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研究区属吐哈盆地艾丁斜坡带西部,其新构造格局表现为东西方向由新构造褶皱造成的隆凹相间,南北方向由新构造断裂造成的三级斜坡相连。据此可进行新构造单元划分。十红滩北矿带受由新构造断裂造成的断裂挠曲控制,南矿带受由新构造褶皱造成的坡中坡转折区域控制,沉积盖层中分布的新构造断裂局部排泄源也参与了对砂岩型铀矿化的控制作用。此三类新构造控制了十红滩矿区及其外围砂岩型铀矿的分布。

  • 标签: 构造运动 砂岩型铀矿 控矿规律 断裂挠曲 局部排泄源
  • 简介:本文划分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构造运动阶段,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由此产生的构造特征进行阐述,说明影响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根据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程度,初步把研究区划分为次造山区、造山区和强烈升降区。次造山区易形成单斜带和宽缓向背斜,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段。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砂岩型铀矿 构造特征
  • 简介:从板块构造演化、盆山相互转换关系入手,对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构造式样及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重点对新构造运动阶段的构造运动形式、造山幅度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中生代盆地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多阶段发育起来的中、小型山间断(坳)陷式盆地(群),盆地形态及展布规律受基底构造控制。新构造运动总体以差异性断块抬升为主,垂向抬升幅度适中(500-1500m),属于天山造山带东延的亚造山区范围。盆地后期构造运动具有南(西)抬、北(东)断的特点,盆地西南翼往往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构造斜坡带,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构造条件。

  • 标签: 新生代 北山盆地群 新构造运动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