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新发石棉肺病例中家纺石棉接触人员发病特点,探讨家纺石棉作业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石棉暴露原因将石棉肺病例分为家纺石棉组和工矿企业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期别、开始接尘年龄、诊断年龄和潜伏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06年以后北京市家纺石棉病发病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并在2015年超过工矿企业组;家纺石棉组女性所占比例、贰期及以上病例所占比例和潜伏期显著高于工矿企业组(P〈0.05);家纺石棉组开始接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显著低于工矿企业组(P〈0.05)。结论家纺石棉作业主要受害者为家庭女性及其未成年子女,伦理问题突出;并且由于石棉肺潜伏期长,危害几十年难以消除,应加强石棉作业工人的追踪、随访工作,及早发现病人并给于干预。

  • 标签: 石棉肺 职业病 家庭作坊 职业卫生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县钉螺分布情况,为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十三五”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村级查螺队经查螺技术培训,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集图片资料和地理信息(GPS定位)。发现钉螺的环境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结果2016年查螺面积3144.0909hm^2,共调查98511框,发现有螺环境1376处,未查出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中未得到彻底改造且适宜钉螺孳生环境占90.26%,主要在桂林、郑村、富竭、溪头等5个镇,沿扬之河、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双竦河等5条水系呈树枝型分布。结论歙县大部分历史有螺环境均有钉螺孳生可能性,2016年未查出钉螺,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因而,在制订规划时应以传染源控制及病情监测为主,螺情监测为辅的防治策略。

  • 标签: 钉螺 历史有螺环境 螺情监测 血吸虫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陇西地区儿童家庭用药、药物管理及用药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家庭用药管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24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药物使用频率高、品种多、药物来源途径多,家长药物使用、管理知识水平较低,自备药品的存储、管理较差。结论加强儿童家庭用药管理,对家长进行药物知识教育,提高家庭药物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 标签: 儿童 用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随机5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对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杭凝剂多少、血液标本保存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性回顾。研究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并记录不合格标本。结果分析结果显示,50例血液生化检验者中有5例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同时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剂的加入比例和血液标本的及时送检是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三大重要因素。结论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如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临床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承德市孕产妇产后护理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因素,为推广“以产妇为中心”的个性化优质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便利选取300名住院孕产妇,填写《承德市孕产妇产后护理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后对于新生儿的关注需求高于自身需求,孕产妇的年龄、学历、收入、产次均是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对策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提升,从而更好的满足产妇需求,制定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对中学生视力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方法我校53个教学班,对在校生2700余人进行视力情况的调查调查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视力低下的程度、视力低下与年级的关系情况等。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700例学生当中,视力低下的学生有1374例,我校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到达了50.9%,女生视力低下率为26.6%,比男生的视力低下率略高了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学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低年级的学生。结论我校学生整体视力情况处于一个不良水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有所上升,学生视力低下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学生自己也要注意用眼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要注意对学生用眼的注意和监督,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之下来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移动换药车换药前后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6月26日和2017年8月8日—9月13日对某院整形烧伤病房的一辆换药车进行采样,换药车使用前、后及消毒静置3h后分别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细菌菌落数,比较不同采样时机菌落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样303份,其中换药前样本90份,换药后样本123份,消毒静置3h后样本90份。不同采样时机换药车顶层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换药后车顶层菌落数较换药前及消毒静置3h后均增加(均P〈0.05)。不同换药时机车把手、抽屉把手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采样时间点换药车各部位间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前换药车3个部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换药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样本合格率分别为100.00%、97.56%和97.56%,3个部位消毒静置3h后样本合格率也均为100.00%。结论移动换药车采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达到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于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标准,换药车消毒后在3h内移动使用基本安全。

  • 标签: 换药车 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细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岗位意向的调查,掌握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了解护士最想去和最不愿去的科室,为满足临床需要、全面定编定员定岗、修订绩效考核寻求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理人员岗位意向调查表”,对我院2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最希望去的科室中,选择门诊的护士最多,高达31%,其次是手术室、妇科等;ICU是护士最不愿去的科室,占30%。结论护理管理者通过了解护士的真实想法,加强重点科室(最不愿去的科室)护士的配置和绩效,稳定了护士队伍,更好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满意度,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岗位意向 调查 思考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鼠、蚊、蝇、蟑螂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对鼠、蚊、蝇、蟑进行调查。结果2017年南京市鼠密度为0.175%,主要种类为鼩鼱和小家鼠;蚊密度为1.717只/(h·灯),主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蝇密度为5.53只/笼,蝇种为家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和麻蝇;蟑螂密度为1.387只/张,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鼠呈双峰型,峰值在3和11月,3月是最高峰,密度为40.3%;蚊、蝇、蟑密度呈单峰型,蚊密度在8月达到高峰,为5.365只/h;蝇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16.250只/笼;蟑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2.034只/张。结论2017年南京市蚊、蝇和蟑螂、鼠密度相比2016年均显著上升,需重视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治体系。

