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光合作用起源是个非常古老事件,这个事件证据,包括基本生物学过程开启发展之类问题,如地球早期光合作用生物属性以及光合作用生物如何获取光合作用装置等,可能已经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因此,光合作用起源就成为个引人重大科学命题。尽管如此,地质学、生物地球化学、比较生物化学分子进化分析,为光合作用起源及其复杂进化历史,提供些新认识新线索,主要涉及到以下3个方面:(1)光合作用生命起源;(2)光合作用装置起源;(3)光合作用催化起源。追索科学家们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持续研究与艰苦努力,以及所取得些重要而且富有智慧认识,将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些重要思考途径研究线索。同时,追逐光合作用起源研究进展,对于深入了解早期地球复杂圈层耦合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用过程主要包括:(1)从不生氧光合作用到生氧光合作用转变;(2)大气圈与生物圈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3)生氧光合作用起源与进化造成、从个缺氧大气圈到今天含氧大气圈复杂演变过程;(4)大气圈水圈渐进氧化作用对地球表面环境以及生命起源发育造成个长时间影响;(5)早期地球表层古地理面貌成型等。更为重要是,对光合作用起源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思考所得出些重要认识,尽管不是结论,但是拓宽了沉积学研究范畴,开阔沉积学家研究视眼,同时也成为个多学科协同作战范例。

  • 标签: 光合作用起源 地球圈层耦合 早期地球 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GIS3D技术不断成熟,古地理重建已从传统二维古地理图绘制,逐渐向含地形地貌特征三维可视方向发展。对此,作者提出种基于GIS技术建立数字古高程模型方法:首先以不同年代岩相古地理图为基础,结合解释古高程古水深范围,进行古地形地貌复原;然后利用相关数学算法及GIS方法对等值线图进行空间插值渲染及3D表达。以晚侏罗世拉萨体为例,方法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按照文中设计方法,古地理环境进行近似的3D渲染复原是可行,生成数字古高程模型能够正确且直观反应古地理图上沉积相所指示地形地貌特征。该研究将计算机GIS技术应用于古地理重建工作,为中国古地理重建信息发展提供种新研究方法手段。

  • 标签: 古地理重建 数字古高程模型 拉萨 晚侏罗世
  • 简介:第四纪钱塘江下河谷内SE2孔沉积物重矿物稀土—微量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区长江沉积物相应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第四纪钱塘江下河谷充填物中河床(U5)、河漫滩(U4)古河口湾(U3)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为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白钛石—锐钛矿;微量元素中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与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近,且大离子亲石元素大部分高场强元素与北美页岩(NASC)相近,在Th/Co-Cr/Th投点图中靠近钱塘江物源区,远离现代长江沉积物投点区;稀土元素球粒陨石NASC标准曲线与钱塘江沉积物特征相似,不同于现代长江沉积物。(2)近岸浅海(U2)现代河口湾(U1)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为绿帘石—辉石—角闪石—石榴石—榍石—金红石—电气石;微量元素具有与UCC较为相近或富集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且与NASC相比,铁族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较弱,在Th/Co-Cr/Th投点图中主要落于长江钱塘江来源沉积物之间;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NASC标准曲线中,配分模式与现代长江沉积物极为相似。(3)U5、U4U3单元具有与U1U2单元不同沉积物来源:前者母岩主要为长英质中酸性火成岩,为古钱塘江提供;而后者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中基性物源区,由长江提供,同时上游钱塘江也提供部分沉积物。可见,长江沉积物自近岸浅海沉积时期开始大量进入到钱塘江下河谷内,为钱塘江下河谷沉积环境演化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 标签: 重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特征 钱塘江 下切河谷充填物 晚第四纪
  • 简介:利用树木年代学中树木年轮方法,分析盘山地区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关系,发现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基础上,重建了1900以来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序列,重建方程稳定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557。分析结果表明:重建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序列存在较显著4-7变化周期;1900午以来,存在4个比较明显气候较干旱时期,分别是1905-1916,1918-1932,1941—19461955-1962;同时存在4个气候相对湿润时期,分别是1900-1904,1934-1939,1948-19531964—1973。其中,最严重两次干旱期分别为1905-1915及1922-1932

