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综合分析北京西郊地下化学特征及历史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运用piper三线图和箱形图等技术方法,从地下水化学表现的差异性角度对北京西郊地下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污染源分布特征进行了西郊污染特征分区。研究结果显示,依据北京西郊地区地下化学的差异性可划分为基本无污染区、历史工业污染区、历史城市居民生活污染区和历史农业污染区4个区,其中基本无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区,地下质总体较好,工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历史的首钢老工业区及下游的污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SO42-和Cl-;城市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二环内,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3-、Cl-、SO42-;农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历史上的污水和清水的混合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3-。

  • 标签: 水化学 piper三线图 箱型图 污染特征
  • 简介:本刊讯(段金平)记者从北京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水污染防治条例》于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对地下开采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条例》规定,多层地下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因过量开采地下导致不宜继续开采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人民政府报告,并停止或者限制开采;

  • 标签: 地下水开采 北京市 行政主管部门 水污染防治 《条例》 分层开采
  • 简介:本报讯日前,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地下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方案要求,通过地下污染防控行动,到2015年,确保北京地下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防范,污染趋势基本遏制,水源地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方案明确,由北京国土资源局、地勘局承担地下资源勘查和监测等工作。地下是北京供水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本市供水量的60%以上。

  • 标签: 北京市政府 地下水保护 保护方案 地下水污染 国土资源局 水资源勘查
  • 简介:北京平原区地下长期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位持续下降和储量资源大量亏损,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入京为地下资源蓄养提供了条件,地下超采困境将逐步得以改善。由于地下位下降造成的非饱和地下空间受人类干扰明显,恢复地下位必须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北京平原区(不合延庆)建[构]筑物地下基础与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场对于地下位上升的制约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地下限制恢复水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限制曲面。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由实际地下开采结构控制的水位流场中,寻找最接近的限制水位作为地下回升的控高目标,并计算了地下库中能够用于水资源储存的可恢复调蓄空间。

  • 标签: 工程地质条件 筑物基础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地下水控高水位 地下水库调蓄空间
  • 简介:为实现构建水位和水量双指标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控制管理模式,以安徽省阜阳为例,分析了阜阳市地下动态特征,制定了研究区浅层下水水位水量适宜区间,并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位水量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适宜水位埋深确定为1.5~3.0m,枯水期或春季可适当调整,但建议最大埋深不宜大于3.8m,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适宜水位埋深可确定为1.0~3.0m,局部地区根据具体要求可做适当调整;现状条件下,阜阳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基本位于制定的适宜水位埋深区间内,间接反映出,在现有开采井布局、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前提下,该区浅层地下开采量较适宜,同时间接验证了制定的地下适宜水位埋深的合理性.

  • 标签: 适宜水位区间 适宜开采量 浅层地下水 适宜性
  • 简介: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它是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特点,抽取地下到地面以上并与建筑物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回灌到含水层,形成循环,因此又被称为开放式空调循环系统。利用地下进行浅层地温能与室内的能量交换,即在冬季,把地下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中去。

  • 标签: 地源热泵系统 水式 室内采暖 空调系统 循环系统 地下水
  • 简介:依据烟台王家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开采性抽水试验,计算了该区在开采条件下的地下补给量为1.11×104m3/d。按每天应急供水量2×104m3计算,预测水源地运行3个月的地下位下降40.5m,6个月下降81m。

  • 标签: 应急地下水源地 开采量 开采性抽水试验法
  • 简介:沙化,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沙化的扩展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使自然生态环境趋于劣化,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研究和探索沙化的形成和发展,寻觅控制沙化漫延的途径,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 标签: 地下水 土地沙化 气候 土壤 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
  • 简介:地下应急水源地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取原则进行研究,并在合肥地下应急水源地的选取进行示例,为地下应急水源地选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地下水 应急水源地 选取 合肥市
  • 简介:地下受污染的风险性主要由含水层本身的防污性能、人为污染源污染地下的灾害等级和地下受污染后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地下污染风险性高是指高价值的地下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的污染可能性大,评价地下污染风险需要编制3张基础图:地下易污性图、地下价值图和地下污染源灾害分级图。本文介绍并应用了定量评价的DRASTIC方法和定性评价的矩阵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了含水层易污性、地下开发利用价值和污染源对地下影响等因素,对北京海淀区浅层地下受污染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 标签: 地下水污染 风险性 易污性
  • 简介: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河地下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了地下库的储水能力,分析了永定河地下库的水资源补给效果。结果表明,永定河地下库水资源人工补给能力最大可达18.93m^3/s,回灌地表水2.42×108m^3的情况下地下位最大回升32m,地下储存量增加2.09×108m^3,回灌后1年和5年的有效蓄水率分别为78.6%和46.8%,北京永定河地下库具有较好水资源回灌能力、储存能力,地下人工调蓄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永定河地下水库 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能力 储存能力
  • 简介: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区域地下循环规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平原区地下进行了取样分析,运用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北京平原区地下循环演化规律。运用^3H和^14C的测年技术确定了地下年龄;利用D和18^O关系曲线探讨了地下的起源;按照是否积极参加了现代水循环的原则将第四系地下划分为浅层水和深层水;对浅层水和深层水的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浅层水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径流条件好,更新快;深层水主要分布于永定河、潮白河冲洪积扇下部及冲洪积平原的深部地区,补给条件相对差,与现代大气降水联系弱,径流条件差,更新慢。

