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电英岩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其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笔者于1987年会同云南地科所吕伯亚等同志,在滇南边陲阿莫山发现了具典型岩浆作用标志的电英岩。通过室内外工作研究,就电英岩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 标签: 岩浆作用 因论 工作研究 钠长石 变火成岩 滇南
  • 简介: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在矿物风化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门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mendocina)为代表性菌种,研究微生物与含铁蒙脱石矿物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通过测量反应溶液pH值、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蒙脱石的XRD和红外光谱等,发现pH值在实验过程中缓慢上升,Si、Al、Fe元素不断溶出,矿物结构特征与主要基团也显示出相应的变化,表明细菌会破坏蒙脱石的晶体结构,并加速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硅氧四面体优先被破坏,Si的溶出显著,P.mendocina可同时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Fe3+,并释放至溶液中。

  • 标签: 门多萨假单胞杆菌 蒙脱石 伊利石化 溶解
  •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同步辐射CT 数据约束模型 多尺度孔、裂隙分布 连通性
  • 简介:斯弄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为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的锆石年龄;另一组年龄为(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的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的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 简介: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法是在国外于197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断代技术。测定法的原理是直接测定某矿物晶体的顺磁电子(包括陷井电子和空穴)的数量。这些自由电子是由于样品本身以及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α、β、γ射线辐照诱导而成.当矿物的年龄越“老”,顺磁电子的数量也越多,相应于累积的总辐照剂量(TD)就越大。

  • 标签: 年龄测定 ESR 矿物晶体 Γ射线辐照 辐照剂量 测年
  • 简介:应用于矿产勘查的地下纳米物质刘应汉任天祥汪明启(地质矿产部物化探所,河北廊坊065000))关键词纳米物质地球化学测量矿产勘查收稿日期:1996-12-24修改稿:1997-3-17第一作者简介:刘应汉男1965年生工程师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90年代的...

  • 标签: 纳米物质 地球化学测量 矿产勘查
  • 简介:在煤矿开采中,几乎总是会遇到突水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很多矿井普遍受岩溶水害的威胁。因此.研究和查清井下涌水来源,采取防治措施,是煤矿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应用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所取得的资料,进一步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煤矿突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在矿井下查清突水来源的一种有效的化探法,可以提前确定井下涌水来源,制定有效的治理措

  • 标签: 环境同位素 煤矿突水 同位素混合模拟公式
  • 简介:抗菌与消毒的区别是,它并不要求能立即将对人类身体健康或生活、生产环境有害的微生物杀死,而着重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1]。添加到抗菌材料中,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将其毒杀的试剂就是抗菌剂。随着现代人类对环境保护...

  • 标签: 抗菌剂 矿物材料 粘土矿物
  • 简介:我国主要以化探手段找金,因而勘查金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近年来,笔者在从事金矿勘查的研究中,引进了现场核技术勘查金矿的方法,将几种被证明有效的核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使其在进行野外研究和现场地质问题分析中,能提供必要、直接的参数。如何划分现场核技术方...

  • 标签: 现场核技术方法 勘查金矿 发展状况
  • 简介:铅同位素方法应用于化探找矿评价常向阳朱炳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铅同位素打靶系统剖面化探收稿日期:1996-12-17第一作者简介:常向阳男1967年生助理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科委攀登计划B项资助近年来,铅同位...

  • 标签: 铅同位素 打靶 系统剖面化探
  • 简介:白云岩的成因可分为准同生期、成岩期和成岩期后等三种成因类型,但其成因机理则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多年对白云岩的深入研究,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成因模式(如渗透回流、蒸发泵吸、混合水、调整白云岩等模式),对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白云岩可以作出圆满解释。江西萍...

  • 标签: 白云岩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岩石成因
  • 简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又称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表面分析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单色的X射线光子打到样品上,光子就被样品中的原子吸收,每一次吸收都引起一个瞬时的电子发射。只要光子的能量hv大于原子、分子或固体中某原子轨道电子的结合能EB,便能将电子激发而离开,得到具有一定动能的光电子。由于X射线能量较高,所以主要得到的是来自原子的内层轨道的电子。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电子的动能KE加上使这个电子脱离轨道而到达谱仪真空中所需要的能量必定等于X射线的能量。如果X射线的能量是已知的,动能用电子能谱仪测量,那么,就可以得到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结合能。利用能量分析器的色散作用,可测得电子按能量高低的数量分布。由分析器出来的光电子经倍增器进行信号放大,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记录,便可得到XPS谱图。

  • 标签: XPS 水岩相互作用 动力学机理
  • 简介:60年代中叶建立的40Ar39Ar计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种矿物岩石的年龄,探讨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重要地质问题。高精度40Ar39Ar计时技术的建立,使微钾矿物、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成为可能。本文综合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流体包裹体...

