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对预后改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BI、CSS、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加强整体护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整体护理 预后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PDCA循环护理,对比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取得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能提升护理的总质量,是一种非常适合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模式。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腹膜透析患者 预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将7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优质护理,称为优质组,比较常规组患者及优质组患者的预后,调查优质组患者及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的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优质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37%(37/38),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78.95%(30/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缩短老年患者的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质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 心肌梗死 预后 改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改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预后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11月诊治的手术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进行护理分析,将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整体化护理组和标准护理组各40例,整体化护理组采用整体化护理,标准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整体化护理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住院时间显著优于标准护理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各项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手术切除时给予整体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 预后 护理服务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实验组(n=56),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心肌梗塞 优质护理 预后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开颅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应用效果与对其预后改善情况。方法:抽到我医院神经外科收入的行开颅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病患46例为探究样本,时间均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所有病患实施不同角度的体位变换干预,然后分析在不同体位下的病患指标情况。结果:病患的体位处于0°~40°时,其ICP指标、MAP指标表现为降低趋势,且P值<0.05;病患体位处于0°~30°时,其CPP指标表现为增高趋势,然而体位处于40°时其CPP指标比0°~30°时低,存在P值<0.05。结论:重症开颅术后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后,其ICP指标、MAP指标以及CPP指标指标均出现影响,当中体位处于30°~40°时候病患的ICP指标、MAP指标有可能产生显著降低趋势,与此同时CPP指标增高,对病患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重症开颅术 术后患者 体位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策略及对患者预后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80例脑梗塞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急救的平均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SAS焦虑评分、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急救的平均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策略效果确切,可缩短救治时间,减轻焦虑情绪和减少死亡率,缩短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急诊护理策略 患者预后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急救护理对异常妊娠孕妇自身及胎儿预后改善作用。方法择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3月)和研究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57例患者采用综合急救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分娩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娩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糖化血红蛋白下降量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自然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终止妊娠引产率比对照组低,胎儿存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中,综合急救护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孕妇及胎儿预后结局的改善,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异常妊娠 综合急救护理 孕妇预后 胎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围绕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的最终效果展开分析,望在治疗中提供辅助干预的有效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180例肺炎患儿,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本组整体护理满意率高达87/90(96.67%),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方案在临床的有效实施,针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预后康复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可极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促进其临床症状的快速恢复,其家长对此项护理干预方案表示肯定与满意,故建议临床大力推崇、实践。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预后 康复 影响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预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护理)、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各33例,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比较。结果:研究组咳痰积分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并在改善症状方面起到较好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HAMD、Barthel指数、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Barthel指数、N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比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与身体功能。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功能康复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3日至2017年2月18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平均、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基础干预为对照组,予以康复运动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疼痛、腰椎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分别为(25.43±0.89)分、(2.18±0.31)分,总满意概率为93.33%,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康复运动操,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预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运动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应激改善效果以及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应激程度均比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没有统计意义;而且观察组的心理应激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应激 治疗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改善患儿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发热、咳嗽、气促)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小儿支原体肺炎 症状缓解时间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提高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等相关症状恢复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左室功能(LVEF}、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O8)。结论对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患者 心功能改善 提高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Beclin1降低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的机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4例ⅢB期(T3~T4N1M0)结肠癌根治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自噬相关关键蛋白Beclin1在ⅢB期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并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Beclin1行免疫荧光双染,观察它们共表达情况。结果Beclin1蛋白表达于肿瘤细胞膜、胞质和(或)细胞核,正常黏膜缺乏Beclin1表达。肿瘤组织Beclin1阳性率为83.7%(87/104),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Beclin1免疫染色阴性;Beclin1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69.8%vs.47.1%,P=0.034)。Beclin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PCNA低表达,同时Beclin1低表达的肿瘤细胞PCNA高表达。结论Beclin1降低局部晚期结肠癌死亡风险的机制之一是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的进行及细胞的增殖分化,Beclin1可作为局部晚期结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可通过细胞株及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其机制。

  • 标签: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 肿瘤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治疗ICU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呈更低显示,GCS评分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可保障临床疗效全面发挥,使得致残率与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 标签: 亚低温 ICU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改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筛选44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全部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22)与研究组(n=22)。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则以此为基础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对如下指标进行分析: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临床指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肿胀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改善情况较为突出(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来说,临床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互相配合的形式,主要作用就是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改善机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四肢骨折 护理质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