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疫苗在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群对一种疫苗的反应性。方法调查对象为2—15岁的儿童,采取手指末梢血20微升,使用ELISA检测方法,酶标仪对标本进行测定,试剂与接种疫苗均合格。结果麻疹阳性率37.63℅,脊髓灰质炎阳性率73.12℅,A群流脑阳性率76.34℅,乙脑阳性率97.85℅.我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对279名儿童进行疫苗免疫监测工作,发现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各疫苗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不同疫苗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区别,其中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阳性率偏低,A群流脑、乙脑疫苗抗体阳性率较高。

  • 标签: 麻疹 脊髓灰质炎 抗体监测 强化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宜宾市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探索提高全市儿童预防接种率的方法。方法全市10个县(区)全部参与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1岁、2岁、3岁和4岁各270名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80名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建证1078人,建证率99%;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麻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3.05%、95.93%、94.00%、95.00%和92.22%,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22%。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C流脑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5.06%、85.43%、88.15%和86.30%。城镇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农村地区低;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较原免疫规划接种率低。结论宜宾市1~4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城镇接种点少、管理困难、宣传力度不够、查漏补种工作开展不扎实等,影响了宜宾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需合理增设接种单位,配足专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护儿童健康。

  • 标签: 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率 宜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查漏补种工作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将本市20个门诊接种点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接种点均对辖区内儿童进行常规的计划免疫,对观察组要求实施全面的查漏补种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一年后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辖区儿童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的同时,注重查漏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大幅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查漏补种 计划 免疫接种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全市19个乡镇办随机抽取19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0名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儿童,调查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卡介苗接种率为99.47%,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82%,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9.8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7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6.3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21%,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8.95%,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6.32%,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2.79%。结论卧龙区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有提高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为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共抽取新会区3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2、3—4、7~8岁3个年龄组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家长进行询问并查看接种证(卡)。结果1—2岁年龄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为100.00%(150/150),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服苗率为100.00%(150/150),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33%(149/15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7.33%(146/15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5.33%(143/1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33%(134/150),“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2.67%(139/150);3~4岁年龄组儿童A群流脑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92.67%(139/150),第2针接种率为96.67%(145/150),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6.67%(130/150),麻疹疫苗复种接种率为90.67%(136/150),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0.67%(136/150),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8.00%(147/150);7~8岁年龄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服食率为92.00%(138/150),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A+C群流脑疫苗第2针接种率为94.00%(141/150)。结论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

  • 标签: 儿童 免疫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中开展多方位健康教育,对辖区内接受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干预,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方法采用开设咨询门诊、张贴宣传材料、建立宣传橱窗、播放音像资料、设立网站专区等方式,提高相应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结果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增强预防为主意识,辖区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率由原来的86.5%提高到96.7%,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增强了家长按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控制了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淄川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ImmunizationProgram,NIP)七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HepB)、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CombinedVaccine,DPT)、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MPV)、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乙型脑炎疫苗(JapaneseEncephalitisVaccine,JEV及时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出生的3150名本地儿童和356名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儿童的BCG、HepB、OPV、DPT、MPV、MV、JEV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2.36%、95.33%、92.16%、91.11%、65.87%、90.25%、63.94%;流动儿童的BCG、HepB、OPV、DPT、MPV、MV、JEV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9.37%、91.29%、85.11%、72.75%、63.20%、7331%、50.00%。除MPV和JEV及时接种率普遍较低外,其余NIP七种疫苗本地儿童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经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显示不知道进行2、3剂次接种接种时间安排不合适、无时间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接种地点太远四项因素,对及时接种NIP七种疫苗有影响。结论预防接种单位要缩短预防接种周期,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每季度要加强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受种者(特别是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要提高预防接种意识,主动接受预防接种,共同提高NIP疫苗及时接种率。

  • 标签: 免疫规划疫苗 及时接种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麻疹、脊灰、流脑、乙脑的抗体水平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检测古楚区、黄河区和三棵树乡1-10岁儿童2785人,比较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四类疫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82%、99.32%、96.23%、97.92%。结论阳性率均在95%以上,说明儿童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抗体。

  • 标签: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的有效菌苗,卡介苗是用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原用于加强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以预防结核病。卡介苗能激活和加强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激活巨噬细胞,加强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还可以引起一些肿瘤细胞坏死,抑制肿瘤转移,清除机体对肿瘤的耐受性。卡介苗可用于多种肿瘤包括肺癌的辅助治疗。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结核病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偶合症的出现,接种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接种的每个环节、疫苗管理、家长的健康教育、接种禁忌症诸多风险因素管理的具体措施,将乙肝疫苗接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疫苗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风险因素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大学生接种疫苗是预防校园传染病爆发流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总结三年为大学生接种各类疫苗的体会,认为设计好接种卡及接种登记流程,认真耐心的一对一宣教,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注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疫苗接种操作,加强冷链管理,严格执行留观时间及异常反应处置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安全接种的关键。

  • 标签: 大学生 疫苗接种 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监测和评价。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按照疫情报告属地管理的原则,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信息网络系统报告疫情。

  • 标签: 免疫 监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出现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17例,采取描述性分析法统计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疫苗接种后均表现为普通反应,无异常反应出现。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红肿以及皮疹等。结论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要在综合考虑贮存感染、运输、质量以及受种者的机体状况等因素以后评价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

  • 标签: 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③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ng/ml和2~9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 比较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保证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最经济、简单、有效的手段。自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一类疫苗、替代疫苗及二类疫苗的种类,各疫苗的接种方法、作用各不相同。加之近年来个别疫苗的接种负面和夸大报道,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困惑重重。针对上述情况,邗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多种方法,将健康教育融入预防接种的诸多环节,有计划、有针对的进行预防接种知识传播,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建立家长与接种单位的信任,减少不安全接种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