  • 标签: 病媒生物 季节消长 密度 监测
  • 简介: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卫生资源》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同时,本刊于2017年10月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衷心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对本刊的支持!也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本刊的发展。

  • 标签: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科技论文 卫生资源 中国 统计源期刊 专家评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肝脏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病理学确诊的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病理学确诊前,为患者实施动态增强MRI诊断,分析30例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30例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为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检出率100%;动态增强MRI检查为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28例,检出率93.3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肝脏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数据,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增强MRI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鼠密度调查,为开展灭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夹夜法、粘鼠板法对基地内固定营区、板房野营村、帐篷野营村、训练场及道路、草地等不同地域进行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结果不同地域鼠类密度明显不同,野营村外道路两侧鼠密度最高,达到了22.82%;固定营区鼠密度最低,为3.71%。共捕获鼠类8种,鼠种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其中小家鼠主要分布在固定营区和板房野营村,而长爪沙鼠则在其他区域广泛分布。结论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鼠类种群丰富,密度相对较高,驻训官兵宿营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应成为一项重要且持续的工作。

  • 标签: 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 鼠类 种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各种原因并综合分析讨论。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到各乡镇计生站及中心临床科室发放,被调查护士100名,工龄在1-20年,结果护士静脉穿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护士评估和技术因素、血管因素、繁忙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结论,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多见的,一个护理操作,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应从加强技能培训,加强血管评估,加强环境建设,加强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入手,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护士 静脉输液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某市22家三级综合医院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情况实施分析,并为以后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作者随机性选择某市2017年的22家三级综合医院实施分析,对医院实施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职业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以及人员的管理情况。结果在22家医院中,12家医院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以及人员配置较为健全,但是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不佳,虽然医院已经制定了放射性有害因素的操作流程,但是职业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结论医院有必要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防治,以求满足医务人员的职业病的防护需求。

  • 标签: 医院 职业病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干部慢性躯体疾病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2例老干部作为样本,以是否存在慢性躯体疾病为依据,将其划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老干部的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组老干部抑郁评分(53.66±2.16)分、生活质量(62.38±1.45)分、男性干部抑郁评分(53.16±0.48)分,与女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80岁者,抑郁评分最高,为(62.31±1.58)分,与其他年龄老干部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干部的抑郁状态,与年龄及慢性躯体疾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老干部 慢性躯体疾病 抑郁状态
  • 简介:目的调研受众对基于物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意向性选择,分析模式中涉及的信息流,为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88名受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人群对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接受度较好,慢性病管理是人群希望重点应用的方面,信息安全问题是受访人群担忧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不同风险用户进行分级健康管理,以期实现数据共享、有效监督的目的。结论确保信息安全、建立有效监管,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有助于完善服务内容、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 标签: 物联网 健康管理 流程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横县县、乡(镇)、村女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常模(P〈0.05)。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各项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县级人员因子分高于乡、村级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各项因子分高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岗位人员高于其他岗位人群,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因子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乡村三级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但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以县级女性医务人员及40岁以下医务人员出现阳性症状危险性较高,卫计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农村地区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健康 女性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状况。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地分娩的116例外地流动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回顾分析法,评估孕产妇的保健及分娩状况。共发放116份问卷,问卷有效率88.79%。结果103例产妇中,29例建立围产保健手册(28.16%),74例未建立(78.84%);13例未产检(12.62%),62例产检次数不足5次(60.19%),28例产检次数在6次以上(27.18%)。92例住院分娩,21例为家庭分娩;24例产妇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仅9例>1000元;71例为自然分娩。92例住院分娩;24例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9例>1000元。家庭月收入≥1500元产妇住院分娩率89.73%。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意识较差,家庭分娩较为普遍。

  • 标签: 流动人口 孕产妇保健 分娩方式 住院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当中儿科口服类型抗过敏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采用数学随机调查的方式,从我院当中儿科门诊部现存处方当中抽取出10天的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口服类型抗过敏药我院儿科当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在本次探究中抽取的983张处方当中,共有251张处方中含有抗过敏类型药物,这一类处方占到处方总数的百分之25.53,抗过敏类型药物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小儿盐酸氯苯那药物,含有该药物的处方共有74张。结论抗组胺类型药物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口服类型药物,儿科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应更加慎重注意具体适应症,避免患者在服用阶段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过敏药 口服 儿科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