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痰管加热处理在小儿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痰管进行痰,观察组患儿采用加热处理后的痰管,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痰阻力以及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痰阻力为无阻力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黏膜损伤的患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痰护理中将痰管进行加热处理,能够减少患儿痰阻力,减轻患儿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吸痰护理 吸痰管 加热处理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步成为儿科输液的主要工具,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便于固定,减少输液意外的发生,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置管时间长的病人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儿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除做好对留置针的护理及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宣教外,还要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不宜太长,它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吸痰 医疗纠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内痰对小儿肺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进行治疗的92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和传统的口鼻痰,观察组进行气管内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6.1%),观察组患儿各项体征症状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护理中,气管内痰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疗法,排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气管内吸痰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手术瘢痕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合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的瘢痕较小,患者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吸脂术 微创旋切手术 男性乳腺发育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患者实施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性感染,是机械通气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VAP对机械通气成败及患者预后情况造成了及其严重影响。一些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技术已被用于VAP的预防,。如何做到有效痰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现将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有效预防吸痰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患者98例(9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及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及1、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角膜下部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上中部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后早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严重,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基本修复。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鼻饲反流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对这些患者临床护理中发生鼻饲反流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发生明显反流和可疑反流的患者人数共有8例,占总患者人数的20.0%,而其中出现误的患者人数为2例,即出现误率为5.0%。对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其在鼻饲过程中可能因为其卧床体位以及胃潴留等的影响使患者出现鼻饲反流误问题,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反流误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意外情况,其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临床护理中,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发生反流误的几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昏迷患者 鼻饲反流误吸
  • 简介:目的:探讨静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58例患儿,对照组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静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麻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应用七氟醚静复合麻醉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小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实施超声乳化除术,对24例(24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闪辉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有KP的患者术后炎症未加重,术后9例新发KP,4例伴有房水闪辉,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术后后囊膜混浊1例,角膜内皮水肿3例,人工晶状体半脱位1例。结论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除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白内障 Fuchs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行不同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痰组和深部痰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行护理干预,常规组行传统痰治疗,深部痰组行深部痰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SpO2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pO2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深部痰组的SpO2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深部痰组的治疗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28例(66.6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行深部痰治疗,不仅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加之护理干预,还能够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

  • 标签: 深部吸痰法 常规吸痰法 小儿 喘憋性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来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接受治疗56例,都是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结果随后用8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观察。中央前房的深度从治疗前的(1.3±0.8)mm,通过治愈以后增长到(4.2±1.4)mm。手术以后的49例病人视力情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结论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能够对闭角型青光眼产生一定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12~2016.12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MMSE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复合麻醉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且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手术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复合麻醉方式,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血压及心率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恢复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应用于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调节给药浓度与控制药效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速,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先后入院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复合全麻;实验组实施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基本情况和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的不同。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撤离导管、恢复意识的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术后1、2、4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6、12、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经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时的效果优于静复合全麻,而且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比较小。

  • 标签: 静吸复合全麻 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PA)中一次性组合痰管口腔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调研时间2014年5月~2016年6月;调研对象400例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机械通气2天以上的患者,按随机分表法分为对照组(经常规口腔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采用氯已定清洗口腔联合一次性组合痰管口腔护理干预),200例/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在通气7天后VPA发生率为5例(1.25%),通气14天后VPA发生率为9例(2.25%),为对照组患者在在通气7天后VPA发生率为32例(8.00%),通气14天后VPA发生率为66例(16.50%);两组患者数据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一次性组合痰管口腔护理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从而有效的降低VPA的发生率。

  • 标签: 一次性组合吸痰管 口腔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选用异氟醚静复合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和手术气腹前的临床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气腹后和术毕时观察组心率和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可使患者围术期麻醉更加平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首选。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于我院5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8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及噻托溴铵粉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指标。结果从6分钟步行距离指标来看,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肺功能指标来看,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治疗前后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及噻托溴铵粉剂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增强其肺部通气功能,有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噻托溴铵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者是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支持手段。它可以缓解严重的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为抢救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争取时间及条件,最终目的是要使病人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自主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眼压显著降低,视力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该疾病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6月阶段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8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早期床边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5.63+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0+1.97)d,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握力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1%,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起床边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度和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早期床边活动 机械通气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