  • 标签: 树木年轮 相对湿度 六盘山
  • 简介:以最新钻取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河谷充填物沉积特征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河谷沉积模式。钱塘江下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个较完整I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其沉积特征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a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序列 分布模式 河口湾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创新,定于2011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在对柴达木盆地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千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过程。鸭参3井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区块,也是下步勘探重点地区。该研究沉积相精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区油气勘探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一里坪 沉积相 新近系 滨浅湖 三角洲
  • 简介:两种气体,氮气氧气,以压倒优势状态主导着地球大气圈。氮气是原生,而且其存在和丰度不是生物过程驱动;相反,氧气是生物通过水氧化作用而连续产生,这个氧化作用得到了太阳光能量驱动。氧气,动物生命进化最为关键气体,是如何变成大气圈中丰度第2气体?问题并非以前所设想那么简单;为了了解大气圈氧化时间进程,我们不但要知道氧气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如何第1次出现,而且还要知道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圈中保持个高浓度。可以肯定2个事实是:地球最早期大气圈是缺乏氧气,而今天大气圈则为21%氧气组成。需要特别强调是,大多数古代大气圈氧气水平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而且发生在以下2个时间点大多数事件是高度不肯定;但是,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时间进程发生在2个时间点上:(1)个从缺氧到含氧大气圈转变,大致发生在2.0-2.5Ga期间,这个转变就是著名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2)发生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大约540-850Ma第2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被进步命名为新元古代氧化作用事件(NOE)。GOE与NOE,就得出了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三段式盛行图像。随着研究深入,得到了以下重要认识:如果大气圈氧气含量总体增加,从太古宙微不足道水平增加到今天21%,是由于氧气生产作用增强结果而代表个复杂地球生物学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发生在随着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对于火山活动而变得更加重要状况下,更进步讲,叠加在这个总体趋势下则是系列阶梯式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与超大陆聚合作用之后异常高沉积作用周期是相联系,从而进步说明了大气圈

  • 标签: 时间进程 氧气含量水平上升 大气圈 研究进展
  • 简介:谷是陆种常见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谷,无论是在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堑发育典型下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侵蚀地层岩性是影响下谷发育模式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1)下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谷伴生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 标签: 北海盆地 维京地堑 下切谷 主控因素 陆棚坡度 基准面变化
  • 简介:老爷庙油田位于河北省唐海县老爷庙村,是冀东油田主力油田之.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西北部.根据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结构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岩相组合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结合东营组东段沉积时期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倾斜古地形背景以及西南庄老王庄凸起古物源古地理位置,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段确定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了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微相,并每类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测井相为基本手段,应用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勾绘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讨论沉积微相演化.依据东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确定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储层微相,其孔隙度为15%~24%,渗透率150×10-3~500×10-3μm2,储层物性较好.分流水道游走摆动、沉积物快速堆积、储层较低分选性强烈非均质性是导致老爷庙油田东段油藏开发效果差根本地质因素.恢复东段沉积微相,可以进步弄清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古近系 老爷庙油田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河北 沉积构造
  • 简介: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l-Es4x)沉积时期发育规模巨大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特征。红层膏盐层在盆地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两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差别。

  • 标签: 红层 膏盐层 沉积模式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 简介:1823(清道光三)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方志、档案等资料,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产物。1823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1/5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结果。

