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和离子探针原位置铀氧化矿物U-Pb同位素快速和准确测量技术。用电子探针测定U和Pb含量,而同一区域Pb同位素组成则用高分辨率离子探针测量,这种方法优点是无需进行矿物分离和化学加热溶解,不需要难以获得单一氧化标准,只需要小时就可在优点是无需进行矿物分离和化学加热溶解,还需面要难以获得单一氧化标准,只需要几小时就可在约10um点上得出精确U-Pb年龄,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加拿大萨斯卡彻温不整合型Cigar湖铀矿床中复杂互相交生铀氧化中U-Pb年龄分布情况,取自早期形成晶质铀矿石原地U-Pb方法结果确认了在一致性曲线上与1467±63Ma和443±96Ma(±1σ)上、下交点有关数据组,1467Ma年龄解释为矿化最小年龄值,与粘土矿物蚀变年龄(约1477Ma)是一致,和成岩期铁矿磁铁矿化(1650-1450Ma)也是一致,这种赤铁矿与这些不整合型铀矿床共生并与阿萨巴斯卡盆地沉积早期成岩作用有关,晶质铀矿和铀石原地U-Pb同位素分析能提供一个15-30um范围内Pb*/U不均匀分布资料,因百就能提供与这些矿床演化有关流体互相作用时间方面的精确资料。

  • 标签: 铀氧化物 年龄 电子探针 矿床演化 离子探针 铀-铅同位素
  • 简介: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与了矿床层间氧化形成和铀活化迁移。在氧化还原过渡带,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质生物化学作用产物——轻烃和可溶有机作为碳源,使容矿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地下水Eh降低和pH向弱酸性转化,导致铀还原成矿和吸附成矿作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控制着该矿床铀成矿作用。

  • 标签: 微生物 有机质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床 十红滩
  • 简介:注气法是工程师用来提高采收率最老方法之一,该方法使用最近已经得到了改进。这种方法大部分新扩大应用(特别是在美国)是利用非烃气、氮和CO2。由于在20世纪80

  • 标签: 二氧化碳驱油 注气法 采收率 采油技术
  • 简介: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受风化壳古地貌控制大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气藏,丘、滩相主要发育于台缘带,地震预测储层大面积连片发育。但是近期部署在磨溪区块台缘带几口探井相继失利,为寻找其失利原因,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重点刻画灯四段沉积相相变,分析相变对后期风化壳岩溶及岩溶储层发育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受桐湾Ⅰ幕形成剥蚀面影响,台缘带内存在丘滩体与滩间海沉积相变;②在相对隆起区域灯四段丘滩体继承性发育;在相对低洼区域,灯四段以填平补齐沉积为主,主要为滩间海沉积微相,不利于丘滩体发育。结论认为:沉积微相变化控制了研究区台缘带岩溶储层展布,在滩间海沉积微相区域,岩性致密,裂缝欠发育,不利于后期岩溶改造(岩溶储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在丘滩体发育区域相对隆起部位,裂缝发育,有利于后期风化壳岩溶形成,同时岩性主要为富藻白云岩,有利于表生岩溶溶蚀孔洞保存(岩溶储层厚度介于25~50m)。

  • 标签: 白云岩 相变 丘滩体 岩溶储层 晚震旦世 四川盆地
  • 简介:在地壳深部,铀呈铀氢化及抽合金氢化形式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Eh值和酸度增加及氢逃逸、氧化,上述氢化氧化分解成矿。

  • 标签: 铀氢化物 铀合金氢化物 迁移形式 成矿机理
  • 简介:在回顾油气田钻井废水来源、污染、处理状况基础上,探索了钻井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表明,通过化学混凝法复合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钻井废水,CODcr为13200mg/L钻井废液水经处理后,其CODcr值降为69.3mg/L,处理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从设计工艺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化学混凝复合催化氧化技术对油气井钻井废水进行深度达标处理,工艺简单,切实可行,能够实现零排放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气井钻废水对环境污染问题。所研制HNJ-1混凝剂及ASNG、HNZJ-1助凝剂、复合氧化剂YHJ-1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效果好。图1表6参5

  • 标签: 钻井废水 化学混凝 机械分离 催化氧化 深度处理
  • 简介:砂岩型铀矿床中有关稀土元素研究较少,在国内仅有对示踪和其配分形式特征研究。本文通过对吐哈盆地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作用带中赋存特征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可能有的迁移特点,并对稀土元素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和δEu和δCe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以上参数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分带关系,以及对铀矿化指示意义。

