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儿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4.00%,与对照组70.00%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2.00%,与对照组14.0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过程中,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对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带状疱疹病例4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均为21例,在相同对症及辅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散,缓解症状,且无后遗效应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对带状疱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确诊过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2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治疗组126例。两组均给予退热、补液、纠酸、肠粘膜保护剂、调节菌群失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点,治疗组给予单磷酸糖腺苷针(5-10mg/kg·d)静点。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症状消失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轮状病毒 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单磷酸糖腺苷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我院呼吸科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粉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4例。临床治愈12例(35.29%),有效19例(55.88%),总有效率(91.18%)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配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0.3-0.4g静滴,1天1次;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针剂VitC2.0g配5%葡萄糖注射液400ml静滴,1天1次。同时两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天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1周后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玫瑰糠疹明显缩短了病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 标签: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玫瑰糠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及同期文献报道的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所致不良反应报告324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4例受试者中,14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最高(P<0.05);联合应用者所占比例较单独用药者所占比例高(P<0.05);不良反应损害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最高(P<0.05),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临床上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可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滴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观察组给予静滴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改善快,有效率高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炎 阿糖腺苷 核黄素 联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磷酸糖腺苷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或10%葡萄糖液(稀释浓度0.1%)静脉滴注1次/d,治疗5~10d。结果5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经过治疗,显效47例,有效9例,无效2例。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效果明显、安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 EB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对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单磷酸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手足口病的120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60例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糖腺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巴韦林 单磷酸阿糖腺苷 手足口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11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其采用单磷酸糖腺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117例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受试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患儿采用头孢曲松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59例)患儿则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糖腺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有58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98.31%;对照组仅有49例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84.4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试验组患儿在咳嗽、退热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单磷酸糖腺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磷酸糖腺苷组)和对照组(利巴韦林组)两组,每组80例。连续治疗五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单磷酸糖腺苷比利巴韦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单磷酸糖腺苷是一种抗DNA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近一年我们采用单磷酸糖腺苷静滴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 婴幼儿疱疹性口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28名)和观察组(29名)。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观察组使用单磷酸糖腺苷。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1%(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EB病毒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治疗金葡菌型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采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5~10mg/(kg.d)加入5%或10%的葡萄糖(稀释浓度为0.1%)静脉滴注(忌与钙剂配伍),每日一次,5~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61例采用先锋Ⅵ静脉滴注,25mg/kg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12小时一次,5~10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6%,对照组86.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疗效好。

  • 标签: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单磷酸阿糖腺苷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和有效率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喜炎平联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常规组患者仅进行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常规患者的80%,并且前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26%,明显低于后者的20%,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喜炎平 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应用单磷酸糖腺苷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为3~5d,两组均予解热镇痛、口腔护理等同样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阿糖腺苷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

  • 标签: 手足口病 热毒宁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