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湿地公园是作为保护湿地的一种方式,对于现在的城市公园相比,湿地公园的保护更具有针对性,而城市公园所起的和即将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但切不可存在有水就称之为湿地,有水的公园湿地公园的误区。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开发矛盾。不过在这些矛盾及问题当中,我们保持着对湿地保护的坚定信心,我相信今后城市湿地公园一定能更合理的解决这些生态系统问题。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湿地公园协调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平衡的关系中,已经起的和即将起的重要作用均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湿地;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城市湿地公园         一、湿地发展现状研究         1.1 湿地概念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 6% ,却为地球上 20% 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 1979 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湿地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 2 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 20 多个类型,这个定义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         1.2. 湿地成因         说到湿地的形成过程,必然需要重新解释清楚水生演替的过程。水生演替需经历 5 个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最后是森林群落阶段(图一)。该演替过程似乎人尽皆知,但演替的过程性与动态性并非人人了解。         在园林绿地中,涉及到湿地设计的应用,例如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展示等类型,常见的是大水面,驳岸自然化处理,同时配置丰富的水生植物,并赋予其水质净化的功能,以此来展示其所谓的湿地特征。虽然这也是湿地演替过程中的阶段之一,但某些一職而就的做法无疑容易让人不能正确理解湿地真正的科学特征及内涵,似乎存在水生植物即是湿地生境,但其实湿地形成的自然过程并不尽然。         从湿地形成的水生演替过程可见,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干预,该过程是从湖泊、池塘边缘逐渐向中央水面推进,因此也存在同时出现同一水生演替系列的不同阶段的几个群落,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总而言之,涉及到湿地生境的恢复与设计可以从裸底开始,也可以从水生演替的某阶段开始(即常见的水生植物配置以营建湿地),但两个过程所反映的湿地演替均是十分缓慢的过程。然而,目前有些做法,为湿地而建造湿地,人为地缩短生态演替过程,存在水就划定范围称之为湿地公园,此种做法难免让人产生疑惑,也容易产生前文所述的问题,即不知湿地在何处,不知湿地公园与一般的水景公园区别何在,因此也容易造成后文所述的湿地公园设计过于类似城市公园的现象、这种做法是应该摒弃的。         二、设计中对湿地的理解与应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来看,所常面对的设计对象中很大一部分包含有湿地的部分,或者说具有湿地的性质,例如河湖水系、海岸带、人工湿地等。确定某块区域是湿地并不困难,难的是确定湿地的边界在哪里。因此,除了需要对上述诸多定义描述的综合理解之外,在不同的设计尺度、不同旳设计阶段也需要区分对待。在湿地公园规划以及上位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由于需要对湿地公园划定有效的保护边界,因此对湿地的界定宜以公约定义为准。  到了湿地公园本身的设计、施工,或者人工湿地的设计应用等层面,设计要素以及设计手法是与科学定义中的湿地息息相关的,此时湿地的科学定义是较为适用的,可以有效地为设计提供参考,例如种植设计、驳岸的处理等方面。目前的国家标准中也逐渐细化对湿地定义的使用与理解, 2010 年的新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标准评价》( GB/T50563-2010 )中的强调了纳入城市蓝线的湿地并非所有水面与水域,这样对于湿地定义的应用就更为明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 ) 54 。         三、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3.1 湿地公园的理解         国家以湿地公园公园形式来对湿地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同时有不少观点认为既然存在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形式,那么湿地公园的形式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目前的实践项目来看,国家公园里的“国家”是指级别,城市公园中的“城市”是指区位,郊野公园中的“郊野”也是指区位,都不与公园的本质发生矛盾,而湿地的属性与公园的属性在某些程度上却表现出来有矛盾的现象。         为湿地划定范围,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为公园划定范围,其目的是为了使用。我们也可以从各个湿地公园的建成效果来理解,通常使用的需求不那么迫切的时候,湿地公园的保护效果是很好的,也能承载一些生态游憩活动,例如位于城市远郊区的湿地公园。但在城市环境下,使用的需求则相对要大得多,湿地的保护与公园的使用矛盾就尖锐化了。不仅是使用与保护的关系上,湿地所包含的类型极多,与水景多少会有重叠,因此也容易在与公园性质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         因此,在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说明中,明确区别了其与一般水景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不同,但是“湿地公园”的说法却容易使人产生理解误区,导致设计师或者相关人员忽略了湿地公园的本质作为湿地抢救性保护的一种方式,而认为是一个公园。         另外,既然湿地公园的设立一方面是以保护湿地为目的,但如果是综合公园、城市公园,划定绿线,将其纳入法定保护范畴,是否也一样能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答案是肯定的,相信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是有能力,有常识,能在设计中对其中具有宝贵意义的湿地资源做有效保护的。         3.2 湿地公园结合面临的设计困境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如何面对湿地公园属性的融合,确实是一个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湿地常作为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立竿见影”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设计元素而介入一般的设计实践中,同时大量的湿地公园结合以进行保护与利用,导致设计中出现一些设计困境与问题,甚至出现“伪湿地”的现象。目前,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手段避免与处理,而有些却难以解决。城市湿地公园由于有着独特的城市环境背景与联系则更为复杂,并且涉及了多学科范畴,这也是目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存在困难的一大原因。         目前也没有相关的受到普遍认同的研究,而实践中仍然受二者之间该是怎样的关系而陷入困惑与误区。会有不少学者认为,湿地公园应该合理整合,当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且目前的设计方法中基本采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 过渡 - 试验”三功能区的划分方式,或者以这种分区方式为基础的相关扩展形式。例如《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就规定“一般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管理服务区”。分区的方式是目前所采用的用来缓解湿地保护与公园开发矛盾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某些程度上是有效果的,但人为的划定仍然无法解决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流与连通,无法控制其自然动态过程。         四、小结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而言,最根本的是对湿地的本质进行科学的理解,如此才能保证在下一步的使用中不会出现模糊之处。本章从湿地的发育过程切入,揭示湿地的演替是一个缓慢动态过程,而不是目前实践中所常见的扩大水面且配置若干种水生植物就可以成为湿地,正确认识湿地的发育对于正确对待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湿地,是大自然中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协调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与人们生活环境关系密切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十年来,我国幵始以湿地公园的保护方式来加强湿地抢救性保护力度,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城市湿地公园即其中一种重要类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湿地公园对于现代社会生态环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对于城市生态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距离南宁市中心 28km,其影响到南宁市良庆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所以对其进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确保区域性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 标签: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重要性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步迈进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崛起,因此忽略的城市建设问题所导致的城市洪涝灾害在我国各地日益突出 , 传统的湿地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环境安全的需要,湿地公园这一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无法完全发挥它的调蓄作用,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居环境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文章阐述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分析总结出城市湿地公园针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适应性设计策略。为用景观设计缓解城市洪涝提供解决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将简单介绍公园城市与公园群,并从多维平衡、发展需求以及分层叠合等方面,对公园城市语境下公园群规划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公园城市;公园群;规划

