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宫颈糜烂的发病趋势,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110例妇科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将其分为5个组,分别分析各组宫颈糜烂的检出率、糜烂程度等。结果各年龄阶段分组中,31~40岁宫颈糜烂发病率最高,高达59.09%;各年龄阶段宫颈糜烂程度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宫颈糜烂高发年龄阶段为31~40岁,糜烂程度最严重的是41~50岁;妇科普查中需要对女性进行准确详细的检查,并针对病情进行有效干预,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不同年龄 宫颈糜烂 发病趋势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2005-2006年在深圳市保安区妇幼保健院调查了8141例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按母亲分娩年龄(≤18岁至≥39岁的每1岁)分组制定初生儿(胎儿)体格发育均值。结果初生儿(胎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都随着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呈现有规律的递增现象;≤23岁生育者,其分娩的初生儿(胎儿)上述5项发育均值明显〈24岁以后生育者;24~33岁,其分娩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随母亲分娩年龄增大而增长,生长发育均值稳定并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最佳生育年龄段。34岁以后,上述5项生长发育均值开始下降或大幅波动,生长发育均值不稳定。18~20岁、21~23岁、24~29岁、30~34岁、35~44岁年龄段分组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存在递增规律,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全部组)。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在24~33岁,其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5项生长发育均值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最佳生育年龄段。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体格发育均值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分娩年龄 初生儿 生长均值 体重 身长 坐高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1-01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129例患者(224只眼),对12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视力及眼部检查。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体 MS值 MD值
  • 简介:目的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与剖宫产比率的关系,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2006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8141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现场测量,并对产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19~38岁的每一岁)分组,研究分析各分娩年龄组剖宫产比率。结果剖宫产总平均比率为31.2%(2544/8141);18岁剖宫产率最低,为18.2%,从19~38岁剖宫产率不断攀升,37岁组、39岁组剖宫产率为47.2%、44.9%,分别为剖宫产率的最高和次高。总平均母体因素、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占剖宫产的构成比依次为29.6%(754/2544)、19.5%(496/2544)和50.9%(1294/2544)。母体因素的构成比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增大,而胎儿因素、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却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减少。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伴随着母体危险因素的增大,成为剖宫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分娩年龄 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它是威胁老年人视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总结了如下预防性治疗方法。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激光 中药 预防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低血糖症的常见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低血糖症病例48例的病因与诱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依次是药物性34例、糖耐量异常5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2例、服用降糖药物且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2例、酒精性肝病2例、糖原贮积症1例、胰岛素瘤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1例结论药物性低血糖症是低血糖最常见的病因,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及儿童)应警惕可引起低血糖症的其他少见病因。

  • 标签: 低血糖 年龄 病因
  • 简介:目的通过一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长期随诊观察,比较老年前患糖尿病和老年后新发糖尿病两组人群的临床特征、血糖控制、合并症及预后情况,探讨老年糖尿病的管理策略。方法选取1996年~2013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长期医疗保健、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并确诊糖尿病的老年人群,对其随访17年,并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根据糖尿病患病年龄将该人群分为老年前患病组(60岁之前患糖尿病即B-DM)和老年后新发糖尿病组(60岁之后患糖尿病即A-DM),对两组人群血糖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67例,其中B-DM组159例(16.4%),A-DM组808例(83.6%),老年后是糖尿病高发年龄段。随访17年,B-DM组死亡62例(40.0%),A-DM组死亡376例(36.5%,P=0.63),A-DM组(50.4%)的HbA1c控制达标率(6.5%)高于B-DM组(34.5%)。B-DM组胰岛素的使用率(52.2%)高于A-DM组(22.9%,P=0.0000),且B-DM组在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方面均显著高于A-DM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以老年后患糖尿病者为多,血糖控制优于老年前患病组。两组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老年前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症高于老年后糖尿病患者。定期做糖尿病筛查、综合分析、个性化治疗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总体控制。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患病年龄 血糖控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是成人患者,研究组46例是青少年患者,两组均行正畸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研究组治疗时间(7.8±2.2)m显著少于对照组(11.8±3.5)m,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与年龄有关,早起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 标签: 正畸牵引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成人 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年龄与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105例,根据年龄分为A、B、C三组。A组33例,年龄在1-3岁;B组36例,年龄在3-5岁;C组26例,年龄大于5岁。对比各组患者构音器官功能恢复有效率、言语障碍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构音器官功能均有所改善,与A组比较,B、C组的平均有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言语障碍疗效评定显效率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疗效与治疗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早期干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瘫 言语障碍 年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褥期妇女使用不同分娩方式与不同年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后42d随访的初产妇30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资料,对比康复产妇与未康复产妇的分娩方式与年龄关系之间的影响。结果产妇年龄越小越容易恢复,自然分娩的恢复效果优于剖宫产恢复效果,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宣传指导妇女更好的选择分娩方式,并且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产妇订立针对性的恢复方案,让产妇生产后能够更快的康复。

