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是发现地裂缝灾害最早国家,也是对地裂缝灾害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国家。到上世纪80年代,其西南部有6个州、14个地区都出现了地面沉降和裂缝,其中,亚利桑纳、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德克萨斯、新墨西哥等州为集中发育区,损失非常严重。

  • 标签: 地裂缝灾害 美国 类型 加利福尼亚 地面沉降 德克萨斯
  • 简介: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各项生产指标下滑,面对严峻现实,濮城油田迅速采取措施,开发新工艺、新技术。1998年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开发研制出了以PI决策理论为依据PI1型注水井压降测评仪,通过阶段性应用,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并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PI决策技术简介PI决策技术是应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所得压力指数PI值解决区块整体治理问题技术。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是注水井关井后测得井口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注水井PI值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算出。PI决策技术理论基础是地层中微可压缩流体径向流动时满足3个定律:(1)可压缩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

  • 标签: 濮城油田 PI-1型 注水井 压降测评仪 传感器
  • 简介:犹他州地质调查局对犹他州西南部Escalante山谷内5个裂缝进行了勘查。2005年1月8—12日,在Escalante山谷突降一场强冬季暴风雪(可引起洪水)后,Escalant山谷内出现了裂缝。洪水渗透和层状冲刷(或片冲作用扩大裂缝范围。这些裂缝长约100米(330英尺)至400米(1300公尺),而且在BerylJunction地区中部形成了一个不连续长9千米裂缝带(一般向北部延伸)。在某些位置,洪水侵蚀了裂缝并形成宽3米、深2米冲沟。据当地居民描述,在洪水泛滥期间,洪水源源不断流入裂缝(持续时间1天或几天),并在裂缝上部形成旋涡。布格重力数据显示,Escalante山谷是一个沉积物充填盆地(以下简称充填盆地),其最深位置正好位于BerylJunetion东部。Escalante山谷也是一个农业耕作区,自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从充填盆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Escalante山谷地下水位开始稳定下降。近年来,由于干旱,Escalante山谷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不断增加。BerylJunction南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最大。调查结果显示,裂缝物理特性类似于在其他西部地区(由地下水开采和水位下降引起)形成裂缝。这些裂缝长与宽比值(长宽比)较大,且大多数裂缝是线性结构,可以在多种地层中出现并能够延伸相当大距离。基于流入裂缝洪水总量,裂缝深度能够延伸至更大范围(甚至达到地下水位)。沉积层(含粘土)范围能够产生不同裂纹特征裂缝(例如干缩裂缝、水压实或地表断层)其他可能成因是震级较大地震(大于6.5级)。此外,对Escalante山谷地面进行高分辨率GPS勘查结果显示,在1941年-1972年期间,BerylJunction中部地区地面局部下沉4英尺(1.2米),在�

  • 标签: 地裂缝 犹他州 山谷 成因 水文地质勘查 地下水开采
  • 简介:水平方向钻孔(HDD)技术已成功用于破碎砂岩以截取汽油流,建立一个150英尺长水利堤坝来阻止渗漏汽油和污染地下水流入公园内小溪。36英尺深垂直监测孔(VW)截取420英尺长HDD钻孔低点中心来抽取回收液体。在1999年8月HDD/VW拦截器系统启动几个小时内污染物流入支流终止。已回收大约325加仑汽油和2百万加仑污染地下水。

  • 标签: 水平钻孔 砂岩 汽油 地下水流
  • 简介:在中国山东铝厂废渣堆放区进行矿物成份、水文地质、和化学地质大调查基础上,该论文论证了一种计算被污染地下水和可渗透介质之间物质传送一种新方法。含水介质作为一种矿物集合体来考虑,地下水和含水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作为一系列化学反映来考虑。于是,最小能量原理、物质平衡原理、电子平衡原理和电气中性原理被用来建立计算时一个线性编程数学模型。最后,该数学模型通过一个简单方法来解答。该方法推测出污水渗透导致了废渣堆放区发生了大量地质化学反映。地下水系统中总能量逐渐减少,并且地球化学系统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趋于稳定。

  • 标签: 地下水污染 可渗透介质 物质迁移 数学模型
  • 简介:在射孔—测试联作施工中,往往由于射孔点火装置存在弱点而导致测试失败.YB11型液压起爆器由于采用地面环空加压,压力作用在传压接头上,经过导管,最后作用在起爆器活塞上,剪断剪销,撞针下行撞击雷管,使射孔成功率大为提高;同时采用环空加压,无需加液垫,从而解决了浅井要求最大负压射孔问题.该工具经在华北油田36口井(包括浅井,井深420m;大斜度井,井斜24°)实际应用,成功率达到100%.

  • 标签: 浅井 直斜井 钻柱地层测试 负压射孔 射孔器 减振器
  • 简介: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生态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科学委员会主席、地质生态研究所所长B.и.奥西波夫邀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副所长郭建强为团长中国地质调查局访问团一行4人于2005年9月23日-10月3日访问了该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地质矿物学博士A.JI.鲁缅采夫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介绍了该研究所在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领域工作以及近几年取得成果。

  • 标签: 对外交流 科研水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 俄罗斯科学院 基础科学研究 地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