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美国合众国际社近期报道,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表明,眙儿在子宫里的“胎动”可,能是他们正在建立对自己身体的意识。

  • 标签: 身体 胎动 大脑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多元化延续护理对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8 例 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39 )与对照组( n=39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多元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 多元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延续护理对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 多元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日~2018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小脑幕 大脑镰 CT 外伤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 丙肝 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 方法 : 在 2016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 选取在我院接受 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的 160 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方式总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检测 ATL 、 AST 、 ALP ,并应用 y 放射免疫方式测定 FT3 、 FT4 。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数据差异比较大,数据差异显著, 组间 对比结果均有意义( P < 0.05 ); 治疗 2 周时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与未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不突出, 组间 对比结果无意义( P > 0.05 );治疗 1 个月后护理干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 数据差异显著, 组间 对比结果均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 显著,借助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症状,更好的做到早期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异常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丙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的16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方式总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检测ATL、AST、ALP,并应用y放射免疫方式测定FT3、FT4。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数据差异比较大,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治疗2周时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与未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护理干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显著,借助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症状,更好的做到早期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异常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 6 年 2月至 201 8 年 1月就诊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 83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0例指导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实验组 43例给予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营养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 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脑卒中; 肌肉刺激 “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 [1] 。而吞咽障碍 (dysphagia after stroke, DAS)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无根治药物,以往,简单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 [2] 。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 (LAMES)治疗吞咽障碍受到国内外关注。 对我 科 8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预 后效果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从我院 2016 年 2月至 2018 年 1月就诊于神经内科患者中选取 83例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患者 40例,其中 24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 42-87岁,平均年龄( 53.8±4.5)岁,吞咽障碍病程 10~34天,平均( 14.6±3.9)天, 25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0例脑卒中 2次发病, 5例脑卒中发病 3次以上;实验组患者 43例,其中 26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 43~85岁,平均年龄( 54.1±4.4)岁,吞咽障碍病程 11~35天,平均( 15.2±4.1)天, 2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1例脑卒中 2次发病, 6例脑 卒中发病 3 次以上。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颅脑 CT、核磁共振及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卒中,并符合 2010 年脑卒中指南 诊断存在吞咽障碍; ② 年龄均在 40岁以上,不超过 88岁; ③患者均无精神或意识障碍,可与人进行正常 沟通; ④ 患者均清楚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 ②近一个月内进行过咽喉部手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 病历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 组 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将电极贴于咽缩肌、环咽肌及舌肌,波宽 700 ms,电刺激强度 6~21 mV,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每次治疗 30 min,每天 2次,连续治疗 10天。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功能评价结果,选择直接或间接吞咽功能训练方法。直接训练: ① 食物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易于咀嚼,不易在粘膜上滞留,柔软、密度和性状均一,且不易松散的营养食物。 ② 体位,开始可尝试 30° 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抬高角度。偏瘫患者应将患侧的肩部垫高,从健侧喂食。 ③ 一口量,一般从 1-4ml 开始,逐步加量。一口量过少,难于促发吞咽反射;一口量过多,容易从口中漏食或咽部滞留,增加误吸的风险。 ④咽部滞留食物去除法:指导患者固体食物或流质食物交替食用,或每次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并在吞咽时头转向功能较差的一侧以利关闭患侧梨状隐窝,避免呛咳。间接训练: ① 改善面部肌群的功能, 每日指导患者 进行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等动作10次以上,每天反复训练 1~3次。② 锻炼舌的功能,指导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者可轻轻被动牵拉,并嘱患者用力回缩,以促进舌的前后运动能力;以舌尖添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压舌根,练习舌根抬高。 ③ 用冰冻棉棒对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进行刺激,同时指导患者空吞咽,反复刺激训练可提高患者吞咽速度及敏感度。 1.2.2 对照 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操作同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

  • 标签:
  • 作者: 王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超声科  山东济南  250001)     【摘  要】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多系数相互结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单纯甲亢、甲亢心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取相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横径 (RVDE),同时手动勾画右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的面积,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RVPCA)。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M型超声格式下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三尖瓣瓣环侧壁收缩期最大位移(TAPSE)、组织多普勒格式下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三尖瓣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TVSPV)、三尖瓣舒张晚期Em至下一个舒张早期Am的时间a,收缩时间b,计算Tei指数,Tei指数=a-b/b。结果:单纯甲亢 组与对照组比较,RVED、TAPSE、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RVEF、RVPCA减低 ,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VSPV减低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甲亢心与对照组比较,RVDEV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RVEF、 TVSPV、RVPCA 、TAPSE减少,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甲亢心与单纯甲亢组比较,RVED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RVEF、 TVSPV、RVPCA 、TAPSE减少,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多系数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评价甲亢患者各期的严重程度,进而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功能,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 60 例来我院接受手部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手部关节活动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SAS、 SDS和手术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手部烧伤整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功能锻炼 早期护理干预 手烧伤 手部功能
  • 作者: 赵冬梅汪洋宁俐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专业系统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顺产分娩的产妇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系统性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观察统计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压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Ⅰ、Ⅱ纤维肌力及盆底肌电压全面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电压,提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对脑梗死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患者68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脑梗组30例与无急性脑梗组38例。比较两组强化程度、斑块信号。结果T2WI上,急性脑梗组低信号比例明显低于无急性脑梗组,高/稍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信号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C上,急性脑梗组无强化、轻度强化斑块比例均低于无急性脑梗组,明显强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有效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并通过斑块的强化程度来预测脑卒中风险和稳定性,帮助临床更准确地治疗。

