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反应在临床上的发病规律、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双硫仑反应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25例患者于1~72h症状完全缓解,痊愈出院。4例并发肺炎,治愈后出院。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复苏后现植物生存。结论医护人员应有高度重视双硫仑反应,严格抗生素应用,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或饮用、接触含乙醇制品的食物、饮料及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与乙醇致双硫仑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体肥大的分型和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00例经鼻咽部CT、鼻内镜诊断为腺体肥大的进行分型和症状分析,手术后的随访6个月—2年。结果腺体肥大Ⅰ型整体肥大70例,Ⅱ型中央肥大54例,Ⅲ型侧方肥大44例,Ⅳ型者32例,以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为主症的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Ⅰ型可出现所有症状;Ⅱ型以打鼾为主;Ⅲ型是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Ⅳ型阻塞症状轻,分泌物增;内镜检查是腺体肥大的分型主要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在尘肺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实际病例进行分析矽肺和矽肺的临床表现,研究X线的表现,从而得出诊断。

  • 标签: 煤工尘肺 X线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尘肺常见合并胸腔积液,其病因繁杂,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121例工尘肺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并探讨诊断方法。

  • 标签: 煤工尘肺 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单纯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4.38%,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0.00%,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相比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 中药治疗 复方氟米松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方法对8例子宫腺瘤瘤进行临床病理、疫组织化学观察及文免献复习。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染色法。结果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或无临床症状;疫组织化学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D31阴性。主要应于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腺肌症及腺肌瘤等相鉴别。结论子宫腺瘤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仔细取材,准确把握镜下形态及鉴别诊断要点,合理应用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该疾病,避免临床及病理的误诊误治。

  • 标签: 子宫腺瘤样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子宫腺瘤瘤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1例位于子宫浆膜下,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光镜下,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间见大小不一的腺及腔隙结构,有的扩张成囊状,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n阳性,CEA、FⅧRAg阴性。结论子宫腺瘤瘤为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帮助。

  • 标签: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普及“双硫仑反应”的防治知识,避免“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收治确诊的“双硫仑反应”病例39例进行分析;结果无论饮酒量多少,先饮酒还是后饮酒,一旦使用酒精增敏药物,均可出现“双硫仑反应”;结论通过普及“双硫仑反应”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医务工作中的防范意识,完全可以避免“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故此,笔者提醒同道,酒精中毒时避免使用酒精增敏药物。同时也应该告知病人,在使用有酒精增敏作用药物时,近期应禁酒。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运动平板检查提高基层医院冠心病的确诊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我院住院、门诊的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5例行运动平板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呈阳性者49例,(阳性率16%),对冠心病的防治有较好的评估。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有利于筛查出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平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消化系统淀粉变性患者展开研究,以此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消化系统淀粉变患者34例,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消化系统淀粉变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多样,具有极高的误诊率,现阶段临床医学上还未找到有效的治疗对策。结论及时进行活检可避免误诊。

  • 标签: 消化系统淀粉样变 临床表现 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双硫仑反应患者的发病规律及治疗。结果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仑反应,轻者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不适,重者表现为全身发红、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胸闷出汗、甚或休克、心电图改变。结论应用头孢哌酮钠治疗时及停药1周内均需禁酒;大量饮酒后2d内要禁用头孢哌酮钠等药,以免发生双硫仑反应。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分析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柳州市造血干细胞留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动员造血干细胞留策略提供依据,提高动员的成功率。方法对4524名留者填写的《志愿捐献者登记表》资料归档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4名留者中,男性2711人,女性1813人,两者比例1.51,以年龄18~35岁为主,占所有留者85.4%,其中又以学生和医务人员为主要留人群,两者占总数54.75%;留者中本科以上学历53.78%,大专或高职42.16%,初中以下仅为4.05%。结论制定造血干细胞留的招募策略应以低年龄段、高学历的人群为主要动员对象,尤其是学生和医务人员这两种职业的人群,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动员过程繁杂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动员留的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学生 医务人员 动员 留样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腺体肥大与牙齿排列之间的相互影响。首先,我们深入分析了腺体肥大对牙齿的影响,包括牙齿拥挤、错颌和牙齿疼痛。我们引用了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了牙齿排列问题与腺体肥大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我们讨论了牙齿排列对腺体肥大的影响,探讨了是否牙齿排列问题可能导致腺体肥大或加重其症状。我们还强调了牙齿矫正治疗在改善腺体肥大患者症状方面的潜在益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的牙齿排列对于口腔健康至关重要,而矫正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腺体肥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牙齿排列 牙齿拥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药治疗。连续对患者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损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对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药 复方氟米松软膏 原发性 苔藓样皮肤 淀粉样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粘液表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40例,低分化者5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根据耳鼻喉粘液表皮癌免疫组化和组织学变化,有助于鉴别耳鼻喉肿瘤与其他肿瘤。掌握组织学分类方法对于临床正确诊断耳鼻喉肿瘤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耳鼻喉 粘液表皮样癌 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