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年龄在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不同性别年龄在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影响分析

白靓

山东省济宁市结核病防治所272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时,不同年龄,性别对保肝药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初治结核病患者给予相同的抗痨治疗方案,且抗痨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均无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病史,均无肝损害症状。分别从年龄上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及性别上进行观察。结果169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组经保肝降酶治疗≥60岁有效2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1%;<60岁有效48例,无效8例,有效率85.71%。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经保肝降酶治疗≥60岁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51.61%;<60岁有效38例,无效8例,有效率82.61%。两组的χ2分别为7.29,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9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组经保肝降酶治疗男性有效46例,无效14例,有效率76.67%;女性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75%。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经保肝降酶治疗男性有效34例,无效12例,有效率73.94%;女性有效20例,无效11例,有效率64.52%。两组的χ2分别为0.03,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药物性肝损害保肝降酶治疗时,对于对于高龄患者,合理选择抗痨药物,加强肝功能的监测。

关键词:抗痨药物;肝损害;性别;年龄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2位[1]。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联合应用发生肝损害的机率明显增加。本文收集我所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诊治的初治结核病合并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9例均为初治结核病合并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其中男106例,女63例,年龄19岁~75岁,≥60岁67例,<60岁102例,平均年龄37.9岁。抗痨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均无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病史,均无肝损害症状。

1.2评价标准药物性肝损害程度参照《临床结核病学》[2]中的判断标准:肝功能异常:40U/L<ALT≤80U/L,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轻度肝损伤:80U/L<ALT≤120U/L,或38μmol/L<TB≤57μmol/L,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1.3治疗方法结核病患者,强化期为四联口服用药,即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继续期三联口服用药,即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按常规用量给药。肝功能异常和肝功能轻度损害时均继续原方案抗痨治疗。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别给予联苯双酯、甘草酸二胺或甘联合用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如未改善或肝功能损害加重,则调整抗痨治疗方案或停抗痨药物,继续保肝降酶治疗,观察肝功能变化。

2.结果

2.1抗痨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的关系169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组≥60岁36例,<60岁56例,经保肝降酶治疗有效组中≥60岁22例,<60岁48例;治疗无效组中≥60岁14例,<60岁8例;肝功能轻度损害组≥60岁31例,<60岁46例,经保肝降酶治疗有效组中≥60岁16例,<60岁38例;治疗无效组中≥60岁15例,<60岁8例。不同年龄的结核病患者在保肝药治疗肝功能异常和肝功能轻度损害的χ2分别为7.29,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应用是目前治疗初治结核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较易导致肝损害,联合应用这些药物,肝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发生率从2.5%-34.9%不等[3-5]。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正规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10%-30%结核病化疗患者可出现肝损害,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8%-13%[6-7]。

本组资料表明,高龄的结核病患者在肝损害的保肝降酶治疗中治疗效果差于低龄结核病患者。老年人由于微粒体酶系统活性降低,肝肾功能减退,体内含水量偏少,使药物动力学发生改变,如引起血液药物浓度高,药物半衰期延长,消除减缓。因此,在老年人发生肝损害后,加强保肝降酶治疗,加强肝功能的监测,监测肝功能的次数要多于中青年患者。根据肝功能结果及时调整抗痨药物的种类,剂量。同时本组资料表明,男性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机理不明,但不同性别的结核病患者在肝损害的保肝降酶治疗中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既往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的结核病患者,要合理选择抗痨药物,注意药物剂量,要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当出现肝功能损害时,除加强保肝降酶治疗,还要给予心理的安慰疏导,以使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有很好的依从性,顺利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贾凡佰,禇华鲁.2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8):721-3,752.

[2]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5.

[3]AwodeleO,AkintonwaA,OsunkaluVO.Modulatoryactivityofantioxidantsagainstthetoxicityofrifampicininvivo[J].RevInstMedTropSaoPaulo,2010,52(1):43-6.

[4]AgalS,BaijalR,PramanikS,etal.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hepatotoxicity[J].JGastroenterolHepatol,2005,20(11):1745-52.

[5]Fernandez-VillarA,sopenaB,Fernandez-VillarJ,etal.Theinfluenceofriskfactorsontheseverityof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hepatotoxicity[J].IntJTubercLungDis,2004,8(12):1499-505.

[6]郭英江,崔德健.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308.

[7]LarreyD.ErlingS,KrishnasuamyK,etal.Hepaticdysfunctioninundernourishedpatientsreceivinginsoniazidandrifampicin[J].BaillieresClinGastroenterol,1998,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