  • 标签: 产褥期 不同分娩方式 年龄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中疑似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入户普查的方式对海淀区重点行业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分析体检结果。结果5066名工人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2%,其中疑似苯中毒96例,其他疑似职业病15例,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中疑似苯中毒发生的平均接触职业病危害工龄及发病年龄均最短(P〈0.05);不同行业疑似职业病平均发病工龄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淀区重点职业病防治行业应为苯作业,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

  • 标签: 职业健康状况 工龄 年龄 企业规模 行业 经济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经过临床康复护理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全部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药物治疗等综合性康复护理手段。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及家长协同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瘫效果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况,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6月-12月选择上海某三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冠心病患者30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将患者按年龄分成青年、中年和老年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7份有效问卷中有98例具有抑郁情绪,占总例数的34.15%;其中轻微至轻度抑郁患者占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69.39%;中至重度抑郁患者占24.49%;重度抑郁患者占6.12%。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存在抑郁情绪且抑郁程度不同。抑郁情绪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有目的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势在必行,从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冠心病 不同年龄段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时,不同年龄,性别对保肝药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初治结核病患者给予相同的抗痨治疗方案,且抗痨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均无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病史,均无肝损害症状。分别从年龄上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及性别上进行观察。结果169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组经保肝降酶治疗≥60岁有效2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1%;<60岁有效48例,无效8例,有效率85.71%。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经保肝降酶治疗≥60岁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51.61%;<60岁有效38例,无效8例,有效率82.61%。两组的χ2分别为7.29,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9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组经保肝降酶治疗男性有效46例,无效14例,有效率76.67%;女性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75%。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经保肝降酶治疗男性有效34例,无效12例,有效率73.94%;女性有效20例,无效11例,有效率64.52%。两组的χ2分别为0.03,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药物性肝损害保肝降酶治疗时,对于对于高龄患者,合理选择抗痨药物,加强肝功能的监测。

  • 标签: 抗痨药物 肝损害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体温变化的规律和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进行术中体温观测,总结比较不同年龄病人术中体温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年龄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120分钟至手术完成后2小时高于55岁的病人体温比低于55岁病人的体温要低。结论对高于55岁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避免手术中以及手术完成后体温过低的现象发生,避免低体温对人体的伤害。

  • 标签: 年龄 腹腔镜胆囊切除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3例、普通老年组(60-75岁)68例以及高龄老年组(年龄≥75岁)19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血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主要为单支病变,普通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患者主要为多支病变,差异显著(P<0.05);高龄老年组的右冠状动脉病变和普通老年组左回旋支病变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均不相同,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冠心病防治措施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其对于合理防治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和进展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不同年龄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GustiloⅢ胫骨骨折患者采用阶段性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6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GustiloⅢ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6例),前者采用的单纯支架外固定疗法,后者采用阶段性疗法,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分别为60%(18/30)、83.33%(30/36),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分别为(3.66±0.39)个月、(10.11±0.51)个月,在以上观察指标上两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GustiloⅢ胫骨骨折患者实施阶段性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愈合.

  • 标签: 阶段性治疗 GustiloⅢ胫骨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患者的护理,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对100例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患者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减轻布氏杆菌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高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