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DNA承载着生物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遗传信息,维护DNA分子的完整性对个体生命至关紧要。生命体基因每天因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致癌物影响而受损,即使没有这些外部“攻击”,基因分子内部也不稳定,一个基因组每天都能发生数以千计的自然变化,细胞中的基因破损不可避免。近年来,科学对基因更深入研究证实,所有癌症都是致癌物质引发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为此阻止基因突变和修复突变的基因就是防止癌症发生和治疗癌症的关键。因此基因修复已成为医学最为重要学科,常规基因修复方式多采用切除、错配、重组等方式进行基因修复,存在诸多弊端,急需一种可提升生命体基因修复的能力方式,开启全新治疗模式。

  • 标签: DNA修复 基因修复 DNA损伤 癌症 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基因谱特点。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7个家族、14个病例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并分析。结果:7个家系中包括5个亲子型和2个同胞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BRAF基因检出率为85.7%(12/14),检出POLD1、PTEN、 TERT、PIK3CA、STK1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1/14)、7.1%(1/14)、7.1%(1/14)、7.1%(1/14)、7.1%(1/14)、14.3%(2/14),其余基因均未检出;亲子型与同胞型检出的基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以BRAF V600E基因错义突变为主,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法医亲子鉴定案件中,关于STR基因座等位基因丢失现象屡见报道,但大多没有确定突变碱基的位置,文章通过多试剂盒检测及基因测序分析了一例等位基因丢失案件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法医物证学 亲子鉴定 D18S51基因座 等位基因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中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救治重症肺炎患者给予的抗感染意见。方法:选取1例于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宏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感染病原菌确定,分析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意见与药学监护服务。结果:宏基因检测技术明确了该重症肺炎患者在血浆部分与肺泡灌洗液中感染嗜肺军团菌,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药学知识给予对症治疗的抗感染意见,患者最终预后良好。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基因检测技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可以促进药师与医师精准化治疗,临床药师以药学知识为基础,服务于患者,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症肺炎 基因检测 临床药师 抗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应用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多通道荧光探针(HEX/FAM/ROX)对滚环扩增产物精准捕获与信号放大,实现对三种突变基因的单管多重检测。结果:通过应用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同一反应体系中中katG315的响应范围为1.5 pmol/L至0.1 5nmol/L, rpoB531和rpsL43的响应范围为1.5pmol/L至60.0 pmol/L和1.5 pmol/L至25.0 pmol/L,特异度与灵敏度较高,可精确识别单碱基突变;模拟血清样本回收实验中,回收率95.3%-105.5%。结论: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耗时短,灵敏度高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多通道荧光探针 滚环扩增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P16的信息,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16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6项研究,包括2211个样本,涉及P16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比较。与正常组织比较,P16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

  • 标签: 卵巢癌 P16 Oncomine数据库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程序性护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患者78例(2019.01-2020.12),按照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乙组,各39例。前者、后者各行常规护理、程序性护理方案。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B组<A组,护理满意度:B组>A组(P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口腔黏膜炎 程序性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30例。甲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安罗替尼治疗,丙组患者则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又可靠,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信迪利单抗 盐酸安罗替尼 二线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