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阐述了在地质试样的分析过程中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对分析测试数据的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了为弥补质量监控不足而进行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方法以及用户如何对分析测试结果进行质量评估。

  • 标签: 地质试样 分析测试 质量保证 质量评估 采样
  • 简介:近年来,国际石油公司将科技研发集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及购并剥离、增强竞争力等领域上,并以根据客户需求(避免盲目、高风险、低回报)进行研究的新模式,代替了公司自发研究的旧模式

  • 标签: 科技发展 更新 国际石油公司 降低成本 科技研发 提高效益
  • 简介:从保证油气化探试样分析测试的质量出发,对油气化探分析测试的特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实验室为保证分析测试质量所采取的监控措施、分析测试结果可靠评估以及与分析测试质量相关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是笔者多年来在油气化探分析测试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凝结着油气化探分析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同时,借鉴了兄弟单位的长处和金属化探测试方面的经验。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觉得这样的管理、要求与监控,可以将油气化探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提高了分析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重复性,有利于油气藏的预测与解释。

  • 标签: 油气化探试样分析 质量监控 测量结果 相对性 测试方法 人员
  • 简介:本书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统介绍了裂缝油藏开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深入论述了裂缝油藏的类型、成因、识别和研究方法,裂缝空间分布规律预测,储层裂缝参数定量计算以及基质有效评价,阐述了裂缝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机理、开发特征以及合理的开发方式、井网井距、井网与裂缝方位的优化配置、水平井开采、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藏开发 技术 空间分布规律 多学科综合 有效性评价
  • 简介:美国的商业天然气最早(1821)产自阿巴拉契亚盆地富含有机质的泥盆系页岩。了解有机质页岩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提高其天然气生产率,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耗资巨大的研究工作中极具挑战的问题。页岩气系统基本上是生物成因(主要类型)、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天然气聚集,它以大面积含气、隐蔽圈闭机理、可变的盖层岩和较短的烃类运移距离为特征。页岩气可以是储存在天然裂隙和粒间孔隙内的游离气,也可以是干酪根和页岩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或是干酪根和沥青中的溶解气。美国正在进行商业采气的5套页岩层,在热成熟度(Ro)、吸附气馏份、储层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等五项关键参数上有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此外,低基质渗透率页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生产率的控制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天然裂缝十分发育的页岩井不采取增产措施便可生产商业天然气。在其它的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页岩气井需要进行水力压裂。密歇根盆地的泥盆系Antrim页岩和阿巴拉契亚盆地的泥盆系Ohio页岩约占1999年全美页岩气产量(380×10^9立方英尺)的84%。但是,后来经过充分勘探和开发的其它3套主要有机质页岩层,即伊利诺伊盆地的泥盆系新Albany页岩、福特沃斯盆地密西西比系的:Barnett页岩以及圣胡安盆地白垩系的Lewis页岩,其天然气年产量正在稳步上升。在作过资源评价的盆地中,页岩气资源量十分丰富,其地质资源量高达497~783×10^12立方英尺。技术可采资源量(Lewis页岩除外)变化在31~76×10^12立方英尺之间。其中以Ohio页岩的地质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最多。