  • 标签: 高分辨率 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强化程度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德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德昌615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9-02由于当前环境的影响,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各种外在的条件致病因素下,小肠功能紊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小肠功能紊乱也可称之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就是肠胃综合征,发病时多表现为肠胃的运动与分泌机制失调,即没有器官上的病理改变,但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也一定要与外科的其他一些急腹症如阑尾炎、胃肠穿孔、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等区分开来,以免误诊。其主要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导致。本文将针对引起小肠功能紊乱都有哪些因素及对应的治疗和防范措施会做出一一分析,使患者能够对小肠功能紊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对患了小肠功能紊乱的病人有一个确切的治疗过程及对应的预防普及知识。1小肠功能紊乱表现在哪些方面?小肠功能紊乱是一个缓慢的起病过程,病程往往是长年累月发展来的,在期间会间接性或持续发作,主要表现在胃肠道之间,在细小的可划分为咽、食管、胃,但往往在肠道的表现症状是最为明显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现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有时也可能伴有一些身体局部神经性疼痛症状。1.1咽异感症是小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表现,患者会觉得咽部会有异常感觉,如灼烧感、阻塞感、异物感等体感不适,但是不影响饮食,这样的症状减轻和加重往往与心情的变化而有所关系。1.2食管痉挛,在进饮食时会突然出现吞咽困难或食道疼痛,进食时由于刺激性的过冷或过热食物容易诱发这样的症状,一般症状的出现都比较短暂,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会有所不适,可以调整呼吸或进行喝水来减轻缓解不适[1]。1.3肠曲呈分节充盈现象,通常情况小肠早期的运动功能是快速的,到后期小肠的运动功能会慢慢减低,此症状是由于肠壁发生不规则节段性痉挛而呈分节状充盈。少数病例小肠呈弥漫性痉挛,使肠管呈痉挛性变细。1.4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为厌食或拒食,严重的患者会体重减轻。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失调,低血压、体温过低、心动过缓、饥饿感丧失等症状。1.5粘膜皱襞改变,早期粘膜皱襞粗糙、紊乱、不现则,后期粘膜皱襞平坦、模糊、消失。2诱发小肠功能紊乱的因素是什么?自身饮食的不良习惯,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上班不吃早餐,吃的过饱或饥饿过度等,都可促使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游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凉山6151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7-01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性功能障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阳痿”,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有许多,这与疾病性因素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都有直接关系。勃起功能障碍不仅影响夫妻生活和谐,也会令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更是会令病情加重。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以及怎样去治疗和预防。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的阴茎无法达到勃起状态,或无法支持完成正常的性生活。具体来说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无法勃起,阴茎无法进入女性阴道内。另外一种是阴茎勃起并进入女性阴道后,尚未射精就迅速疲软。持续出现以上症状至少六个月的男性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数次勃起障碍不能说明患有疾病。导致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有许多,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性障碍。心理问题将会在生理上有所反应。一些人在性生活期间遭受了过度惊吓,或性伴侣不配合,这些都会给男性留下心理阴影,在下一次的性生活中,患者的脑海中重复回忆以上画面,很难再勃起。另外,一些男性由于劳累等原因出现了一次勃起功能障碍后,会产生很强的自卑心,对性生活开始惧怕,对治疗充满了恐惧,陷入到了恐慌和紧张之中,这种心理上的负担、压力和阴影都会导致其产生长期性的勃起功能障碍。(2)精神性障碍。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尤其是男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情绪不佳,饱受焦虑、抑郁、烦躁、紧张等情绪的影响,这种精神上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此外,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不愉悦的性生活经历也会使男性失去对性生活的兴趣。研究已经证实,精神类问题和疾病对身体各项功能产生直接影响。(3)劳累。过度的劳累会导致肾功能耗损严重,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尤其是在熬夜、长途驾驶、连续工作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4)器质性原因。器质性因素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是很难避免的,但通过治疗也有恢复的可能。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也分为许多种。首先是血管性病变,它在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中占据了接近50%的比例。临床中常见的动脉损伤、动脉粥样硬化、阴部动脉分流、动脉狭窄以及所有影响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的疾病,都有可能引发勃起功能障碍。另外,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挑选我院8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2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变化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包括早产、胎儿丢失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观察组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包括早产、胎儿丢失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均会产生一定的肝损伤,丙硫氧嘧啶体现为谷丙转氨酶降低,肝损伤较轻;丙硫氧嘧啶治疗后更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早产、胎儿丢失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均较低,新生儿健康程度较高。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妊娠 甲状腺 功能亢进 肝功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我医院接诊的肺癌患者65例,并将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比较引流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8.57±1.34)d、引流时间为(2.59±1.06)d、住院时间为(8.41±1.92)d、拔管时间为(4.69±1.32)d,比对照组的(15.42±2.48)d、(5.37±1.52)d、(16.83±4.57)d以及(5.54±1.23)d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1.24±3.16)分,比对照组的(82.43±4.85)分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进行施治,有助于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缩短引流时间,改善肺功能

  • 标签: 肺癌 肺功能 胸腔镜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