  • 标签: 40Ar-39Ar法 流体包裹体 矿床定年
  • 简介: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度判定,选择相似程度高的53个单元为一级找矿靶区(每个靶区面积25km^2),其中18个(34%)靶区内有已知矿床(点)产出,认为,其余35个(66%)预测找矿靶区应该是寻找Au矿的有利区域。此结果不但改变了传统(定性)地质研究中认为,航磁成果对Au矿找矿靶区判定效果不佳的结论,同时更加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只有转变思维方式,依据大数据的观念,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才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

  • 标签: 大数据 物化探信息 定量预测模型 找矿靶区
  • 简介:众所周知,成矿作用的大量信息蕴藏在各种矿物之中。采用先进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取这些信息,以提高金矿找矿评价和成矿预测效率,“金矿找矿矿物学”近年来应用于评价矿床深部远景和解决矿山危机方面已取得巨大的进展。1.金矿床中矿物的形态标型特征:矿物形态受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地质环境的影

  • 标签: 矿床深部 找矿矿物学 成矿预测 五角十二面体 自然金 晶体结构
  • 简介:从铀的活化、迁移、沉淀、成矿以及保存等几方面综述了有利于砂岩型铀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有机质在铀矿富集成矿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已被用于揭示铀矿中有机质的特征,如元素分析、Rock-Eval热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色谱-质谱分析、裂解色谱-质谱及显微光谱技术、紫外荧光光谱分析、^13C核磁共振、碳/氢同位素分析等;同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铀矿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阐述了有机地球化学在重建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 有机地球化学
  • 简介: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是硫化物熔体的熔离,而关键在于成矿岩浆中硫的过饱和。判断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硫来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其硫同位素特征。当矿床的硫同位素值超出了地幔硫同位素的组成范围,揭示了壳源硫的混入。如果矿床硫同位素值δ^34S落入地幔值的范围内,则需要结合围岩硫同位素组成、并考虑岩浆房中是否发生了硫同位素交换反应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围岩硫的加入。异常的Δ^33S值主要出现在太古宙沉积硫化物中,利用δ^34S与Δ^33S相结合可识别样品中是否存在太古宙岩石中来源的硫;然而,一些太古宙岩石中硫化物Δ^33S值也可以在0‰附近;在一些后太古宙岩石的硫化物中也发现了异常的Δ^33S值;因此在根据Δ33S值来判断S是否来源于太古宙岩石时应谨慎。仔细测定围岩和潜在的混染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于准确评价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S的来源是非常关键的。硫同位素和其他同位素如镍同位素、铜同位素、铁同位素相结合也许对于认识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岩浆演化过程能够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太古宙 成矿物质来源 硫同位素
  • 简介:矿物的比表面积是决定矿物表面反应能力和吸附容量的重要参数,但因其测定方法多样、分析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分析结果有时会偏离实际值。为全面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比表面积数据,本文在对比表征矿物材料比表面积的几种常用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以方解石粉体、石英粉体、蒙脱石等常见矿物材料和铁锰结壳为例,根据各类材料的比表面积测定数据,研究了探针气体种类、脱气温度和吸附平衡时间等测试条件的影响。并从表面能量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的角度,提出了在应用测定结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比表面积 矿物材料 表征 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
  • 简介:神农架滑雪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采用3S技术,对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等指标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及将造成的敏感生态问题.结果表明,评价区自然系统的生物量将减少430.26t,平均净生产力降低为881.55g/m^2·a,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林地的模地地位,其对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强的调控能力.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3S技术 生态影响评价 景观生态 生态完整性 敏感生态问题
  • 简介:目前,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等^[1,2]。然而,这些方法分析重金属时,需经过王水消化口’或者混酸分解^[4]等前处理,过程复杂,周期长,测试费用高,并且对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 标签: 重金属分析 农田土壤 X荧光光谱 测定法 便携式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