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扰素是细胞对病毒、RNA、抗体、有丝分裂原及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族蛋白质,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而间接发挥抗肿瘤活性,也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CML、MM、HCL、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急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 标签: 干扰素慢性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毛细胞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副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干扰素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干扰素中和抗体对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和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干扰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该病患者病例各3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组。结果B组患者的完全应答和总应答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完全应答所需要的疗程明显长于A组患者。结论干扰素中和抗体可以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答造成影响。

  • 标签: 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临床尿常规检验干扰因素。方法探讨仪器和材料使用对结果影响的情况,并对样本的采集、收集、保存、运送、标记和接受等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多,应用非常广泛。结论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中需要注重细节,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会给检验结果带来影响,降低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 检验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肝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为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干扰素进行乙肝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长效干扰素进行乙肝治疗,对两组患者的HBV—DNA和HBeAg转阴率进行记录并对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BV—DNA为16.7%,实验组患者的HBV—DNA为73.3%;对照组患者HBeAg转阴率为23.3%,实验组患者HBeAg转阴率为76.7%,乙肝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为相同,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干扰素较常规干扰素而言,在治疗乙肝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较高,所以长效干扰素应在乙肝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效干扰素 治疗乙肝 临床观察
  • 简介:干扰素(IFN)是一种高活性、具多种生物调节活性的蛋白质,广阔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神经、血液、胃肠道、肾脏及心血管等毒副作用。本文简述新近发现的IFN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干扰素 IFN 治疗中 常见 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扰措施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筛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695名妊娠期妇女,首先除外有糖尿病病史者,诊断为GDM者469例,检出率为2.38%。按照采取干预措施与否,分为观察组(经产前检查,采取干预措施)321例,对照组(入院时确诊,为采取干预措施)148例。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GDM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比例低于未干预对照组;研究组胎儿发生早产、巨大儿、胎儿畸形、阿氏评分≦7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感染和死胎的比例无差异。结论孕期经过心理干预、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及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加强糖筛查的宣传,和对妊娠糖尿病进行干预,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不能杀灭已经受到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因此,想通过IFN来彻底治愈慢性病毒性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不现实的;想通过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的治疗计划也应该慎重。

  • 标签: 干扰素 病毒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为解决因干扰电流引起的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抖动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对原有电路结构进行分析,归纳产生干扰电流的种类,提出解决干扰电流的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对电路进行改装,检验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加装逻辑电路和隔离电路均能达到去除干扰电流的目的,实现电机的正常平稳运行。结论:产生干扰电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会产生逻辑错误,引起电器性能的改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精心设计,增加合适的电路,干扰电流是可以被隔绝的。【关键词】干扰电流;逻辑错误;电路结构;电路改装

  • 标签: 干扰电流 设计 医用设备 电路结构 逻辑错误 电路改装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干扰素 (IFN) 根据来源分为 IFN-α 、 IFN-β 及 IFN-γ ,根据抗原性不同可相应分为不同亚型。 IFN 的临床应用广泛,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特应性皮炎及瘢痕疙瘩等。该文对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禁忌 症 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标签: IFN 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加用α-干扰素栓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包括创面愈合、阴道流液持续和手术部位结痂脱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3.9%)和治疗总有效率(97.2%)均高于对照组(55.6%、88.9%),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宫颈糜烂 干扰素栓 糜烂程度 临床疗效
  • 简介:细菌性糖结合疫苗的出现改变了儿童疫苗的应用策略。目前应用于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主要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toxid,DT)以及白喉类毒素突变体无毒变异体交叉反应物质197(Cross-reactingMaterial197,CRM197)。研究显示,以DT为载体的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要弱于另外两种载体蛋白,以TT为载体蛋白的多价结合疫苗可降低糖类抗原的免疫原性,而以CRM197为载体的多价结合疫苗对减弱糖类免疫原性影响较小,但是可引起旁观者干扰,尤其是对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Hib)和乙型肝炎(hepatitisB)的免疫反应。基于此,只有可避免这些问题的新型载体才能推进儿童免疫规划及结合疫苗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干扰 结合疫苗 HIB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1年5月住我科40例确诊手足口病并使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9月-10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合并脑炎32例,普通型8例,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起病急,进展快,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该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干扰素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