  • 标签: 裂缝性页岩气系统 天然气 烃类运移 储量 地质评价 资源量
  • 简介:简要论述了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型油气藏作用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 标签: 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 油气藏 地层型 分布特征 不整合面
  • 简介:该项目重点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挖潜难度加大,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的影响。使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 标签: 高含水后期 后期开发 调整技术 模式 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油田
  • 简介:美国最初(1821年)的商业天然气产量产于阿拉巴契亚盆地富含有机质的泥盆系页岩中。自70年代以来,了解有机页岩地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和提高天然气产能已先后取得数百万美元的研究价值。页岩含气系统实质上是连续的生物成因(占主导地位)、热成因或生物—热复合成因气藏,其特征表现为含气饱和度分布广、具有隐蔽圈闭机理、具有不同岩的基层和相对较短的运移距离。页岩气既可以游离气状态储藏在天然裂缝和粒间孔隙中,也可以气态形式吸附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表面或溶解在干酪根和沥青中。美国现有5套商业产气页岩,它们的5个关键参数变化极大,这5个关键参数是:热成热度(用镜质体反射率表示)、吸附气馏分、储层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另一方面,在基岩低渗透率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是控制天然气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仅在少数未实施增产措施的页岩井中获得商业产气量,这些井钻遇到天然裂缝网络中。在大多数其它情况下,在成功的页岩气井中必需进行水力压裂。1999年总共生产了380bcf页岩气,其中,产自密执安盆地泥盆系Antrim页岩和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俄亥俄页岩中的气约占84%。但是,产自后来相继投入勘探和开发的另外3套主要有机页岩的天然气年产量稳定增加,这3套有机页岩分别是伊利诺伊盆地泥盆系NewA1bany页岩、沃思堡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白垩系Lewis页岩。在已估算天然气储量的那些盆地中,页岩气的资源量为497—783tcf。所估算的技术上可采纳资源量(Lewis页岩除外)为31—76tcf。在2套页岩中,0hio页岩中的天然气资源量占有最大约份额。

  • 标签: 裂缝性页岩 含气系统 天然气 圣胡安盆地 低渗透率 阿巴拉契亚盆地
  • 简介:纯拉张系统往往有着相对较简单的埋藏史,其间源岩经受不断增大的埋藏和热应力,从而逐渐生烃和排烃。对含油气系统如何在压和扭张或扭压盆地中起作用的理解,提出了一个更重要得多的挑战课题,即理解埋藏和剥露的完整旋加(有时为多旋回)。实质上,要解决这类沉积问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压领域内的(1)褶皱带及(2)其前陆盆地的埋藏和剥露史;以及(3)在扭张或扭压过程中埋藏和剥露作用的转换。

  • 标签: AAPG年会 压性-压扭性 含油气系统 前陆褶皱-逆冲带 储层质量
  • 简介:受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分区及古地理、古气候分区的控制,我国新生代盆地发育5类生物气藏基本形成模式。第一类是西北部山间大型走滑挤压坳陷盆地的高原、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干旱气候下的内陆成化湖、盐湖生物天然气藏;第二类为西南部山间的超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下的内陆微咸水、淡水湖成因的生物天然气藏;第三类为东南沿海亚热带平原、河口湾相、大型三角洲相区第四系生物天然气藏;

  • 标签: 中国 新生代 生物天然气藏 形成模式
  • 简介:根据同步分析多种属性和分析在三维体中形成的四维异常,明显地改进了时延地震可视检验的程序。一种模式识别方法用于结合来自多属性的互补信息并监测四维异常。该方法由两个步骤构成——分析步骤与识别步骤。分析步骤目的在于发现四维异常的有代表样本。而在识别步骤中,这些样本用于训练神经网络以便识别四维异常响应不同于背景响应。它表明了样本的选择极为重要而且应该与时延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与常规单一属性分析相比,它显示了无重复噪声的明显减少。此外它还展示了指导时延分析(辨别不同类型的四维异常)方法的潜力。一般说来,非重复噪声可以降低四维地震表征工程的价值。代价不菲的专用采集方法可能减少非重复噪声。在这次研究中,证明了用本文所叙述的高代价监测技术能够减小非重复性噪声。

  • 标签: 四维地震 分析步骤 目标 信息 样本 代价
  • 简介:通过十红滩铀矿床特征研究认为,十红滩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其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地下水动力变异等因素控制。在总结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 标签: 铀矿 矿床控制因素 成矿模式 层间氧化带 地质特点
  • 简介:美国佛罗里达州中西部下第三系研究实例研究表明,在以压实作用为主的样品中,在渗透率为5000~500mD范围内,机械压实作用是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线性颗粒接触和港湾状颗粒较多,具紧密填充结构,渗透率降低变为非均质更强的储集层。但由于大小孔隙喉道的存在,孔隙空间数量元相应变化,表明机械压实作用并

