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房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检测研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采用目标检测法,选取我院重症室患者389例为标本,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病原菌209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据51株,占据病原菌的24.40%,其中以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占据比例最大,共占据34株,占多重耐药菌的66.67%;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约占5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占据7株;其余5株为真菌耐药菌。结论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占据重症病房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是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早期有效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是重症室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重症病房患者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检测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自2009年1月到2013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各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菌种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5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分离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共70株,最为常见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67.2%、不动杆菌属11.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1%,其它非发酵菌占14.3%;各种临床标本中以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最高(62.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100.0%、90.0%、83.3%和71.4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头孢他啶38.6%、头孢哌酮36.4%、左氧氟沙星32.6%、头孢吡肟29.4%、阿米卡星2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亚胺培南0%、多粘菌素E0%;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于20%。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多粘菌素E较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12株;检出率为25.5%。结论多重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并且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其种类较多,各种细菌之间耐药差异较大,临床应及时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诊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 非发酵菌 耐药性 泛耐药 临床分布
  • 简介: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然而说到“滥用”,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实际上,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就可能给患者带来“四重危害”。

  • 标签: 耐药性细菌 规范使用 抗生素 滥用
  • 简介:摘要目的首先判定判定黄岑对哈维弧菌的逆转作用进行判定,之后确定其产生作用的机理;方法将实验对象选为出现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以及红霉素中的哈维弧菌,之后选用倍比稀释法来确定其中菌株的压抑菌浓度;结果在24小时中,黄岑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逆转率已经达到了30‰,在48小时的逆转率达到了43.3‰;而SDS在24和48小时的逆转率仅为3.3‰和13.3‰。证明了对于耐药哈维弧菌来讲,黄岑的耐药逆转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黄芩 哈维弧菌 多重耐药 耐药性逆转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出情况及耐药差异。方法分析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检出的菌株,目标性监测6种MDRO检出情况,并对ICU和非ICU的6种MDRO检出及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目标性监测的6种MDRO共检出1013株,检出率为13.13%。ICUMDRO检出率为24.60%,高于非ICU的5.47%(P<0.001)。检出的6种MDRO中主要为CRAB,占69.40%;不同病原菌中CRAB检出率最高,为55.75%。ICU检出的MDRO以CRAB为主(76.32%),非ICU也以CRAB为主(48.62%);ICU在监测的目标病原菌中MDRO检出率(47.95%)高于非ICU(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U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低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哌拉西林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均P<0.05)。ICU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均P<0.05)。ICU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高于非ICU(均P<0.05),而屎肠球菌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低于非ICU(均P<0.05)。结论ICU的MDRO检出率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高于非ICU,应加强ICUMDRO的监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监测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并分析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330例,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发生率行以研究,并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所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共造成180例次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1株、铜绿假单胞菌共31株、ESBL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共34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共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菌株共45株,其他耐药菌株11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行以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方法、消毒隔离措施特别是执行手卫生欠到位等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形式严峻,因此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管理,以及护理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来降低多重耐药菌导致的高感染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产生越来越快,细菌耐药已引起世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虽然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细菌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细菌耐药的不断增强,已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耐药菌株,甚至对多种抗茵药物同时耐药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常使经验性治疗难以奏效,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的耐药,对细菌耐药的变迁和某些重点的耐药细菌进行长期的监测和分析,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益帮助。

  • 标签: 细菌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1]。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医院治疗的40例心脏重症监护患者,对患者的资料及临床耐药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感染部位。结果通过分析,主要基础疾病为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MDRO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结论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MDRO感染率高,有必要提高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配制使用。

  • 标签: 心脏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肺部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治愈率的提升。方法对22009012年31月到22012014年51月61803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分离的3455297株菌株利用纸片扩散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在6202358例患者当中有989106例患者属于多重肺部感染,达到了近%5016.1%的比例。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念珠菌属于病原菌中的前四位。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常见的多重肺部感染病原菌,感染病例中占有多数的是65岁以上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呼吸科患者。

  • 标签: 多重肺部感染 菌群分布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心得。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8月的76例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优质护理组开展优质护理。比较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水平、WHOQOL-BREF评分总分、多重耐药肺结核疾病的认知水平、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常规组有优势,P<0.05。结论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多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 护理方法 心得
  • 简介: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致病性 耐药性
  • 简介: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淡水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一般多采用抗菌药物防治此类疾病。养殖业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使得许多软体动物来源的致病嗜水气单胞菌产生了耐药。细菌耐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同一种属乃至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扩散,造成耐药菌株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用药安全。质粒转移是细菌耐药扩散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就分离自三角帆蚌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以及质粒携带情况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 标签: 嗜水气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质粒 细菌耐药性扩散 细菌感染性疾病 常见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结核病总体耐药、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状况,变化趋势及与耐药有关的因素,为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两年中所有结核病人耐药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两年中,住院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4%。在耐药病例中,初始耐药率17.2%,获得性耐药率21%;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序为异烟肼(28.1%),链霉素(30.9%),利福平(22.5%),乙胺丁醇(18.6%);各年龄组耐40岁下组耐药率32.8%;40~60岁组耐药率49.1%60岁以上组耐药率16.5%,耐药病人中,耐药率43.0%,多耐药27.2%,耐多药29.4%。结论我国东北地区人群结核耐药趋势总体情况严重,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属较高耐药水平,面临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

  • 标签: 结核病 耐药 相关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丹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致病菌的菌株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微量生化管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并根据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的耐药。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9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5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39株。结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耐药率增高,临床需加强细菌耐性检测。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到201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84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结果大肠埃希菌在尿液、痰液、分泌物中存在较多,分别占43.67%、20.77%和16.90%的比例,在血液中仅占5.63%。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95.8%)、头孢哌酮/舒巴坦(94%)和阿米卡星(93.3%)。耐药率排名前三为哌拉西林、氨芐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分别为81.3%、80.6%、69%。28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25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4.01%。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当加强对常用抗菌药的用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产ESBL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40年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诞生,在二战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几十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一个伤员的生命,而现在,相同病情即使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无济于事.到20世纪80年代,抗生素开始普遍使用,但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强烈的耐药.像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抗药性 害虫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院内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方法对分离的5000株致病菌,采用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5000株细菌中,其中真菌774株,占(15.48)、革兰氏阳性球菌899株(17.98%)、革兰氏阴性杆菌3327株,占(66.54%);革兰氏阴性菌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率低的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结论掌握细菌耐药的动态,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细菌的耐药状态,探讨能够反映耐药水平、耐药趋势、耐药程度和耐药速率的综合指标。方法分析某院2002-2009年2884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523株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阶段耐药率及其率差值、率差比值、率差合值描述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态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速率增加最快,其差值分别为8.43、6.9,7和6.80、31.36、5.65;肺炎克雷伯菌总体耐药程度的增加大于大肠埃希菌,其率差合值分别为136.53、115.65;阴沟肠杆菌的耐药下降程度大于铜绿假单胞菌,其率差合值分别为-125.16、-6.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表皮葡萄球菌整体呈下降趋势,其率差合值分别为50.30、-157.01。结论阶段耐药率及其率差值、率差比值、率差合值4项指标可从多角度描述细菌的耐药状态,对指导细菌耐药研究和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阶段耐药率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