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CT在低剂量时对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位受检者行膝关节CT,依据检查时球管KV高低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95kV和B组75kV。测算膝关节髌上缘水平后肌肉软组织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质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结果分别是(5.39±0.23)和(2.18±0.15)mGy,DLP结果分别是(62.42±12.62)和(26.23±4.82)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1.4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噪声均值稍微高于A组,t=-7.512,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低球馆电压设置做膝关节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阅片诊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膝关节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峰值跟踪法和阈值测试法进行实时检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环所有患者均呈清楚显示,实时血管阈值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3HU-303HU,平均235HU,峰值跟综法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6HU-304HU,平均230HU,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层CT头颅CTA扫描成像的方式可节省造影剂量,采用实时血管阈值测试法,可降低受检查的照射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16层CT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妇产科检查实验,对超声联合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给其图像效果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从本院妇产科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接收的患者之中选择的12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及研究组。医疗人员对这三组患者实施完全不同的检查方式,对三组患者最终获取的图像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对照组的患者之中,一共有23例患者的图像检查效果为良好,所占比例为92.5%,在观察组之中有38例患者的图像检查效果被认为良好,占比重为95%,研究组中所有的患者的图像检查效果均为良好,占比重为100%。结论通过本次检查效果测定实验可以了解到,将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结合使用,可以使图像检查效果更为优质。

  • 标签: 妇产科 超声联合检查 图像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双源 CT 大螺距(flash)扫描方式对腰椎进行扫描成像,评价该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 60 例进行双源 CT 腰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B 2 组。A 组选用常规扫描方法,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运用自动调节技术(CARE Dose4D),图像重建方法运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扫描螺距采用 0.8,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B 组运用扫描模式为大螺距Flash 扫描,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和 A 组使用相同技术为自动调节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螺距采用 3.0,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每组患者都为 30 例。对每例受检者腰椎图像行主观评分[2];于第三腰椎的中心层面测量椎体、硬膜囊、腰大肌的定量参数,包括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 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上述评分和定量参数,行两组的组间统计学比较,定量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等级变量采用 kappa 检验。

  • 标签: 双源 CT 大螺距 腰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冠状位图像 肺间质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CT扫描肺癌定位中用不同呼吸方法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原发性肺部肿瘤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无严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正常,无胸腹水和胸部严重感染,神经方面正常,能屏气10s以上,符合肺部放疗的适应证,Kamofsky评分均>70分。研究对象的每个患者均采用三种不同的呼吸状态下接受CT扫描,然后对靶区进行勾画,从而调整剂量。结果吸气状态下患者的定位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自然呼吸状态和呼气状态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三种呼气状态在计划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状态PGTV/GTV明显大于自然呼吸状态和呼气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然呼吸状态、吸气状态、呼气状态在临床疗效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何种方式的呼吸运动,可根据患者不同身体状况和靶区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收益。

  • 标签: 肺癌 CT扫描 呼吸方式 放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28例(A组),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容积再现(VRT)成像。与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30例(B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4例,检出率为85.7%,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7例,检出率为96.4%;容积再现图像显示骨折20例,检出率为71.4%。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64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胸骨骨折诊断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CT室增强扫描患者应对方式及增强扫描检查的认识。方法将100例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后焦滤和忧郁情况调查,相关因素对增强扫描患者心理反应的分析。结果检查前评估患者焦滤和忧郁的心理,而检查后焦滤和抑郁的心理发生显著影响。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对增强扫描患者焦滤、抑郁的情绪,并具有远期希望水平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应对方式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患者2000例,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回顾性研究出现造影剂渗漏的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000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造影剂渗漏,1990例未发生造影剂渗漏,分别将其定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渗漏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或小于14岁、穿刺血管为前臂小静脉或手背静脉、合并肿瘤、注射渗透压大于500mOsm/kgH2O、注射速度3~4ml/s比例均高于未渗漏组(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中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造影剂渗漏,实际中为减少造影剂渗漏,应提升穿刺和注射技术,科学应用高压注射器,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 标签: 造影剂渗漏 CT增强扫描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胸部是CT扫描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部位之一,它的横断面图像无结构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是常规X线摄影胸片的十几倍,一些常规X线检查难以定性的肺和纵隔疾病,通过CT的检查基本可以确诊。本文将就胸部检查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胸部 CT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鼻骨骨折在临床经常遇见,由于其解剖特殊、结构复杂,普通X线片及普通CT扫描很难暴露其全貌,我院从1997~2003年就30例头面部外伤疑有骨折的患者分别行鼻骨普通冠状和改良鼻骨冠状扫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骨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纹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口腔溃疡是口腔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导致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是复发性口腔溃疡(也称复发性口疮),其次为各种创伤(如不合适的假牙、牙的残根残冠锐利边缘的刺激等)导致的创伤性口腔溃疡,还有一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梅毒等)和口腔黏膜癌变也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疾病 创伤性口腔溃疡 扫描 口腔黏膜癌变 复发性口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救治的10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划分为两个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CT扫描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CT扫描患者接受细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进行CT扫描前不良情绪情况。结果 观察组CT扫描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所用治疗时间为(1.01±0.48)d,对照组CT扫描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所用治疗时间为(5.29±0.66)d,差异明显,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细节护理模式对消除CT扫描患者扫描前不良情绪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 CT扫描患者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探究颈椎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前景,以提高颈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3年间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级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颈椎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图像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征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了1000例患者的颈椎CT图像。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图像特征组合可以高度预测颈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2%。此外,图像特征与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能够有效辅助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优化,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有望成为颈椎疾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颈椎疾病,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增强 CT 扫描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后对其扫描前情绪产生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5 月~ 2020 年 03 月收治的 68 例增强 CT 扫描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细节护理干预组( 34 例):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展开扫描护理干预;常规组( 34 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展开扫描护理干预;就组间扫描前情绪评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精神病性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以及偏执评分)展开对比。 结果: 细节护理干预组增强 CT 扫描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精神病性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以及偏执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明显( P<0.05 )。 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合理运用,可实现增强 CT 扫描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精神病性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以及偏执评分降低,最终促进增强 CT 扫描患者扫描前情绪改善以及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模式 增强 CT 扫描 扫描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