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鲁尔巴格勒(RhourdeelBaguel)油田位于古达米斯(Ghadmes)盆地内,是阿尔及利亚最大油田之一,从海平面以下2300—3070m深度寒武系砂岩采油。该构造重新解释为与两条逆断层有关挤压褶皱,这两条逆断层切割以前一条正断层并使之变形。构造是在三个主要变形幕期间形成:①三叠纪至侏罗纪里阿斯期拉张作用,结果形成有大幅度断距正断层;②中侏罗世里阿斯期盐层流动,结果形成本单元内几个低幅度构造;③早白垩世时期奥地利运动产生挤压作用,结果形成一种基底卷入断层传播褶皱。修改构造模型阐明了在构造西翼上几口深井中观察各单元复杂断层样式和异常厚度变化。此模型已经应用于某些现有深井侧钻进入油田范围内位置,并且优化油田内新钻井位置。

  • 标签: 构造解释 砂岩油藏 三维构造模型 正断层 逆断层 断层传播褶皱
  • 简介:哈西迈萨伍(HassiMessaoud)油田是阿尔及利亚中部地区东北部一个厚砂岩油藏。该油田发现于1956年,产层为寒武纪砂岩,深度约为3400m。从1990年以来,油田成功地应用了水力压裂来提高产油量。对大约250口井进行了压裂前注水试验,实际上大约有200口井中使用了支撑剂。对有50口只进行了注水试验井作了总结回顾。回顾表明注水试验后未进行压裂原因主要有三个:(1)井机械故障;(2)压裂压力过高;(3)裂缝几何形态是根据目的层以外温度测井曲线解释。为了提高压裂成功率,最后采用了2项新技术。·推井剂刺激技术,目的是减少初始压力并控制压裂起点。·双压裂技术,目的是为了控制形成裂缝向下延伸。本文通过3个典型实例说明了这些技术应用。展示资料包括压裂前后产量、最大推进压力、注水后温度和放射性示踪剂录井以及显示支撑剂实际定位放射性录井。

  • 标签: 哈西迈萨伍德油田 水力压裂 厚砂岩油藏 寒武纪砂岩
  • 简介:1简介桑霍斯(ThunderHorse)北部油田发现是博斯黑(Boarshead)盆地内较大霍斯复合体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墨西哥湾密西西比坎宁(MississippiCanyon)伸展区中一南部。由于上覆丰富盐体使一些大型、重要构造出现了模糊现象,这个地区是非常复杂。对任何成功勘探和开发方案来讲,通过适当地震成像分析这种构造复杂性是关键性

  • 标签: 墨西哥 油田 射线追踪模拟技术 储集层 地震剖面 地震资料
  • 简介:在阿拉斯加普鲁霍湾油田实施了气顶注水地表微重力监测。这种监测技术对气顶注水动态监测而言是必不可少。钻大量监测井来监测水运移将是不经济。矿场监测表明,与注入水置换气体有关密度变化容易通过高分辨率地面重力测量而检测出来。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气项注水 四维微重力监测 密度变化 地面重力测量
  • 简介:前言霍油田是挪威地区一系列自垩岩油田(其它还有Valhall、Eldfisk、Edda及Tommeliten油田)中最南端一个,其构造和地层发育与沿下伏斯克鲁比断层倒转运动密切相关。该油田实际上包括两个独立背斜构造,即东霍和西霍。其位置在阿莫科公司Valhall油田南部和挪威与丹麦边界北部(见图1)。虽然西霍发现井钻于1974年,且在1977年就证实了在东霍背斜顶部有良好含油白垩岩,但由于评价钻井程序得出结论是无利可图,令人失望,所以该油田开发生产一直拖延到1990年才开始。霍油田开发上使用是与Valhall

