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的地质实验测试中,我们常使用碘化钾.硫脲光度法测定矿物中锑的含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这种方法步骤繁琐,对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重现性也比较差。本文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简化,提高了可操作性和重现性。原理基本相同.均是基于在试样分解后,在硫酸介质中,三价锑碘化钾形成黄色配合物,430nm处,直接用光度法测定。

  • 标签: 创新 简化 光度法
  • 简介: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地震波在低降速带为垂直入射、垂直反射,即地表同一位置,静校正量只低降速带的厚度、速度和充填速度有关,而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无关.这一假设是为了计算表层的延迟时而对表层模型的近似.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精细,以往的构造勘探逐步转向岩性勘探,叠加剖面地震响应的地质特征是正确岩性反演结果的基础.因此叠加过程中如何减小对振幅、频率、波形的影响,处理中如何保护好岩性信息是实现勘探转型的关键.本文通过模型道的约束,利用相关方法,消除了地表非一致性引起的剩余时差,使反射相位同相性增强,减少了叠加过程对地震高频成份的损失及对地震波形的改变,有利于地震属性的反演和AVO油气检测的自动识别.

  • 标签: 地表非一致性 时变校正 同相叠加
  • 简介: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总体以暴雨型沟谷泥石流为主。本文分析了北京泥石流灾害预警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 标签: 泥石流 预警研究 现状 技术方法 探讨
  • 简介:为了验证本次浅层地温场管内常温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在北京市某试验场地钻凿了一眼150m常温监测井,井内下入双U型垂直管,分别在U型管内管外相同深度布设了温度传感器。经过监测9个月地温场数据,得出该区域150m深度地温场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递增后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趋势;管内管外同一深度平均温度差介于0℃~0.4℃范围内,130m深度处温差最大,管内比管外温度高0.4℃,40m深度处管内管外温度一样;管内管外同一深度温度走势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深度温度变化一致,管内比管外温度变化滞后并未存在。

  • 标签: 温度传感器 U型管 地温场
  • 简介: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者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方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 标签: 花岗岩类 填图方法 同源岩浆 岩石分类 组构 超单元
  • 简介:土壤水分是陆地表面参数化的一个关键变量.土壤水分含量随时空的转换而变化,对地面、大气间的热量平衡、土壤温度及农田墒情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采样速度慢、费用高、代表性差,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监测的需要.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克服了以上的缺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是目前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方法研究进展,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标签: 土壤水分 遥感监测 模型
  • 简介:采煤塌陷是煤矿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方法,文章基于这些已有的方法,提出了定量化的采煤塌陷区整治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关店乡总体规划中对丁集煤矿采煤塌陷区整治方法的选择上,从而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塌陷区 整治方法 评价指标 关店乡
  • 简介:为了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土方计算更为准确,控制工程费用,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DTM法(不规则格网法)、断面法、方格网法和等高线法等进行了分析对比,讨论其原理,精度和适应性,并用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因地制宜,综合权衡精度、速度、成本对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抉择,才能达到方案最优。

  • 标签: 计算方法 石方 土方 对比研究
  • 简介: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估价研究基础上,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汇总.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价的方法可概括为4大类:实际市场评估技术、替代市场评估技术、模拟市场评估技术以及新近提出的空间-能值分析技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和交叉性,不同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间对比性很低,缺少一个统一、规范、完善的评价体系来相互验证.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方法
  • 简介:介绍了国内各类矿业权价款评估方法,评述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勘基金项目评估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地勘基金项目总体勘查程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开展地勘基金项目探矿权适用的评估方法研究,以期能促进地勘基金勘查成果实现合理分配。

  • 标签: 地质勘查基金 矿业权 价款 评估
  • 简介:立足于准噶尔、天山地区的古亚洲多岛洋具有典型的多旋回、软碰撞、弱造山的特点,应用“比较解剖学”的原理,从全球动力学角度出发,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准确把握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通过野外对地质露头的有效观察,对各构造相单元的时态、相态、位态和序态进行研究,揭示大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从而建立造山带演化模式的“四维蓝图”

  • 标签: 大地构造相 比较解剖学
  • 简介:根据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重量、工艺6个方面对和田玉质量进行分级,然后将6个因素的分级再具体细化成若干系数,采用资产评估中的价格指数法,将这些影响因素在市场中占有比例量化并列成表格,通过计算进行和田玉的评估.

