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合并CNS损伤的预后。方法选择116例大便轮状病毒阳性的患儿作为研究对像,根据出院时痊愈和好转标准将患儿分为治愈组59例和好转组5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患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CNS损伤影响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CNS损伤是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预后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CNS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幼儿心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者129例,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可致心肌损害,若发现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心肌酶谱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轮状病毒 心肌损害 肝损害 心肌酶 测定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占小儿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据WHO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感染6个月至2岁婴幼儿,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抗体的保护而发病较少,到4岁时大多数儿童已受感染,亦很少再感染。本病常发生在秋末冬初,潜伏期1~3d,起病急,早期有低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儿病初即发生呕吐,然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的增多和大便的形状改变,大便每天10次左右,有的可达数十次。大便呈黄色或浅黄色,量多,有时为白色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便,戮液少,无腥臭味。患儿常出现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症,如精神差、烦渴多饮、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此外,有大量文献报告了轮状病毒肠炎胃肠外损害的病例,主要有脑炎、心肌炎、肝炎、肾脏损害、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一般来说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的血小板通常是减少的,本例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的血小板增高,达到992×109/L,且持续约一个月,而其本身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是比较少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轮状病毒 感染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8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并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心肌酶谱(AST,LDH,HBDH,CK,CK-MB)有不同程度升高,占75.3%;有两项以上同时升高者52例,占61.2%。结论轮状病毒感染的心肌损伤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 标签: 轮状病毒 心肌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个性化护理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治疗方式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9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77%,且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腹泻的情况,加速其恢复,保障患儿的健康。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92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退热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49±0.48)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将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罗伊氏乳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腹泻患儿纳入研究,经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为患儿编号,将1~37号患儿编入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将38~74号患儿纳入观察组,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加用罗伊氏乳杆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患儿中应用罗伊氏乳杆菌,能够尽快控制病情,减轻患儿症状,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罗伊氏乳杆菌 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择 84 位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研究初始时间为 2018 年 1 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 月。使用 Excel 表格将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分组,先入院患儿为对照组( 42 位 ),后入院患儿为观察组( 42 位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结论: 两组中观察组腹泻、发热以及呕吐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低( P < 0.05 ),结果有差异。 结论: 对该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临床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性,18个月龄,安徽省蚌埠怀远县城郊人。因腹痛腹泻,经村诊所用泻痢停和黄连素治疗一周后未有明显改善,于2007年11月6日来蚌埠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就诊。大便3~7次/d,稀水便,伴少许黏液。体温37.5℃,轻度脱水。营养一般,发育正常,体型偏瘦。家中饲养猫、狗、猪、鸡等家禽家畜。患儿日常同猫狗嬉戏,且进食前没有洗手的习惯。

  • 标签: 轮状病毒 螨感染 蚌埠医学院 幼儿 腹痛腹泻 家禽家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传播轮状病毒(RV)的各种途径,制定相应的措施切断RV的传播途径。方法搜集2012年入院的感染RV的新生儿,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对象是患儿接触后和接触前的物品,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寻找传播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结果2011年与2012年组相比较,2012年组患儿院内感染RV发生率较明显降低。比较这两组的医护工作人员所用的听诊器、暖箱、布类用品、奶瓶等用具的RV阳性率,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易感染RV,RV还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方式传播,而“手消毒”这种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婴幼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联用炎琥宁和更昔洛韦的效果。方法:对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随机选取及分组研究,双盲选分组后 90例患儿被分为 45例联合组及 45例单一组,所有患儿均在治疗中应用更昔洛韦,联合组同时应用炎琥宁,将其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致病菌转阴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单一组患儿相比,联合组患儿治疗效果较高,症状改善时间短,同时致病菌转阴率高,两组以上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联用更昔洛韦及炎琥宁,可显著缩短其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致病菌转阴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更昔洛韦 炎琥宁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期间我院收治 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数字随机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主动地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在于研究及讨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100例患儿,经过两组患儿的家属同意后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的护理模式,B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在不同护理方式上进行效果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B组50例患儿接受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更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轮状病毒胃肠炎的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品卫生,餐具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

  • 标签: 轮状病毒胃肠炎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