  • 标签: 北京平原区 同位素 地下水年龄 更新速率 地下水循环
  • 简介: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地下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城市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次评价采用国内外应用成熟的DRASTIC方法,评价乌鲁木齐浅层地下脆弱性,首先对7个指标进行评分,建立符合研究区的DRASTIC评分体系,得到研究区DRASTIC模型的7个指标的评分图,然后利用ArcGis10.2软件的图层空间分析平台,结合评价结果做出了相应的脆弱性分区图。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内乌鲁木齐河谷区及北部五一农场地段的地下脆弱性为中—高等,主导因素为含水层介质类型为砂岩、砂砾石等透水性较好的地层,地下埋深较小,地层渗透系数较高;位于市区南部的柴窝堡—乌拉泊村、永丰乡及北部的三坪农场至大草滩区域地下脆弱性中等,其余地段地下脆弱性低。

  • 标签: 乌鲁木齐 地下水 脆弱性 DRASTIC方法
  • 简介: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南北断面方向上地下的流动规律,沿吐鲁番盆地中部南北剖面建立了二维地下流动模型,采用二维地下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剖面模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吐鲁番盆地第四系地下流动系统在剖面上的循环特征、流速分布特征、剖面上地下的平均滞留时间和径流强度。模拟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流动系统存在局部流动系统、中间流动系统和区域流动系统,局部流动系统循环深度北盆地为600m,南盆地为300m,中间流动系统循环深度达1000m,区域流动系统循环深度达1200m。

  • 标签: 吐鲁番盆地 典型剖面 地下水径流特征
  • 简介:地下防污性能评价是保护地下资源的有效工具.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多种地下防污性能评价模型,最常用的是DRASTIC模型.但这些模型主要适用于孔隙水地区,对岩溶地区的适应性差.为了研究岩溶地区地下防污性能,欧洲专家提出了欧洲方法(Europeanapproach).在欧洲方法这个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学者提出了多种岩溶地区地下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如PI方法、VULK方法、LEA方法、COP方法和Time-Input方法.本文主要对PI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防污性能 欧洲方法 资源保护 水源保护 渗透条件
  • 简介:依据辽宁西部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地区2006-2010年间地下水质检测结果,采用地下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污染起始值相比较,认为超过污染起始值即为受到了污染。辽西地区地下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未污染范围逐年增加,大部分水质点处于极轻微污染—中度污染状态,重度—严重污染的水质点逐年变化不大且略有减少。地下水质综合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各年均以地下水质稳定占主导趋势,地下水质变差趋势明显减弱,地下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并且地下水质逐年向好的方向转化。

  • 标签: 地下水 水质 污染 评价 趋势 分析
  • 简介: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获悉,该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污染调查评价》已通过专家评审。地下质量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仅在大清河冲洪积扇零星存在,Ⅱ~Ⅲ类地下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带状分布,沿地下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

  • 标签: 地下水污染 浅层地下水 华北平原 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污染调查 地下水流向
  • 简介:地下库作为一种水资源调控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40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地下库建设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回顾了地下库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历史,讨论了地下库的概念、分类、建设条件、效益及存在问题。

  • 标签: 地下水库 库容计算 数值模拟 建设与利用 存在问题
  • 简介:地下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哈密盆地新疆煤炭基地地下资源的基础。以哈密盆地地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盆地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下系统理论对该盆地地下系统进行了划分。据地下系统划分原则和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1个一级地下系统;3个二级地下系统;8个三级地下系统;4个四级地下系统。通过对该盆地地下系统的划分,为新疆煤炭基地地下资源评价和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

  • 标签: 系统边界 系统划分 地下水系统 哈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