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外科护理的护理质量6,对于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外科 临床护理 高危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研究探讨外军卫生联勤的做法与经验,对深化我军卫生联勤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通过联机检索、光盘检索、手工检索等方式,检索了10个国家、8个语种的外文资料86篇,中文译文资料29篇。经过对资料进行翻译、分类整理,系统分析了7个国家(美国、俄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南斯拉夫)卫生联勤体制的建立过程、主要类型、运行方式等。本文将外军卫生联勤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概括如下。

  • 标签: 卫生联勤 联勤模式 卫勤保障 美国 俄国 英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等。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及患者对我院医务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病人的压力,促进患者舒适,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后 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取2013年8月份至2014年7月份直接本院108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有3例(5.56%),而对照组54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有11例(20.37%),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后,能有效地降低疼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 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在外科手术中综合护理预防对病患术后的重要性。方法采集2013年-2014年在我院做过外科手术的254名病患,根据进行手术的先后分成观察组138名患者及常规组116患者。对于常规组的病患就用医院平时正常的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对病患实施我院的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观察组和常规组病患术后疼痛状况和干预病患的一些因素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术后疼痛感与常规组病患术后疼痛感相对比,其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病患手术后疼痛感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在病患进行手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不仅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健康恢复,还极大提高了医院外科综合护理的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患者 外科手术 影响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抽取70例,随机分作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具体比较指标有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等项目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可见,细节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外科 手术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干预在预防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60)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伤口愈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外科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术后0级疼痛率(48.6%)明显高于对照组(17.1%),实验组II级、III级疼痛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51.4%),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外科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程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肺癌放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48例肺癌放疗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的患者人数都是24人,对照组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最为普遍的常规放疗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进行康复护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病人的身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康复护理以后,其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也要比对照组低。结论康复护理方式对肺癌放疗患者病情的康复以及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肺癌放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可以大面积推广。

  • 标签: 肺癌 放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 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68 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 3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 实验组中感到重度疼痛的患者只有 2 例远少于对照组的 6 例,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 88.24 远高于对照组的 52.94%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外科患者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按护理干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0例和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水足浴、腹部按摩、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7.5%(χ2=4.011,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减轻便秘患者的痛苦,加快疾病康复的进程。

  • 标签: 外科 术后 便秘 影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调查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无痛和轻度疼痛患者例数相对更多,而中、重度疼痛患者例数更少,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HAMD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减轻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缓解其痛苦,促进其良好恢复,加速其康复进程。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外科患者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得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应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髓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应用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干预以祛除疲劳,并找到合适干预窗口时间,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选择军事演习后某部240例为干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检测垂体-肾上腺(包括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24h尿游离皮质醇)、垂体-性腺(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垂体-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B、NK),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交叉干预后重新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测;本实验使用随机、双盲、交叉的设计方案。结果使用复合微量营养素干预后,服药组的指战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安慰药组指战员,而且先服药比后服药的恢复程度好;其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安慰药组,而垂体-性腺轴功能恢复程度与安慰药组无显著差异,垂体-甲状腺及垂体-性腺轴功能先服药比后服药的恢复程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1)高强度作业后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能加速战士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2)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早期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效果优于晚期服用。

  • 标签: 军事作业性疲劳 复合微量营养素 内分泌激素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断肢为突发性损伤,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悲观情绪,出现恐惧和忧虑心理,本文通过对外伤性上肢断肢再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采用对照试验评估治疗后再植成功率。方法2009年6月-2010年9月,收治36例外伤性上肢断肢再植术患者。其中18例给予护理干预治疗,每周干预一次,每次20~40分钟连续干预一个月(实验组);另18例行正常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于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采用焦虑程度(SAS)、抑郁程度(SDS)、总体幸福感(GWB)进行分值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一个月,重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在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程度与总体幸福感评定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断肢再植术后护理干预治疗后,可早期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消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大大提高了断肢再植术后患肢成活率。

  • 标签: 断肢再植术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来务工人员产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妇抑郁情绪、哺乳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100例外来务工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针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实施社区护理干预,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进行评定;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产妇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母乳喂养情况量表(BSES)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差异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SDS、EPDS以及BSES评分数据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产妇SDS及EP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评分下降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产妇BSES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务工产妇的护理中实施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母乳喂养质量,进而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外来务工人员 产后抑郁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患者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外科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估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护理工作中,予以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4年3月为本研究对象具体时间段,重点研究目标为本院接受不同方案护理的5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确保每组纳入病例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详细探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就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干预前对比两组SAS、SDS评分后统计学差异无较大变化(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 外伤性鼓膜穿孔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