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台湾大地震前后福建、台湾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地质、大地形变测量以及板块运动的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大地震的序列特征、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壳形变、断层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成因以及前兆现象等。可供深入研究地震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断层动力学 地震成因
  • 简介: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的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主震的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的角度,判定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的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性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地震参数 板块边缘 构造演化 地震分类学
  • 简介: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的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主震的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的角度,判定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的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性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地震参数 板块边缘 构造演化 地震分类学
  • 简介:本文采用双层地壳结构的sPn-Pn时差方程,结合华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得出测算震源深度的方程;根据sPn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台网的优势,多台记录对比,正确识别sPn震相,依此测算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台湾集集地震 震源深度
  • 简介:系统分析了KJ—1记录对拾震输出电压灵敏度的要求,并对SK拾震与KJ—1记录的连接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只需对SK拾震和KJ—1记录进行改造,就能实现两者的完美配接,而其性能优于DK—1地震仪和基式地震仪。

  • 标签: SK拾震器 KJ—1记录器 灵敏度DK—1地震仪
  • 简介:基于半主动控制理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间隙式粘滞阻尼。通过改变阻尼缸体内径形成合理的阻尼通道间隙,使阻尼系数具有随位移改变而变化的特性。在幂律流体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粘滞阻尼的阻尼力计算模型。理论计算表明:新型间隙式阻尼的减振性能显著优于常规间隙式阻尼

  • 标签: 变间隙 粘滞阻尼器 阻尼系数 阻尼力
  • 简介:采用金属耗能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是一种较经济、简单、又可靠的耗能减震加固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金属耗能的构造、原理与性能及其在建筑、桥梁抗震加固工程中应用的概况,给出了典型工程实例,并提出了金属耗能在加固工程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金属耗能器 滞回性能 抗震加固
  • 简介:本文就目前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小规模CMOS电路构成的数字钟元件多、可靠性不高等缺点,提出以INTEL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具有自动校对功能的数字钟,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系统可靠性强,并可自动根据BMP信号校时,操作简便且精度高。

  • 标签: 单片机 钟差 自动校时
  • 简介:本文根据工作经济和体会对水氡HW-3203型自动定标工作原理以及维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电路原理 故障检修
  • 简介:本文介绍省局FTP服务技术系统的构建和管理,以及如何在地震监测预报的业务处理工作中更有效地利用该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

  • 标签: FTP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