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沙子沉积后的再次活动和贯入是深水碎屑沉积层系的重要作用。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古近系地层很好地记录了这些作用所形成的特征,那里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在很大范围对砂岩和泥岩层段的储层形态和流体流动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规模、形态以及与母岩砂体的关系,在北海古近系地震资料中看到的大规模砂岩贯入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翼状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边缘陡倾的整合砂体的一侧或顶部(有时)发源的不整合地震异常,可能属于沉积成因或贯入成因。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50m,可以10~35°的角度切入已压实的泥岩层段达100~250m。翼状贯入体的形成可能与原有构造没有关系,但通常会利用包围泥岩中的多边形断层系。第二类:锥形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独特反射点发源并向上延续约50~300m的锥形振幅异常,而这种反射点位于可能的母岩砂体的上方几米至1公里处。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60m,其大部分范围都与层面不整合,倾角介于15-40°之间。供砂层系的性质是推测的,但可能具有近于垂直的软弱带,如喷蚀通道(blowoutpipe)或多边形断面,而贯入体本身似乎并不受原有断层系的控制。第三类:项部贯入岩复合体,是在较大规模母岩砂体之上形成的贯入体网络。这些贯入体要么太薄,要么形状太复杂,因而地震数据无法很好地显示。尽管各个贯入体的规模很小,但所构成的顶部贯入岩复合体的体积却可能有重要意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通常终止于不整合面,如Balder组底面(古新统最上部)、Frigg组顶面(下始新统)或渐新统底面,在那里它们可能已突出古海底。由于砂岩贯入体通常都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可以成为重要储层和厚泥岩层序中有效的流体通道。由于砂岩贯入体的地层位置�

  • 标签: 砂岩 地震描述 不整合面 碎屑沉积 流体通道 流动性质
  • 简介:印度-亚洲新闻服务网(Indo-AsianNewsService)报油天然气公司(OilandNaturalGasCorporation,ONGC)道,印度国有石即将在该国东北部地区的特里普拉省(Tripura)展开大规模油气开采活动,该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藏量高达400×10^8立方米。

  • 标签: 东北部地区 采油气 石油公司 印度 天然气公司 开采活动
  • 简介:在北海许多古近系深水砂岩的附近都发育了大规模的砂贯入复合体,它们可以模拟为是通过单期的砂子液化体贯入裂缝中并在海底挤出的。大规模岩墙贯入和挤出所涉及的能量至少为10^13J数量级,而这些能量主要用于推升巨大数量(3.1×10^11kg)的颗粒物质和流体。还有少部分能量是作为摩擦效应而消耗的。据计算,海底出口点的流动最初是紊流,速度大约为每秒十分之几米,并且随时间而减小。对这个过程进行的动力学评价可以分析可能的触发机理,并为母岩砂体初始液化的功能提供支持。地震有可能释放埋藏期间这些砂复合体液化和贯入所需的能量,但在古近纪北海这样的热沉降盆地并不常见。因此,这一过程所需的孔隙流体很高超压可能是由流体流入造成的。

  • 标签: 流动速度 古近系 能量 砂岩 北海 模拟
  • 简介:为了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实验中,通过动态弹物理模拟装置直接观察了超声脉冲纵波和横波在光学玻璃样品模型中的传播过程,模拟了地震波在含背斜或断层的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分析其波场特征,并与地震波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两者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可视研究,在地震波场特征研究中具有重要性。

  • 标签: 动态光弹 地震波场 物理模拟
  • 简介: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床含矿与非含矿伟晶岩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了二者存在的差异。认为石沟铀矿区伟晶岩是灰池子岩体多期分异后残余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残余岩浆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石沟铀矿区含矿伟晶岩的宏观和微观标志,对今后该区找矿和科研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含矿伟晶岩 非含矿伟晶岩 差异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裂谷盆地油气勘探活动异常火热,主要是因为(1)人们认识到湖相页岩是优质烃源岩;(2)勘探成效显著(Begawan和Lambiase,1995)。裂谷盆地石油开采对于巴西(Bruhn等,1988)、印尼(Williams和Eubank,1995)、中国(Desheng,1995)和非洲边缘地区尤其重要。

  • 标签: 湖相沉积 裂谷盆地 活动异常 烃源岩 油气勘探 年代
  • 简介:潜育型铀矿床是水成铀矿床中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拓宽找矿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潜育蚀变地球化学特点及蚀变岩石学特点,讨论了潜育与铀矿的关系。