  • 标签: 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带 稀土元素 迁移特征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经过多年调查研究认为,天然气水合将成为本世纪主要能源之,是能源之中一个“新领域”。按保守估计,全世界天然气水合形式存在总量是地球上已知化石燃料(包括煤)中碳含量2倍。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美国地质调查局 开发 化石燃料 碳含量 本世纪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经过多年调查研究认为,天然气水合将成为本世纪主要能源之,是能源之中一个“新领域”。按保守估计,全世界天然气水合形式存在总量是地球上已知化石燃料(包括煤)中碳含量2倍。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利与弊 美国地质调查局 开发 化石燃料 本世纪
  • 简介:在北极陆地永久冻土区及沿世界上一些海洋外陆缘海下发现了大型天然气水合矿藏。这一发现激起了人们对天然气水合成为一种可能能源强烈关注。然而,在将天然气水合看作是人们消费得起有生命力天然气源之前,必须攻克重大乃至可能难以解决技术难题。对北极天然气水合研究综合信息表明,在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存在于地下约130~2000m深处。近海陆缘天然气水合存在主要是根据已绘制海底下大约100~1100m深处异常地震反射层即海底模拟反射层推断。目前对世界海相和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矿藏资源量估算大体一致,约为20,000×109m^3。关于在界定天然气水合矿藏内所储集天然气资源量以及含水合地层内天然气水合含量等根本问题分歧证明了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知之甚少。但是,最近有几个国家包括日本、印度和美国已制定了雄心勃勃国家计划以进一步考察天然气水合资源潜力。这些计划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诸如天然气水合储层特性、生产系统设计以及更重要即天然气水合生产成本和经济性等关键性问题。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陆缘 储集 北极 海底 海相
  • 简介:北极大陆永久冻土区以及全球大陆边缘外侧海底大型天然气水合聚集发现,增强了人们对天然气水合作为一种可能能源兴趣。但在把天然气水合视为一种切实可行而且成本可以负担天然气供应源之前,人们必须解决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北极天然气水合研究综合信息表明,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埋深可能在130~2000m之间。近海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存在主要是根据称作海底模拟反射层异常地震发射层来推断,这些反射层分布深度在海底之下100~1100m之间。目前全球海洋和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聚集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有2万万亿m^3。在一些根本问题上,例如所圈定天然气水合聚集天然气数量以及含水合地层天然气水合含量,人们观点很不一致。这说明我们对天然气水合仍知之甚少。最近,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启动了雄心勃勃国家项目,以进一步考察天然气水合资源潜力。这些项目可能有助于回答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天然气水合储层性质、开采系统设计以及最为重要开采成本和经济性。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能源潜力 开采成本 分布环境 含气量
  • 简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只与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部分层间氧化带有关,铀元素沉淀富集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该区域是地球化学性质完全不同氧化与还原介质相互作用结果;对于铀成矿作用来说,氧化作用效果是十分重要,可以通过采集目的层相同岩性在正常氧化带和正常原生带样品,分析其铀含量比值,间接反映氧化作用使铀从围岩中带出能力;铀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还原障还原能力。参照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划分原则,岩石还原能力可划分为:强还原能力C有机>0.3%;中等还原能力C有机=0.05%~0.3%;弱还原能力C有机<0.05%三个等级。以反映岩石还原能力有机质含量为横坐标,以0.05%、0.3%分别作为划分弱中、中强还原能力分界线;以反映氧化作用效果U氧化/U原生为纵坐标,以0.5、1分别作为氧化作用效果好与较好、较好与差分界点;划分层间氧化带边界类型为9类;根据不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边界类型成矿潜力差异,可作为对目标区进行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潜力评价依据。

  • 标签: 层间氧化带 铀矿 成矿潜力 边界类型 评价依据
  •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电流从含油地层中增加原油产出改进方法。电流通过安装在地层中井眼电极导入。在仅使用两个井眼体系中,在地层附近提供第一个井眼和第二个井跟。井眼位于该地层或地层附近分开位置上。第一个电极置于第一个井眼中,第二个电极置于第二个井眼中。将电压源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个电极上。第二个井眼可以穿过地层中油层,或者位于油层之外,只要部分或全部油层位于第二个井眼和第一个电极之间。第一个井眼和第二个井眼可以穿过待采出油层,或者穿过油层之外或附近某一点。

  • 标签: 提高原油采收率 电化学工艺 氧化还原 改进方法 含油地层 井眼
  • 简介:研究了气相色谱法热导检测器测定二氧化仪器工作条件,优化了分离及测定条件。该方法测定二氧化碳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速,适用于岩石矿物中以不同方式存在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二氧化碳 热导检测器 分离
  • 简介: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探中,根据选盆-选区-选段-定位-勘探几个不同阶段工作目的,提出相应在可行物化探方法,并用应用实例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阶段物化探方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模式。文章认为全面诉地收集工作区物化探资料,以水成铀矿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开展一定量物化探方法,是物化探方法逐步从面到点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重要手段。

  • 标签: 水成铀矿 物化探方法 勘探 砂岩型铀矿床
  • 简介:从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盆山耦合及与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关系出发,将吐哈盆地南缘构造演化归纳为四个阶段:(1)新疆古陆台发展阶段(An∈);(2)准吐板块南缘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C1);(3)岛弧前缘增生推覆体及类前陆盆地发育阶段(C2~T);(4)次造山区-斜坡带发育阶段(J~Q)。第三阶段形成构造格局为本区中新生代沉积及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奠定了良好物质来源和长期稳定斜坡带基础,第四阶段中侏罗世末以后山间盆地发育期控制了本区层间氧化发育及砂岩型铀矿形成。提出“中新生代次造山区背景上稳定斜坡带-河流相富还原剂可渗透碎屑岩系平缓单斜层-局部背斜、鼻隆及断层复活”构造叠加组合为本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构造位标志。

  • 标签: 吐哈盆地 构造演化 盆山耦合 沉积作用 构造运动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