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方法,新方法考虑了换热器各钻孔地下换热热干扰的影响,以流体平均温度的作为计算参考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热干扰的影响,换热器钻孔计算长度比不考虑热干扰情形要大;与传统“最不利钻孔法”相比,“流体平均温度法”计算的钻孔长度要小,且钻孔间距越小,钻孔长度相差越大。新方法能降低地源热泵项目钻孔成本,有助于源热泵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地埋管换热器 钻孔长度 热干扰 流体平均温度法 最不利钻孔法
  • 简介:为确定岩土体热物性特征与竖直地下管换热的关系,该文从实验角度,分别对岩土体物理性质对岩土体热特性参数的影响,地下换热器热负荷对其周边岩土体温度场的影响,不同测试方法对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得出岩土体物理性质和热特性之间无确定性的对应关系,岩土样品测试的热物性参数与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的热物性参数,由于测试计算方法和测试条件的差异,结果不同。岩土体初始温度的变化,对岩土体热响应测试结果也存在较大影响。

  • 标签: 岩土体初始温度 传热系数 导热系数 比热容 地下埋管换热器
  • 简介:本文以合肥市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大部分地区都适宜于应用地源热泵系统,除少数基岩裸露区外,其余都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其中适宜区面积为597km^2,较适宜区面积为141km^2.评价结果与客观情况基本吻合,分区结果合理可靠.

  • 标签: 合肥市 地源热泵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分区
  • 简介: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通过热泵系统消耗少量电能即可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管换热系统单位延米抉热功率在设计中应用混乱的问题,本文从公式推导及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出发,研究了国家标准《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和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0225--2009)中关于现场热响应试验的方法及理论计算的关系,导出单孔的换热系数是单位热阻的倒数,它可以代表管的换热能力。提出其与直接测出单位廷米换热功率的区别,从而指导工程方案制定。

  • 标签: 浅层地温能 地埋管换热系统 换热系数
  • 简介:对阜阳城区管开展模拟稳定工况试验和地层温度恢复试验,通过观测不同深度的地层温度,掌握不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运行对地层温度的影响情况,分析模拟运行和地温恢复观测数据,总结出两种工况下地管换热和地层温度恢复的特点,提出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地区提高系统效率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充分发挥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标签: 稳定工况 地温场 影响 恢复
  • 简介:从开合构造看,塔里木是经一期裂解两期克拉通化而形成的台。古元古代末,第一期克拉通化,形成塔里木原地台。中─新元古代,在塔南和塔北地区发育稳定型盖层沉积。中元古代,在塔西和塔北地区,原地台裂解形成裂陷槽,发育活动型沉积。蓟县纪末─青白口纪初,第二期克拉通化,裂陷槽沉积产生褶皱和变质,形成塔里木台。塔里木台形成后并未完全稳定下来,震旦纪─泥盆纪时在塔北又裂解形成裂陷槽。石炭纪初,第三期克拉通化,裂陷槽封闭形成塔里木新地台。

  • 标签: 塔里木地台 开合构造 中国原地台
  • 简介: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它是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特点,抽取地下水到地面以上并与建筑物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回灌到含水层,形成循环,因此又被称为开放式空调循环系统。利用地下水进行浅层地温能与室内的能量交换,即在冬季,把地下水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中去。

  • 标签: 地源热泵系统 水式 室内采暖 空调系统 循环系统 地下水
  • 简介:日前,北京市地勘局派出技术队伍完成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北京市地灾隐患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工作。该项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物探等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调查,包括地质灾害点4614个、地质环境点3132个,并对其中57处重要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进行了初步勘查,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为北京市编制突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制定突发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市10个山区县18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最终确定1094处可用避险场所,并提出汛期避险方案,形成了10个山区县的分报告及总报告。

  • 标签: 北京市 避险 场所 地质灾害防治 评价工作 技术队伍
  • 简介:2016年1月15—16日,由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热资源开发利用与源热泵技术交流大会”在苏州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汪集肠院士、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武强院士、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国土资源部环司地质环境处处长李继江、

  • 标签: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技术交流 地源热泵 苏州 中国科学院 高新技术产业
  • 简介:泥炭的形成与堆积,除了受控于地壳运动、古气候、古地貌等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植被生态特征及其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红原Ⅰ、Ⅱ泥炭植被生态特征,并阐明泥炭的形成与堆积

  • 标签: 洼地 泥炭 泥炭地 植被生态 孢粉组合
  • 简介:叠层石是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形成的一种层状生物沉积构造,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沉积岩中都有分布.叠层石研究因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应用价值而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虽然叠层石不是实体化石,无所谓演化或进化问题,但它却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化一样,随时间和地球环境的变革而发生丰度和分异度上的变化.现在已知地质历史中共发生了5次重要的叠层石衰减事件,分别为2000Ma,1450Ma,1000Ma,675Ma,460Ma.对这种地质事件的解释主要有后生动物竞争和沉积环境变革两种解释.综合来看,叠层石衰减是全球大环境和整个生物圈大变革的必然结果.

  • 标签: 叠层石衰减 机制 后生动物竞争 环境因素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扬子台西缘陕西宁强-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系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专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馨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 标签: 层序地层 志留纪 层序对比 扬子地台西缘
  • 简介:本刊讯(段金平周楚军)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北京市将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及自动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 标签: 预警系统 监测预报 北京市 地质灾害 国土资源局 监测网络
  • 简介:4月26日,由北京地质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协办的"院士讲灾"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震专家邓乃恭主持,北京市地勘局局长魏连伟、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田文到会并讲话。

  • 标签: 高峰论坛 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大学 地质学会 力学研究所
  • 简介:北京地区裂缝成因复杂,是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本文总结北京地区裂缝的勘查方法,提出了裂缝勘查评价体系。对地裂缝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裂缝现状危险性评价应以活动强度为主要指标,预测裂缝潜在危险是评价的重点。建议将裂缝成因及工程建设类型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地裂缝 危险性 评价 北京
  • 简介:随着地籍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原有手工测图的数字化与相关籍测量的数据合并并建立图形库已成为必然,通过实际操作,摸索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

  • 标签: 地籍图数字化 扫描 光栅矢量化 数据合并
  • 简介:浙江省第一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下属的综合地质勘查单位。大队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山水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质矿产工程公司、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浙江国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质物资供销公司)。

  • 标签: 地质勘查单位 浙江省 交通工程 地质勘查局 地质矿产
  • 简介: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由于垃圾填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以北京西郊南部北天堂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状况为例进行研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及补救效果,对污染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及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进行了分区.

  • 标签: 北京地区 垃圾填埋场选址 地下水 水污染问题 分区 生活垃圾
  • 简介:源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一些规程规范的不尽完善,使得源热泵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源热泵系统涉及多专业结合性、各专业的密切配合等。合理利用浅层地温能、优化利用热泵技术仍然是热泵系统集成企业今后工作的重点。为此,需要聚集"源热泵技术、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监测和系统控制"等多专业的技术力量联合开展。源热泵工程整个系统涉及评价报告编制及论证、设计、施工和检验验收,以及后期的监测与管理维护等内容,做好每项工作才能体现出专业的源热泵系统集成企业优势。

  • 标签: 地源热泵 浅层地温能 热泵系统集成
  • 简介:运用十年来在成都市和重庆市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的研究成果,根据成渝两城区及农业经济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分析了两的生态环境,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 标签: 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 地球化学背景 成渝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