  • 标签: 潜育化 蚀变岩石 铀矿化
  • 简介:以测井资料为依据,选择岩性、电性特征明显的标志层,利用趋势面法定量分析测井数据的趋势值与残差值,对油砂山油田测井资料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计算的残差值计算另一小层的趋势值,进而求得该小层标准前后的孔隙度进行标准效果检验。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解释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标签: 油砂山油田 测井资料 标准化 趋势面分析
  • 简介:页岩动态弹性的应力相关性和各向异性对于许多物探应用手段都非常重要,比如地震解释、流体检测和4D地震监测等。采用Sayers—Kachanov&式建立了一个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的新模型,采用四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参数来描述所有五个弹性系数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利用该模型对从实验室测量结果和文献中获取的约20个页岩样品的弹性进行了参数。四个拟合参数,即单裂缝的比切向柔量、法向柔量与切向柔量之比、特征压力、裂缝定向各向异性参数,显示与页岩样品的埋深呈中等到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深度增加,切向柔量呈指数下降。就多数页岩而言,裂缝定向各向异性参数普遍随深度增加而增强,说明裂缝在层面上的定向排列更加明显。在2500m埋深以浅,法向柔量与剪切柔量之比以及特征压力随深度增大而降低,而在2500m~3600m埋深之间,它们转而呈上升趋势。本文提出的模型有助于评价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5个弹性柔量的应力相关性,即便它们中仅部分参数是已知的。例如,根据测井数据可以重建页岩5个弹性柔量的应力相关性。

  • 标签: 应力敏感性 动态弹性 参数化 页岩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各向异性参数
  • 简介:储量信息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成果。本文从探明储量和井筒数据的特点出发,设计了相应的预处理方法,对储量计算单元数据进行了面集化处理,对井筒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级表示,并用Qt和C++设计了三维可视框架,采用OpenInventor三维可视化开发工具实现了储量、井筒信息的综合展示与交互,使地质研究和决策人员能够直观掌握区块的储量上报、动用等信息。

  • 标签: 储量 油气田 计算单元 井筒 可视化
  • 简介: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亦尔庙山金矿点)断裂带特征、地表矿与深部矿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的论述与分析,确认马拉金矿床十号矿带总体矿特征与矿床主体相似。其差别是十号矿带可能有粗粒金(或巨粒金)存在,而矿床主体尚未见到特高品位矿石。另外,本文还通过十号矿带伴生元素中的前缘元素含量乘积与后尾元素含量乘积之比(剥蚀指标)对矿带的剥蚀程度作了初步探讨,预测十号矿带深部仍有盲矿体存在。

  • 标签: 金矿床 矿化特征 断裂带 地表矿化 矿石特征
  • 简介:测井资料标准是油藏描述和多井综合测井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其准确性决定了基础资料的精确度和可信性。本文介绍了在测井资料标准中趋势面分析法的原理及确定趋势函数次数的3种方法,建立了测井资料趋势面分析法的标准流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测井资料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还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程,提高测井资料的标准

  • 标签: 油藏描述 测井数据 标准化 趋势面分析 趋势值
  • 简介:本文总结了西秦岭地区四种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金矿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了金成矿的4个条件,并对今后该区的找金工作提出了几条有意义的建议。

  • 标签: 矿化特征 地质条件 金矿床 分布规律 成矿条件
  • 简介:通过大批量试样中轻烃与铀、钍、有机碳、二氧化碳的相关性统计,发现十红滩铀矿床的过渡带中铀与轻烃相关系数达0.7以上,表明在铀矿物形成过程中,轻烃起到了一定的还原作用。在氧化带中铀与轻烃则是负相关,也说明在氧化环境下,轻烃作为还原物质存在量较少。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供铀矿地质工作者在成矿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十红滩 铀矿床 轻烃
  • 简介:30年前,石油物探软硬件系统的兴起对物探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软硬件系统的大规模集成,为物探一体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将促使石油物探技术在勘探开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物探一体,使各方面物探技术人员在同一软件平台上工作,实现学科交叉、相互渗透,不仅可提高综合研究能力,也可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充分发挥物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先锋作用。

  • 标签: 软硬件系统 物探一体化 石油 物探技术 大规模集成 综合研究能力
  • 简介:约束地震反演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作。测井数据标准和储层精细标定是约束地震反演基础工作的核心。本文通过实例说明测井数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介绍参与约束地震反演的测井数据标准编辑处理和储层精细标定的方法。

  • 标签: 数据标准化 地震反演 标定 精细 储层 基础工作
  • 简介:根据近几年的带钻区调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白咀山-迪坎尔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基本特征、砂体分布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点,并对已控制的地浸砂岩型铀矿特征伤脑筋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勘查方向。

  • 标签: 中生代地层 砂体展布 层间氧化带 勘查方向 砂岩型铀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