  • 标签: 颗粒碳酸 渗透性 压实作用 早期胶结作用 油气藏 美国佛罗里达州
  • 简介:出现了事先担心的腐蚀问题。决定在井口安装试件并且进行测量以便观测防腐效果。因此,自从开始注CO2以来,就在H145井的井口安装了试件。在注气期间腐蚀速度非常低(表10)。通过向环空中添加防腐剂能够达到防腐的目的。后来,防腐剂添加量从50升/周到1升/日的稳定用量,这一用量相当于浓度为22ppm。3个月后停止批量注入防腐剂。采取这一步骤加快了腐蚀速度。因此把防腐剂浓度增加了一倍。

  • 标签: 油田注气 先导性试验 井口 腐蚀速度 防腐效果 CO2
  • 简介:西西里褶皱-冲断带西部的叠瓦状地层单元起源于新特提斯南部大陆边缘,自新近纪至今,受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产生了形变。在挠曲外地槽和外围串接盆地中沉积的同造山期新近系-更新统地层记录了该褶皱-冲断带的演化历史。有资料证实,自托尔顿期至今,逆冲断层带前缘逐渐向南推移,进入前陆带。在褶皱-冲断带的西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尤其明显。在褶皱-冲断带的东部,第四纪走向滑移断层带活动产生了不对移的花状构造和其它干扰构造。文中展示了两条穿过西西里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区域横剖面。这两条构造横剖面向下一直延续到海西期基底的顶部,它们综合了我们的野外勘察结果和以前采集的测井、电磁测量以及地震测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晚中新世-更新世期间、向前陆推进的冲断层带与更新统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构造圈闭。这些构造圈闭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西部 逆总断层系统 形变 时间 模式
  • 简介:详述了合理利用综合测井中的自然电位、视电阻率曲线定量解释确定含矿含水层渗透和非渗透岩矿石。为快速评价铀矿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砂岩型铀矿的预测和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含矿含水层 电参数边界值 自然电位 视电阻率
  • 简介:由于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并存在误差,地震反演求得的模型是实际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值,其结果存在非惟一。地震反演结果的评价应建立在现有观测数据精度和尺度基础上,在方差和分辨率之间进行折中。盲目地提高分辨率,可使方差过大造成反演失败。

  • 标签: 地震反演结果 观测数据 有限性 非惟一性 方差 分辨率
  • 简介:爱侣湾凝析气田位于泰国湾海域,其特点是中斯统碎屑岩储层被一系列向东倾和向西倾的正断层错断。采用砂岩-页岩并置图、页岩涂抹参数和断层封堵失效概率评价了断层封堵能力(根据地下应力条件)。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爱侣湾N台地5个向东倾的断层(断层E-16,E-17,E-18,E-20和E-27)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断层的下盘已钻探了几口斜井,其中4个断层的页岩涂抹因子较小(小于6),而粘土含量比很高(大于30%),说明这些断层的断层面具有封堵能力。与这4个断层相反,E_27号断层在某些层段起着流体通道的作用,而在另一些层段则起着封堵作用。未圈闭油气层段的页岩涂抹因子较大,表明断层在局部有渗漏。这5个断层圈闭了15个含气层,其中有8个气层在断层两侧存在砂岩-页岩并置现象。采用这种并置现象可以解释这15个天然气聚集中的8个。而采用页岩涂抹参数可以解释所有的15个天然气聚集。把爱侣湾气田的粘土含量比和当前应力状态下断层滑动和膨胀的概率综合起来,可以计算出这些断层中一个断层(E-16)出现断层封堵失效的概率。断层封堵失效概率较低说明,在正断层所处的地下应力场条件下,断层封堵层似乎还没有被突破。

  • 标签: 断层封堵性 凝析气田 泰国湾 页岩涂抹 天然气聚集 概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