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国产探针(CSP18/CSPX/CSPY探针组和GLP13/GLP21探针组)对50例羊水中的细胞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胎儿13、18、21、X和Y染色体的数目有无异常,同时与50例羊水染色体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50例羊水的FISH均检测成功,与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准确率为100%。但部分FISH检测结果中出现少量带有异常杂交信号的核。结论FISH技术相比羊水培养具有时间周期短,准确率高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羊水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羊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TERC)基因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TERC/CSP3DNA探针检测TERC基因在8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TER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对分析。结果TERC基因在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率分别是3.4%、52.3%、71.4%、和100%,TERC基因阳性率在炎症/CINⅠ级与CINⅡ级、CINⅢ级及子宫颈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在炎症/CINⅠ级与CINⅡ级、CINⅢ级及子宫颈癌中TERC基因异常扩增细胞数的阳性率分别3.6%、6.2%、9.1%和17.8%。TERC基因异常扩增细胞数的阳性率炎症/CINⅠ组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P<0.005)。TERC基因平均扩增拷贝数随着病变级别增高也在增加,在炎症/CINⅠ组为2.04%、CINⅡ组2.32%、CINⅢ组2.91%和宫颈癌组3.24%,在炎症/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以及CINⅡ组和CINⅢ组和宫颈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ERC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应用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的表达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脱落细胞 TERC基因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化(IHC)联合使用对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9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FISH与IHC检出率差异较大,其中FISH能够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HC,而IHC阴性检出率远高于FISH,两种方法合用检出正确率为100%。结论FISH、IHC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检出准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HER-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讨论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比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3例患者均组织蜡块行免疫组化、显色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通过比较得出CISH基因扩增与HER-2IHC(+++)表达结果符合率较高,二者明显相关(均P<0.01)。结论C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结果与IHC检测蛋白表达及FISH结果高度一致,可作为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检测的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 标签: 乳腺癌 HER-2 免疫组化 显色原位杂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导流杂交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5月—2012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根据病理诊断选取560例患者,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CINII组、CINIII组、宫颈原位癌组、浸润癌组和湿疣组各80例,各组随机选40例分别予以导流杂交原位杂交进行检测HPVDNA检测和分型。分析HPV感染状况、结果HybriMax检测出HPV阳性233例,阳性率为83.2%。原位杂交共检测出HPV阳性例数157例,阳性率为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ybriMax对CINII以上病变的具有较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且能对更多基因型确切分型,可以作为HPV检测和宫颈病变筛查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导流杂交 人乳头状病毒 宫颈癌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患者护理的方法。方法对原位新膀胱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的锻炼。结果患者能自控排尿,正常生活。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各引流管的护理及新膀胱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患者的恢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膀胱癌 回肠新膀胱 护理
  • 简介:摘要对10例采用原位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术前给予加强心理护理、纠正营养状况和预防出血及感染,术后给予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 肝硬化 护理
  • 简介:摘要杂交手术室(HybridOperationRoom,Hybrid-OR)又称“复合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直接进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影像学信息的辅助下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DSA杂交层流洁净100级手术室的建立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是医疗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使用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降低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充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作为省内首个专业技术平台,它的落成标志着贵医附院介入科在学科建设、创新发展方面已国际接轨。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层流洁净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收治的93例DCIS患者,总结其治疗方式,术后随访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情况,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结果1.在相同术后辅助治疗的前提下,保乳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肿物切除并行全乳放疗与单纯肿物切除术相比5年局部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无需进行腋淋巴结清扫。在保证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及达到安全阴性切缘前提下进行保乳手术除可保留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基础上还可获得与乳腺切除术、传统乳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癌 外科手术 局部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6年3月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康复出院,未出现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无排尿困难;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精心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

  • 标签: 膀胱癌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16例实施单乳切除术(66.7%),4例改良根治术(16.7%),4例行保乳手术(16.7%),对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辅以化学治疗,对保乳患者术后给予全乳放疗,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4例乳腺小叶原位癌。经过单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综合治疗,平均随访5年,1例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行乳房单切治愈,余均健在。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是提高乳腺原位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手术治疗 乳腺原位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治疗的规律及血液保护的措施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75例,分别依据基础疾病分为5组,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差别。结果肝硬化组以及再次肝移植组患者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冷沉淀用量明显增多,与原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各组间血浆输注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肝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l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OLT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 标签: 肝移植 手术后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