  • 标签:
  • 简介:摘要:湿地作为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和人类生存环境中最具生物多元化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植物保护在生态省市建设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湖南湿地植物示范园景观建设为背景,探究生态理念下湿地植被保护与景观生态。 

  • 标签: 生态理念 湿地植物 景观建设
  • 简介:摘要 : 泰安市政府筹划在泰安市时代发展线建设专业、大型、免费的市民健身公园,投资 3000万元,于 2018年 10 月建成时代发展线生态绿地健身公园项目,在全民健身新常态下,探索性完成主题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发展与群众迫切的高质量生活需求相统一,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完善、先进技术与材料的引领示范、倡导城市社会新风尚等方面,完成了极具开创性、典范性、 可持续行的探索 。

  • 标签: 休闲健身 体育公园 生态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摘要:为了使得公园内的景观更加美观,应该对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草坪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本文主要围绕公园四季养护管理展开分析和论述,主要是介绍如何对公园里的草坪以及树木进行科学有效养护,然后提出做好公园四季养护管理的有效举措。

  • 标签: 公园 四季养护管理 重要举措
  • 简介:【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受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影响,吐鲁番市艾丁湖已演变为季节性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明显,对艾丁湖湿地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抢救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探讨提出了加强上游水资源保护,强化节水措施,积极开展非传统水源利用,分步实施建设项目实现近期初见成效、远期系统治理,强化水质监管,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湿地恢复等措施对艾丁湖湿地进行保护,可为内陆干旱区尾闾湖泊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艾丁湖 湿地保护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 河池市凤山县位于三门海景区坡心村,是迄今为止世界唯一被世界洞穴协会认可的水上旅游独特景区天坑。是集天然石乳景观、长寿文化、革命历史为一体的国际级旅游资源景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 标签: 休闲农业 旅游资源 世界级地质公园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精髓得以展示的关键。景观设计,是基于上述的目的作为基础,如何将城市文化与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相互结合,将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就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作为主体,希望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城市 文化主题公园 景观设计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经济建设和不重视生态保护等原因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高效、安全、无二次伤害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保护我国水资源十分重要。目前看来,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符合我国经济、生态现状的污水处理技术,且由于其前期投资量少,处理效果好,附带生态美化作用,在水污染程度较低地区是较污水处理厂更适合的处理形式,因此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基本物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

  • 标签: 人工湿地 城市污水处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我国现在正在不断加大对市政公园园林的建设力度,也 愈加关注公园园林绿化程度。在进行不断管理过程中,可以 发现我国市政公园园林在建设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城市区 域中太过于注重绿化而轻视对绿化进行管理,导致资源产生 了一定的浪费。目前,在市政公园园林养护中比较容易发生 的问题有 :市民不重视绿化养护、绿化养护管理力度不足等, 本文就针对此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有效的养护意见。 关键词:市政公园 ;园林绿化 ;施工要点 ;养护策略  ;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独特的城市特色标志,可以最直接直观的展现一个城市所有的风貌,一个园林绿化项目的顺利建成,不仅需要前期具有严谨合理的设计方案,中期施工建设中需要具有安全的施工作业及优秀的施工团队,还要在后期建成后有严谨高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呈现一个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本文就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展开探讨。

  • 标签: 城市园林 绿化养护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关注越来越高,不断刊印颁发指导思想或战略方针,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加快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完整保护,全面保护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基础。

  • 标签: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简介:摘要 :新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随着乡村城镇化的逐步推进 ,城市乡镇逐渐涌现 。 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 渗透 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理念,我国开始在各个城市乡镇中建设起综合公园。综合公园建设目的是为了使园林公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 基于此,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较为合理的综合公园,针对国内较大部分综合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 标签: 综合公园 园林施工 问题及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最关键是在于花卉、写生景观建设、古典园林等方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因为和其他工程形式的不同,地方园林绿化管理也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大部分园林景观工程能将城市环境保护、降低噪声、减少空气污染等不同功能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具有明显的“三分种,七分管”特征,不仅保护规划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现在也存在着园林项目规模较小且管理分散的问题。

  • 标签: 园林绿化工程 施工管理 创新探讨
  • 简介:摘 要 :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游完的主要场所,正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开放式城市公园特性,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设计阶段安全性提升的有效措施,以期对提升城市公园安全性有所助益。

  • 标签: 开放式 城市公园 安全性 设计
  • 简介:摘要: 立足于实际,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应用现状,其次在论述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要点的同时,对该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论述之后,可以给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生态修复技术 工业遗产 公园化改造 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