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第四届全国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暨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研讨纪要第四届全国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暨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研讨纪要第四届全国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暨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研讨,于1997年5月1...

  • 标签: 实验地球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 实验矿物 进展与展望 学术讨论会 实验研究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
  • 简介:长城系底界一条十分重要的地质界限,研究其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自高振(?)1934年开始研究,到1939李四光称为标准剖面以来,国内外许多地质学家对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该剖面已被确定为“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地层的层型剖面”,因此对该剖面进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确定我国北方长城系底界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

  • 标签: 长城系 年龄 蓟县剖面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和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和分布的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物,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是以O3S类化合物为主,而龙马溪则以O2类化合物为主;陡山沱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的蒸发量,而龙马溪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中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高于陡山沱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
  • 简介:湖北随州薛家店地区灯影去白云石化特征及意义翟永红郭成贤(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沙434102)关键词去白云石化方解石储层灯影湖北随州去白云石化是一种白云石被方解石交代的成岩现象。目前,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但多侧重于实验室研究机理和条件的研究,如De...

  • 标签: 去白云石化 方解石 储层 灯影组 湖北随州
  • 简介:【本刊讯】经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并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同意,我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拟于2009年4月在贵阳召开,同时召开第12届学术年会和举办我会建30周年庆典活动。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庆典活动 学术年会 贵阳 常务理事会 中国科协
  • 简介:为探讨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深水区域的沉积环境及其伴生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的金属元素来源,对湘西寒武纪初期盆地相区龙鼻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中干酪根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全岩V、U、Mo与TOC含量并就微量元素比值与TO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干酪根中的Th/U、V/Sc和V/Cr值在剖面上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V、U和Mo与TOC的相关性可知剖面沉积过程中存在硫化环境,Ni-Co-Zn三角图解中多数样品分布于热水沉积区域。初步推断剖面下部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其具有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和碳同位素较大负值的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寒武纪初始阶段深水区域可能处于短暂的硫化环境,伴随着沉积环境的充氧之后变为广泛的厌氧环境;黑色岩系沉积过程中有热液活动参与,Ni-Mo多金属富集层中部分元素的极度富集可能是还原的海水和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寒武纪初期 微量元素 有机质 黑色岩系 湖南
  • 简介:加拿大伯弗特-麦肯基盆地是加拿大北部的一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下第三系驯鹿砂岩是主要含油层位之一。驯鹿为一套由泥岩、粉砂岩、硅岩和少量砾岩及煤层组成的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根据该岩石的沉积特征及组合特征,可以划分出前三角洲沉积、

  • 标签: 成岩作用 砂岩体 三角洲沉积 含油气盆地 主要含油层位 下第三系
  • 简介:CO2的地质封存技术是减少CO2向大气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矿物封存由于储存时间长,安全性高,对CO2地质封存至关重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地层为例,利用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CO2注入后,各矿物的溶解和沉淀机理,确定固碳矿物和CO2的矿物封存量;通过改变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初始含量,研究原生矿物组分对CO2矿物封存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英、长石为主的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类、绿泥石和高岭石是主要的溶解矿物,铁白云石是主要的固碳矿物,原生矿物中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对CO2的矿物封存量影响很大,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的体积分数增加,CO2的矿物封存量也增加。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质储存 矿物封存能力 数值模拟
  • 简介:应用流体包裹体检测技术研究了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了烃类的充注时期,探讨了气藏压力的分布和成因。研究表明,须家河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80-140℃,主峰在100-120℃,不同构造上的均一温度值有差异。须家河的烃类充注属于连续充注类型,充注时期主要为晚侏罗世至新近纪。须家河地层压力系数呈规律分布,区域上表现为常压-高压-超高压的渐变特点;纵向上,随地层时代变老,压力系数增大。侏罗纪末和新近纪末的构造运动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导致区域上地层的古、今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压力系数的分布,压力系数随古、今温度差值的增大而降低。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天然气 油气充注 压力系数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的无机氮,氮素流失的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时空演变 C/N 碳循环 氮循环 张家港市
  •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为探讨东昆仑东段牦牛山英安岩的年代及其成因,对克合特一带牦牛山底部英安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2.5±8.6)Ma,表明英安岩及牦牛山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与柴北缘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流纹岩相似,具高SiO2、K2O及K2O/Na2O,富集Cs、Rb、Ba及Th、U、LREE等特征,负铕异常明显,可能为地壳中角闪岩经部分熔融及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东昆仑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形成本区及柴北缘牦牛山酸性岩浆,同时也意味着东昆仑同柴北缘地区已进入海西-印支期构造旋回。

  • 标签: 牦牛山组 英安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东昆仑
  • 简介:稀土元素的四分效应最早是Peppavd等人(1969)总结某些稀土离子的液一液萃取体系的分配比或分离因素的变化时提出的,即指将稀土元素按其性质的相似变化分成四个元素一的四个小组:La-Ce-Pr-Nd;Pm-Sm-Eu-Gd;Gd-Tb-Dy-Ho;Er-Tm-Yb-(?)u,并可分为W型和M型。W型的分布曲线在Dy和Yb处下凹,在Er处上凸。M型则相反,在Ce、Sm、Dy、和Yb处上凸,在Nd、Gd和

  • 标签: 辉锑矿 稀土元素 M型四分组效应
  • 简介:2014年12月6-7日,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矿物物理矿物结构2个专业委员会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会议由2个专业委员共同主办,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廖立兵、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何宏平等25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专业委员会 岩石材料 矿物结构 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简介: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目前Ni和铂族元素(PGE)的主要来源,然而,不同矿床Cu、Ni和PGE的品位和比例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关键控制因素远未弄清.……

  • 标签: 熔离 硫化物 岩浆 火成岩 峨眉
  • 简介:页岩油资源评价过程中,常用热解参数(S1)反映含油性。由于实验关系,所测得的S1存在轻烃、重烃的损失,为更准确的对页岩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文通过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样品抽提前后的热解参数进行对比,对S1进行轻、重烃补偿校正,获得泥页岩总含油率参数,根据泥页岩排烃门限确定其可动油含量参数(S1/TOC)。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泥页岩S1校正前后相差2-3倍,排烃门限对应的S1/TOC=75mg/gTOC,结合黏土矿物含量(表征可压裂性),优选出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区:青一段有利区主要集中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北部及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青二、三段集中在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与齐家古龙凹陷中南部。

  • 标签: 页岩油 含油率 S1校正 可动量参数的选取 有利区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于2000年2月15~1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高校系统和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所属单位的80余人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全国化学 化学地球动力学 合肥召开
  • 简介: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
  • 简介:2010年6月6日我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理事第三次会议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近70名常务理事、京区理事及京外部分理事出席了会议,部分专业委员主任和副秘书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刘丛强理事长主持。会议首先通报了学会2009—26号文“关于请予审议变更我会秘书长人选的通知”的理事(通讯)审议结果:同意胡瑞忠同志不再担任学会秘书长,由学会挂靠单位现任党委书记李世杰同志接任秘书长的动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一议案,责成秘书处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 标签: 常务理事会 第七届理事会 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地质微生物 理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