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声频探测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探测技术,它是通过利用声频传感器来感知声音,并传出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出声频图谱的技术.因此项技术具有无破坏、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广泛地应用.而白蚁在进行取食活动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利用声频传感器就能感受到白蚁在取食或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并可将其放大转化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自1995年以来,国内外有白蚁防制学家开始逐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对蛀木害虫的检测中,并开发了专门用于白蚁探测的相关仪器,如美国DECI公司的TERMITETRACKERSYSTEM(白蚁追踪系统)和日本京都大学森林与木材科学研究所开发的AE探测仪等,在国内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曾于1979年开发出BS-I型白蚁声频探测仪.

  • 标签: 白蚁 探测器 原理 探测技术 数字信号 传感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接受红外偏振光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职业性噪声聋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其均接受红外偏振光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情绪障碍、注意力减退、头昏头晕、睡眠障碍、耳鸣等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轻度、中度噪声聋患者治疗后的80dB声波刺激BAEP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其接受红外偏振光辅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红外偏振光 职业性噪声聋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推拿配合偏振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偏振光对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各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推拿配合偏振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着理想的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患者膝关节疼痛,而且可以对病患者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增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推拿 偏振光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探测甲状腺多发结节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38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行甲状腺高频彩超检查,其中7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38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彩超诊断单发结节85例,手术55例,52例与术前超声检查相符为单发,有3例手术结果为多发结节,而术前超声诊断为单发术前超声诊断为多发结节的57例,其中20例手术切除,结果单发结节1例,多发19例。手术证实的22例多发结节中,临床疑为多发12例,漏诊10例,1例单发结节误诊为多发。22例手术结果为多发结节者伴部份恶性变3例,术前超声疑有恶性变1例。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多发结节十分常见,高频彩超对多发结节检出率高,而在多发结节伴部份恶性变时,对其良恶性的判断缺乏特异性,敏感性较差。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多发结节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仪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偏振光治疗仪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针灸 偏振光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日本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跟骨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38例42足跟骨患者骨增生症采用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痊愈3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跟骨增生症,对跟骨增生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增生症 针刀治疗 局部阻滞 点式直线偏振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探测出的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甲状腺癌745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钙化结节的比例为41.3%和58.7%(p>0.05);在单发给节和多发结节组之间的比例为64.3%和40.4%(p<0.05);在≥45岁和<45岁间的比例分别为38.7%和72.5%(p<0.05),在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间分别人81.6%和42.9%(p<0.01)。恶性非钙化结节86例,占所有恶性结节的11.5%。结论超声探查到的钙化大多数是恶性病变,一旦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钙化,应密切考虑恶性可能。微小钙化对诊断甲状腺乳头转该有高度特异性,若发现应进一步做CT检查并应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超声探测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作用。方法于孕11周—14周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并随诊观察。结果通过超声探测共检出16例颈项透明层增厚的胎儿,其中3例染色体三体胎儿,4例正常染色体胎儿但随诊发现有严重并发症,与颈项透明层增厚但染色体及预后正常的胎儿相比,上述异常胎儿于孕11—14周时的颈项透明层显著增厚,且大多数进展为妊娠中期时的颈部水肿,并合并其它超声异常。结论超声探测颈部透明层厚度能早期有效的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胎儿,结合产前诊断超声随诊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对胎儿评估预后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异常胎儿 染色体异常 颈项透明层 产前
  • 简介:目的:探讨改造后的数字X射线摄影(DR)影响平板探测器图像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法案。方法:观察DR在一定曝光条件下显示器上图像受干扰的情况,通过改变平板探测器、滤线栅和显示器分辨3个主要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改变曝光条件,获得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结果:改造后的DR,其平板探测器、滤线栅或显示器的空间分辨率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曝光剂量后同样会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结论:利用平板探测器技术摄影时,如果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相近,所获得的图像上则会形成规律性强、肉眼极易分辨的波样条纹状干扰;如果空间频率偏差较大或成整倍数关系,图像上则不会产生波样条纹状干扰或干扰不明显。选择适当的摄影条件可起到改善图像质量的作用。

  • 标签: 平板探测器 滤线栅 伪影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收集的文献包括研究胃癌诊断的临床试验和基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特征以及血管分布情况。此外,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还能够通过对不同能量的光子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组织成分信息,从而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研究设计不一致等。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优化研究设计,以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胃癌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空间扫描统计量在乙型脑炎聚集性探测及其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对2007年四川省乙脑发病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空间聚集性探测结果显示,在乙脑具有聚集性的时间段内其空间聚集区域存在明显差异。7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9个,8月共探测到发生乙脑聚集的区县14个。结论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有效对乙脑的空间聚集性做出早期预警。

  • 标签: Flexible空间扫描统计量 传染病 空间聚集性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对诊断盆腔粘连导致高位输卵管患者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21例临床高度怀疑输卵管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阴道检查因盆腔粘连而导致输卵管位置较高,双侧附件显示不清,改用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结果经阴道探测均未显示异常回声包块,后改用阴道探头在腹部探测,19例在腹部均可见异常回声包块,其诊断符合率达90.5%。结论阴超探头经腹部探测是经阴道探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提高了高位输卵管妊娠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阴超探头 高位输卵管妊娠 异常回声包块
  • 简介:在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对脑转移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准确评价至关重要,尤其当病灶数目多时,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常面对耗时和遗漏的问题,探索出一种能使放射科和临床医师快速而准确发现脑转移瘤变化特点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上通过增大对比剂分子量和增加对比剂剂量等方法提高病灶的信号强度,达到提高脑转移瘤检出和诊断率,但是受到对比剂顺应性和适应证等方面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脑转移瘤 高分辨率 重复性 对比剂剂量 减影 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