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与弱视成人患者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比分析,探讨P-VEP、OCT在弱视患者中的临床变化。方法正常人15例30眼(年龄16~35岁),弱视30例30眼(16~35岁),选择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蔡司StratusOCT(CarlZeissMeditc,Dublin,CA)进行检查,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1)弱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VEP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弱视组OCT视乳头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组变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弱视组P-VEP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提示弱视患者视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弱视组视乳头RNFL厚度变薄,提示视网膜形态学也发生改变。

  • 标签: 成人弱视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复查OCT。结果16例32眼原田病患者FFA检查表现为双眼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渗漏,晚期多湖状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OCT显示多发的连续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OCT复查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结论在原田病早期以双眼后极部多发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联合FFA与OCT可以对其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 标签: 原田病 FFA OCT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具备成像过程推进速度快,图像结果分辨率水平较高,以及能够实现对整体性眼前节组织结构的成像处理技术目标等特点,客观上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以及手术治疗技术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将会围绕眼科手术导航的OCT图像畸变矫正,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眼科手术 导航 OCT图像 畸变矫正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过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的实施价值。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收使用羟氯喹不超过5年且无眼底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纳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视力、视野,眼底以及OCT检查。结果:两组检验者视力分别5.0±1.1,4.9±0.(P>0.05);且黄斑区域视网膜厚度全层的中心凹、内圆、外圆内圆上方,鼻侧,下方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对视网膜早期影响可以使用OCT进行观察,利于发现早期损伤。

  • 标签: OCT 羟氯喹 视网膜 早期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各种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肿瘤组织也存在肿瘤干细胞,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组织认识也逐渐深入,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能够引起恶性肿瘤早期转移、浸润、放化疗抵抗以及治疗后复发等现象,Oct-4(POU5F1)为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属于第V类POU蛋白,有学者认为Oct-4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可能会成为肿瘤的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现对于OCT-4基因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肿瘤 OCT-4
  • 简介:目的评价胎心电子监测胎心监测基线变异减少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单胎足月妊娠常规行NST监测,其中基线变异减少者40例。对其行OCT监测(临产者CST监测),结果异常者追踪其胎儿、新生儿、羊水混浊、脐带异常和低体重情况,分析基线变异减少的妊娠结局,进一步揭示胎心监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基线变异减少且OCT无反应型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OCT有反应型(P<0.001)。结论胎心电子监测基线变异减少结合OCT试验是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较好方法,加强产前、产时监测,尤其是对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措施之一。

  • 标签: 胎心电子监测 妊娠结局 监护分析 新生儿窒息 脐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对黄斑疾病进行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诊断,黄斑水肿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例,黄斑裂孔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2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劈裂1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症1例。结论OCT应用于黄斑疾病诊断筛查,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黄斑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频域OCT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患者的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6例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单眼HM-MH的患者。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1.5mm处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及不同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不同位点的脉络膜厚度与HM-MH的关系。结果HM-MH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MH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薄(132.33±32.56µm),与对侧眼相比(149.11±28.36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变薄是HM-MH的危险因素(OR,1.95;95%CI,1.52-2.76;p=0.016)结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变薄可能是HM-MH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患者的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评估OCT检测视盘参数和RNFL厚度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患者31例(31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40例(40眼)为对照组。OCT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视盘各参数、视盘各象限的RNFL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OCT检测结果表明,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视盘参数比较,除视盘面积外其余参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1),正常组和POAG早期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RNFL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视盘下方、上方、颞侧、鼻侧象限。结论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检测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有助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 标签: OCT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RNFL 视盘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的术中配合;方法对60例(共血管70条)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61条血管一次回拉清晰记录图像,3条血管需调整指引导管后重复一次才获取清晰图像,4条血管有较大的侧支血管,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3条血管因狭窄较重,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行OCT可获取清晰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配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高度近视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的表现。方法:此次研究入组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30例59眼高度近视患者,统计并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情况。结果: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能定量测量且可分析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特征。结论:OCT检查是一种非创伤和有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眼部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也可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情进展,在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表现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医联平台现有应用架构存在问题的分析,以SOA体系架构为指导思想,采用了ESB相关核心技术,研究设计了医联平台服务总线架构,并具体描述了实现方法。

  • 标签: 区域医疗 临床信息共享 数据交换 服务总线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β-catenin、Oct-4以及Wnt1对胃癌患者检查的意义。方法按入院时间选取90例我院2014.3~2015.4期间经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取其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取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均使用β-catenin、Oct-4以及Wnt1进行临床检查,对各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阳性率高,P<0.05;抗原阳性反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临床采用β-catenin、Oct-4以及Wnt1对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患者病情以及癌细胞分化程度。

  • 标签: 阳性率 效果 胃癌组织 Wnt1 &beta -catenin Oct-4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临床白内障患者的术前眼底检查中采用OCT联合B超检查的效果。方法 择取二零二三年一月到十二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48例患有眼部疾病的病人,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检查、OCT联合B超检查。分析检查效果。结果 联合检查的检出效果显著高于单独的B超检查(P<0.05)。结论 OCT联合B超检查在临床白内障患者的术前眼底检查的检出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术前 眼底检查 OCT B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D-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预后的护理效果评估。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3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治疗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KP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SD-OCT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