局动检站每年均有检出“米猪肉”的报告.上世纪70年代郧县人民医院就有旋毛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各县区也时有零星病例就诊.但十堰市从未进行过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的感染与发病情况调查,为了掌握十堰地区绦、囊病与旋毛虫病的地区分布、人群感染与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2004年在十堰城区、丹江口市、郧县开展了4个乡(镇)的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相关项目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

  • 标签: 旋毛虫病 血清学调查 囊虫病 十堰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病情况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IFN-γ对感染旋毛虫沙鼠组织NO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组织NO量,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IFN-γ促进各组组织NO量.高浓度组小肠组织破坏严重;各组脑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IFN-γ能促进组织NO合成;各组织的炎症病变不同.

  • 标签: 一氧化氮(NO) 旋毛虫 IFN-Γ 小肠 旋毛虫感染
  • 简介:我们研究了从1995年1月到1997年7月到古巴哈瓦那的CiraGarcia中心诊所就医的120名旅行者患者。他们均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以往有病理学诊断,并且内窥镜检查引流试验结果阴性。十二指肠和胆道涂片和研究可用以评估兰(伯)氏鞭毛虫病的流行,比较作为两种寄生虫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贾第鞭毛虫病 旅行者 胆道引流 试验结果 病理学诊断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