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的结构性特征,将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多状态生命表模型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并应用此模型对某一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验证这一模型的可行性,揭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 标签: 人力资源规划 多状态生命表模型 人力资源流动 结构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疏肝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的卵巢早衰(POF)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自身免疫性POF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在3次免疫后连续灌服中药复方,分析灌服中药后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外周血雌二醇(E2)浓度及受试动物卵巢滤泡和黄体数改变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小鼠体内血清E2水平均比模型组高。卵巢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中药治疗组生长滤泡和黄体数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补肾疏肝中药复方可使卵巢内残存的少数滤泡得以复苏,恢复部分卵巢功能。

  • 标签: 卵巢早衰 补肾疏肝 雌二醇
  • 简介:1.综述细胞外基质介导的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的起始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黏合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是一种细胞质酪氨酸激酶,这种细胞质酪氨酸激酶是一种关键信号介导子,由FAK信号途径介导的促进细胞存活和增殖作用有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细胞在新位点的存活等过程。进来,有利用动物模型分析已直接证明了FAK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动物模型是使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和条件性敲除小鼠的研究,从而为FAK致癌作用提供了更多直接证据。这些最初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这种小鼠可组成型活化重组体FAK(CD2-FAK),获得的体内数据表明其可以转换免疫缺陷型小鼠MDCK细胞并诱导肿瘤的形成。

  • 标签: FAK 肿瘤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注射对比剂后35s采用动态增强扫描,随后在60s、150s进行重复操作,将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后,炎性乳腺癌患者有11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有13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7例,乳腺增生患者有8例,乳腺炎患者有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有8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达91.67%(55/60),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具有显著的诊断及鉴别价值,可有效地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技术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益生菌慕斯洗液对实验性小鼠细菌性阴道炎模型作用。建立小鼠阴道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动物模型,分别外洗给予益生菌慕斯洗液1mL(低剂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核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方式应用于早起乳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40例可疑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入选时间段是2018年01月份-12月份,全部患者都采取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有效性。结果40例患者均是单侧乳腺的病变,24例为中局部的穿刺活检,9例为全乳切除并周围的淋巴结清除术,7例为局部乳腺的切除术。经病理确诊32例患者是早期乳腺癌,8例是良性的乳腺病变;彩超诊断准确率是65.63%,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6.88%,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比彩超诊断的准确率高,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方式应用于早起乳腺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共振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运用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医院接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0例CHD患者,进行ECG检查、DCG检查,对组间诊断准确率、ST段检出情况、ST段检出部位、心律失常类型展开分析。结果(1)DCG检查心肌缺血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CG检查ST段压低检出率、ST段抬高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前间壁、前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G检查下壁检出率、侧壁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CG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38.00%)、左束支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可提高阳性率及心律失常各指标检出率,同时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可为心律失常提供及早诊断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建立的作用。方法 本次 98例研究对象均是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本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其中 2018年度收治的 49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 2019年度收治的 49例患者(研究组)在建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 SDS和 SAS评分比对照组低,手术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分别为 95.92%和 81.63%,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建立能提升管理质量,更好的纠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手术室护理管理 作用
  • 简介: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匀向基层五环内不批综合性公立医院根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布局,北京市采取“控、疏、提、援”四大策略,推动首都医疗资源均衡发展。一“控”,即严格执行在本市五环路内不予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不予批准增加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总量的要求。

  • 标签: 综合性医疗机构 医疗资源 公立医院 北京市 首都 政府
  • 简介:北京将减少医联体中大医院直接对外挂号号源今后,北京将减少医联体中大医院直接对外挂号的号源,优先基层转诊患者。同时规定,大医院应主动使用社区药品,解决市民在大医院所用药品回社区“取不到”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应尽可能多地配置药品。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大医院 药品 挂号 联体 北京
  • 简介:1.今天去女朋友家见家长,发现她姐居然是我初中时候的初恋女友,而她爸是我们公司的领导,最扯的就是她妈居然是高中时棒打鸳鸯的班主任。我和你们一家子有仇是吧?

  • 标签: 幽默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笑话
  • 简介:目的:建立具有不同白细胞水平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动物模型,研究白细胞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制作有关动物模型,并进行了血液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与经典法复制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相比,白细胞增多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模型血清中CK和IDH活性显著增高,而白细胞减少的急性心肌缺血复合病理模型的以上指标多为正常,提示白细胞增多与心肌缺血性损伤(MII)加重有关。结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具有不同白细胞水平的复合病理模型比经典病理模型更直观、更清楚地反映了白细胞在MII是的作用,用于研究白细胞在MII中的作用机制更为合理、实用。

  • 标签: 急性心肌缺血 白细胞增多 动物模型 合病 CK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动态监测在早期先兆流产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80例在我院安胎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及380例自愿在我院行早孕检查的正常早孕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动态监测各组血清β-HCG、孕酮值及B超检测胚胎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正常妊娠、继续妊娠组孕酮值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正常妊娠、继续妊娠组β-HCG值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B超动态监测先兆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较难免流产者妊娠囊平均生长速度快,大于1mm/d;而难免流产者妊娠囊平均生长速度小于1mm/d。结论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动态监测可及时查找出早期先兆流产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弥补单一检测内分泌不足。

  • 标签: 孕酮 &beta -HCG B超 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laudin-7基因敲除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致癌作用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laudin-7基因敲除及基因重组质粒pcDNA6-Claudin-7基因敲除转染的HT29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Claudin-7敲除组和对照组。制模60天后比较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肝转移组织的Claudin-7表达程度。结果Claudin-7敲除组肝质量、肝转移评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血性腹水成率、腹膜种植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的组织病理学检测中,发现Claudin-7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表证实,Claudin-7敲除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laudin-7基因敲除可促进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况且Claudin-7表达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价指标。

  • 标签: Claudin-7 基因敲除 裸鼠 结肠癌 肝转移
  • 简介:目的:广谱熏蒸剂一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经过现场模拟验证;结果:响应面模型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总决定系数R2=0.884,模型的一次项、二次项与交叉项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509,0.350,0.026,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硫酰氟除鼠剂量与作用时间值为依据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除鼠率均达到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基本确定了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为今后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硫酰氟熏蒸 投药剂量 作用时间 响应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