  • 标签: 1823年 水灾 太湖以东地区 吴淞江 降雨异常
  • 简介:为了进步促进国际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与创新,为了扩大《古地理学报》(英文版)高学术水平稿源从而把《古地理学报》(英文版)早日办成国际先进学术期刊,为了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定于20139月14—17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第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 标签: 地理学会 国际化 《古地理学报》 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相关学科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浙江省北部钱塘江河口湾地区发现并开发了大量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末次盛冰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使河流梯度增加,下作用增强,导致钱塘江下河谷形成。下河谷内沉积序列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河口湾-浅海相河口湾砂坝相。所有的商业浅气田和气藏都分布于太湖下河谷钱塘江下河谷及其支谷河漫滩-河口湾相砂体中。钱塘江下河谷河漫滩-河口湾砂体埋深30~80m,厚3~7m,被非渗透黏土包围,可能代表河谷内分布潮流沙脊。快速堆积河口湾-浅海相沉积物为生物气藏形成提供充足源岩良好保存条件。河漫滩-河口湾相黏土层为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直接盖层,主要分布在下河谷内,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孔隙度范围分别为30~80m、10~30m42.2%-62.6%。河口湾浅海相淤泥层为间接盖层,覆盖了整个下河谷,其埋深、残留地层厚度孔隙度范围分别为5~35m、10~20m50.6%-53.9%。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远大于下伏砂体孔隙水压力,其差值可达0.48MPa。在储集层盖层分界面即浅气藏顶部,孔隙水压力值达到最大。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可以超过砂质储集层中气体压力孔隙水压力之和。黏土淤泥盖层高孔隙水压力可能是浅层生物气被完全封闭住最重要因素。直接盖层封闭能力比间接盖层要好。黏土层淤泥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很长,有时候很难达到稳定状态,这表明黏土层淤泥层渗透性差、封闭性好。随着埋深增加,其压实程度封闭性能增加。与黏土层淤泥层相比,砂层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很容易达到稳定状态,而且消散时间与埋深无关,表�

  • 标签: 生物气 封闭机理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基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古近系沙河街组段下亚段(沙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下亚段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
  • 简介: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段沉积时期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在200~1200m之间,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勘探工作。为此,在系统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盆地水动力环境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共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采用岩性、电性、地震相结合研究方法,再现段4个沉积亚段沉积相展布规律: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分布在深泽—刘村低凸起、深南背斜以及宁晋凸起东北部,具有早期"大前缘小平原"、晚期"大平原小前缘"沉积特征;衡水断层下降盘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白宋庄洼漕榆科背斜带分布滩坝。

  • 标签: 冀中坳陷 深县凹陷 沙一段 沉积相
  • 简介:为研究福建沿海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取自晋江龙湖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4C测结果,龙湖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中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cal.a.B.P.,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cal.a.B.P.,该区为深灰色粉沙砂质粉沙湖泊相沉积;约850-470cal.a.B.P.,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趋势。这一方面反映福建沿海中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形成,反映当地降水步减少,而湿地形成年代,可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等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下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 标签: 福建晋江 龙湖 全新世 沉积环境 古气候
  • 简介: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非深水事件成因砂体。戴段沉积时期,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北部,主体为前缘亚相;南部断阶带发育系列小型孤立扇三角洲;肖刘庄周庄局部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地区浅湖相带多个砂层组发育滩坝非深水事件砂体;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亚段各次凹中心。真2-1真2-2断层、汉留断层以及吴1断层形成梳状断槽等构造活动,从(弱)氧化水环境为主、演化至各次凹中心以还原水环境为主水体环境演变等因素,影响并控制着深凹带戴段沉积格局。高邮凹陷深凹带戴段沉积充填分为3个阶段:三亚段为明显退积型式,二亚段呈加积充填型式,亚段为退积—进积—退积充填型式;邵伯、樊川刘五舍3个次凹水深沉积充填过程呈现略有差异规律性变化。

  • 标签: 沉积格局 时空演化 沉积充填型式 砂层组 戴南组 古近系
  • 简介:《古地理学报》发展离不开专家和学者支持。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和学者在2010为《古地理学报》审稿,编辑部特将来审稿专家和学者姓名(括号中数字为审稿次数)列出,以致谢意!《古地理学报》将赠送编委以外所有审稿人2011全年期刊,以感谢各位专家支持与帮助。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审稿专家 学者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