  • 标签: 和田玉 质量分级 系数 评估
  • 简介:以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地地下水监测点多年监测数据为例,进行适宜性预测方法的验证。其中,总硬度灰色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62%比线性预测低5.65个百分点;溶解性总固体线性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3%比灰色预测低0.61个百分点,通过拟合度R~2值大小选取的最优预测方法一致,表明通过拟合度R~2值大小来选取合理的预测方法是一种便捷、合理的技术手段。

  • 标签: 地下水水质预测 灰色系统 线性回归方法 最小二乘法 拟合度 适应性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在温州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实例,分析讨论了沿海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物探勘查方法及其效果,总结了温州沿海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两种技术模式。

  • 标签: 淡水 水文物探 基岩 第四系 沿海地区
  • 简介:通过结合安徽省宿州市现行的坐标系统和测绘成果的现状,论述了2000国家坐标系建立和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平面四参数和三维七参数转换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选点方案,对转换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现了宿州市现有测绘成果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坐标系的目标,对后续项目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2000国家坐标系 坐标转换模型 精度评定 宿州市
  • 简介:当前地下空间大比例尺建模难度较大,少有案例提及.主要难点在于严格按照原始地层开展大比例尺建模,会出现大量的透镜体和螺旋体,给建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6号线地面沉降易发区的试验段研究,共涉及7个站点和6个区间的模型.通过收集整理多方位资料,以横向1:500,纵向1:200比例尺进行大比例建模.选用钻孔537个,剖面299条,格子252个,建模面积为0.6km^2.按照规范对筛选出的钻孔归纳岩性、统一命名,将岩层分为7大类,40层.应用交互拼接建模的方法,将模型分为地质体、地表建筑物两个部分,加入DEM、卫星贴图耦合显示.同时,地层的属性数据也在建模过程中加入到地层属性表中.本次工作解决了透镜体和螺旋体的建模难点,提高了建模精度.

  • 标签: 透镜体 螺旋体 交互拼接 DEM 地下空间 工程地质
  • 简介:由于深部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地质信息的不确定性,使得三维地质模型一直存在可信度问题。通过多元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比、相互约束,能够较为准确的控制深部地质结构隐伏地质体,进而提升地质模型可信度。该方法在铜陵矿集区建模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铜陵 深部调查 多元数据 三维建模
  • 简介:根据测定方法的检测原理、工作条件、分析步骤,比较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对每种方法的使用环境、测定范围、测定成本等进行了比对,分析了测试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重现性.传统的EDTA滴定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应用环境最广,测定范围最宽,测定成本最低,而自动电位滴定法较之成本略高,但这两种方法都适合测定水的总硬度.

  • 标签: 水的硬度 测定原理 测定方法
  • 简介:合徐高速公路部分为软土地基,厚度不一,其工程地质特征为含水量较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能力低、固结慢等,为不良地质地段。本文介绍7种软土地基变形监测方法,其中包括监测仪器的埋设和预埋,监测过程的实施,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及各种方法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高速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监测工作程序;

  • 标签: 软土地基 监测 土质 路基荷载 地基变形 高速公路
  • 简介:为了研究潮白河流域某段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系统采集了42件土壤样品,对其7种重金属(Cu、Pb、Zn、Cr、Ni、Cd和As)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参考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用环境质量指数环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Cu、Zn、Cr含量超标分别为97.62%、100%、100%;Cu、Zn、Cr含量重度污染等级以上的分别占2.38%、2.38%、4.7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Cu、Zn、Cr含量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分别占97.62%、100%、100%,Cu含量2.38%处于强生态危害等级.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判表明,所有样点均已污染,其中达到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样点分别占28.57%、42.86%、28.57%;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样品点中97.62%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根据悲观原则可以判断该段流域重金属污染均处于轻度污染以上.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