  • 标签: 三维地震 振幅 反演 背斜 储集层 边界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在普鲁霍湾油田一种新式混相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总体开发设计、油藏模拟和矿场试验。评价了这种技术两种不同方式所得到结果。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包括在一口已完井生产井中,在一个连续性厚水淹层段底部,先注入一个混相注入剂大段塞,接着注入一个跟踪水小段塞。此混相注入剂波及到末被以前混相注入剂注入接触岩石,并且向邻井驱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中,是沿着一口生产井或注入井油层底部钻一口水平侧向井,把混相注入剂顺次注入沿着侧向井眼几个井段,以便使以前注入水未波及区原油变成可动油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然后将侧向井转为正常生产井或注入井使用。模拟数据表明,垂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方法能使每口生产井初日产油量达159m^3,新增采油量达3.18万m^3。侧向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每个侧向新井有新原油达15.9万m^3潜力。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矿场试验所采出原油是混合采出。但是总体上十分鼓舞人心。到2000年7月,从第一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新增产原油为约22.76万m^3,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获得了成功。随后三口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侧向注入井反应大不相同。第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没有见到多大反应,但是可对普鲁霍湾油田生产动态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资料。随后一口垂直井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很成功,已注入大量混相注入剂,并且目前已采出达17.49万m^3原油。到2000年7月,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累积新增原油超过79.5万m^3,平均日增产原油约为636m^3。根据这些成功结果,又部署了一个混相注入剂增产措施井方案,并正在实施中。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非常规混相驱油技术 采收率 波及效率 侧向井 含油饱和度
  • 简介:为了划定巴尼特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两个地理区,本文描述了本穹隆-沃思堡盆地巴尼特页岩和巴尼特-古生界总油气系统(TPS)基本地质特征和有关标准。美国地质调查所对这两个地区(又称“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后,预测巴尼特页岩约有26万亿立方英尺(平均值)待发现技术可采天然气储量。密西西比系巴尼特页岩是本穹隆-沃思堡盆地古生界油气藏所产油气主要源岩,也是得克萨斯州最重要产气层。根据测井和商业数据库绘制图件和石油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巴尼特页岩在本穹隆-沃思堡盆地大部分地区都富含有机质且达到了生烃热成熟度条件。在与曼斯特(Muenster)穹隆毗邻穹隆一沃思堡盆地东北部构造最深地区,这套页岩厚度超过了1000英尺(305米)而且有厚层灰岩互层,而向西其厚度在密西西比系查普尔(Chapped陆架上迅速减薄至几十英尺厚。巴尼特-古生界TPS是在热成熟巴尼特页岩有大量油气生成范围划定,而且这些油气分布于巴尼特页岩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内,同时也可以运移并聚集在许多常规古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储层中。镜质体反射率(Ro)测量值与目前埋深几乎没有关联。巴尼特页岩等Ro曲线和其所生成烃类类型都表明这个地区曾发生过重要抬升和侵蚀作用。另外,在沃希托冲断带前缘和米纳勒尔韦尔斯一纽瓦克东断层系统发生热液事件也增强了这套页岩热作用。根据地层和热成熟度可将巴尼特页岩分为以下两个产气评价单元:(1)大范围纽瓦克东裂缝遮挡连续型巴尼特页岩气评价单元,它含有一个最有利产气区,其中巴尼特页岩厚度较大(大于91米),位于热作用生气窗(Ro≥1.1%)内,其上、下都有致密不渗透灰岩层。(2)扩大

  • 标签: 总油气系统 地质调查所 页岩气 古生界 穹隆 盆地
  • 简介:普鲁霍湾主力产层最上面200英尺是中等渗透、高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河流砂岩,该砂岩含有许多薄不连续页岩。目前正在采用水驱和混相气WAG对大部分这些层段进行开采,自从1977年以来,采用重力泄油工艺对层带4上倾第三层进行了开采,该层是开采程度很高层段。

  • 标签: 普鲁德霍湾油田 先导性试验 工艺 EOR 开采程度 有效厚度
  • 简介:1987年在普鲁霍湾油田实施了大规模混相WAG项目。由于井网开采程度较高并且EOR效果减小,原来井网不再吸收混相注入剂(MI)。现在通过用水平侧钻井将Ⅻ注入现有常规WAG井网(这些井网含有大量剩余油)内不同位置,使普鲁霍湾油田水驱地区重力控制东部(集油站)2(FS2)EOR项目恢复活力。

  • 标签: EOR项目 普鲁德霍湾 开采程度 WAG 井网 采油量
  • 简介:在非常规页岩气储层研究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例如有机质孔隙(页岩有机质内微米级和纳米级孔隙)识别、其对页岩中天然气赋存和渗流重要性以及获取孔隙三维图像方法(氩离子铣磨和/或场致放射电子扫描显微成像)等等。然而,除了有机质孔隙之外,页岩中还存在其他一些类型孔隙,它们对页岩气(和油)赋存和运移可能也很重要,而且在这些孔隙识别和成像方面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可以利用。文中介绍了在巴尼特和伍福德页岩气储层中发现各种孔隙类型及其分类。电子扫描显微成像显示,巴尼特和伍福德页岩储层中都存在多孔絮凝物,它们似乎类似于实验室内产生絮凝物及其他古老页岩中絮凝物。公开实验研究和观察结果都表明,就水力学特性而言,这些絮凝物相当于比较粗颗粒,而且是在牵引力作用下搬运。巴尼特页岩和伍福德页岩中水流作用形成微沉积构造和结构以及保存下来絮凝物都说明,在沉积物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这种牵引力作用比较活跃。絮凝物之间孔隙空间是开启,它们能够为页岩中天然气赋存提供空间并为气体分子渗流提供通道。以不连续颗粒形式或者以粘土颗粒表面吸附包覆层形式存在于页岩中有机质,其内部也可以观察到孔隙。本文把这类孔隙称作“有机质孔隙”。在巴尼特页岩中,多孔粪粒(fecalpellets)也很常见。保存下来化石碎片(例如孔壁为有机质孔隙)和无机海绵骨针(Spongespicules)都具有中空体腔,即使在埋藏条件下它们也有可能保持部分开启甚至完全开启状态。在各种矿物(例如草莓状黄铁矿)(晶体)颗粒之间存在粒内孔隙。页岩基质内微孔道(可能是冲蚀坑或微沉积构造边界面)也可以为

  • 标签: 孔隙类型 油气运移 页岩气 天然气 赋存 储层
  • 简介:本文概述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效益。文章定量证明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所带来环境状态改善。分析了工业和社会发展趋势。说明了一些特殊技术进步对环境改善贡献。

  • 标签: 油气勘探开发 环境协调 污染物排放 先进技术 新增储量
  • 简介:油水过渡带内可采油数量取决于过渡带内含油饱和度(随深度)分布、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最终含油饱和度(Soitz和Sortz)关系,以及过渡带容积大小。传统做法是,视Sortz为一常数,数值上等于油水过渡带之上油柱残余油饱和度(Sor)。然而,文献中有限资料表明残余油饱和度依赖于原始含油饱和度,正如捕集油关系所描述那样。因此,最终含油饱和度(Sortz)应该是原始含油饱和度(Soitz)函数。本文目的是介绍经最新实验证实捕集油关系并论证该关系对油水过渡带中储量估算影响。确定捕集油关系对储量估算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显示在考虑捕集油关系时最大可能增加效益;第二,利用扩展黑油模拟法:该模拟法考虑了相对渗透率对储量估算影响。

  • 标签: 油水过渡带 油田 石油储量 估算 含油饱和度 黑油模型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在公司管理中得到普及,利用IT技术实现客户管理应运而生。目前,许多企业客户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效率低,可靠性和保密性较差,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CRM系统采用Struts框架,将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提供方便快捷操作功能和高效工作机制,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管理模块 系统测试 CRM系统 设计与实现
  • 简介:地球正如太阳及其它行星一样,由粉状颗粒和气体颗粒构成。在地球、月亮、火星以及我们研究所能达到陨星任何矿物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水和所有气体,甚至于在岩石圈深处,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金刚石晶体中,总是存在着分散气态组分。根据宇宙学观点,地球作为宇宙体在较短时间内,也即在一亿年左右形成,并且聚集了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

  • 标签: 地球 流体 粉状颗粒 金刚石晶体 研究人员 高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