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使用VisualC++开发适用于高采样率电扰动仪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绘图、交互式预处理初步分析,并具备简单的仪器运行统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预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效率。

  • 标签: 电扰动仪 高采样 OCI 双缓冲绘图
  • 简介:在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160:2004)》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东地区的场地地震作用特点,确定出了广东省甲、乙、丙类建筑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广东省91个城镇的特征周期分区值,为广东省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动参数。

  • 标签: 广东省 抗震设计规范 场地 地震作用
  • 简介:山东省胶州市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东依崂山、东南临青岛港黄岛前港湾,总面积1210km^2,辖18个镇、街道办事处,人口77万。从地震地质构造看,胶州市地处大沽河、洋河水系发育的沉积地区,古河道变迁复杂。区内有郯庐强震带、燕山渤海强震带、南黄海强震带,一旦周边地区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对胶州市将会产生破坏性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提高胶州市抗震设防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抗震设防 胶州市 减灾策略 破坏性地震 规划 地震地质构造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及基于GIS的抗震防灾决策系统的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的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 简介:本文通过在晋江市规划区开展抗震防灾基础调查工作中的地下水调查工作,总结在抗震防灾规划基础调查工作中对地下水专项调查的工作方法、重点及成果介绍。

  • 标签: 地下水分布 埋藏条件 对震害的影响
  • 简介:格尔木河流域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格尔木河流域 水资源 规划 预测分析
  • 简介:福建省防震减灾长远规划编制,是紧紧围绕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突出防震减灾三个工作体系建设,以保证防震减灾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上相适应为根本目标,从省情、震情、灾情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提出21世纪20年全省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保障措施。

  • 标签: 长规规划 战略研究
  • 简介: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的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的思路与本文的办法,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以现今的认识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的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的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的。对提出的2种特征性图像的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的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 标签: 短期预测 临震预测 强震活动 震兆信息
  • 简介:《地球物理地震行业量单位实用手册》简介计量工作是地震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计量法规是计量法制管理的准绳,量单位的国家标准是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是计量检定监督管理必须遵守的法制性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我国计...

  • 标签: 地球物理 量和单位 地震标准化 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技术法规 计量法规
  •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北端,地质构造复杂,1996年以来,平罗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从2005年开始,平罗县针对农民居住条件差、民居抗震性能低的实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和谐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试点项目建设”。

  • 标签: 地震安全 科学规划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工程 农居 和谐
  • 简介:断层围陷波的观测特点是利用密集的地震台阵,横跨断层布设测线.可以利用爆炸震源也可以利用余震进行观测,本文分别介绍了实际观测的例子.对大地震破裂带内部的观测,测线位置通常布设在地表破裂带明显、已开挖了地震探槽、断层陡坎出露等地震地质的典型地段.利用爆炸震源激发观测断层围陷波,震源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断层带上,震源炸药量大约500kg,测线位置与震源的距离大约5-15km.断层围陷波在新破裂带老的断层中都能形成传播,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大震破裂带研究,也可以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 标签: 断层围陷波 断层带结构 地震记录
  • 简介:本文以龙门山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岩石圈分层结构的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为约束条件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余震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了2次地震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以及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余震大部分由其主震触发,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的余震有约6.78%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在芦山地震主震位置的增加值约为0.016MPa,如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按照0.4×10-3-0.6×10-3MPa·a-1计算,汶川地震使芦山地震提前了约27—40年。计算还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虎牙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这些断裂带在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库仑破裂应力 余震分布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有限元方法
  • 简介:报文编辑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因此本人结合报文编辑的要求,对MS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Delphi应用程序设计,Delphi数据库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应用,主要完成对报文编辑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报文编辑系统可以满足管理员的需要。

  • 标签: 数据库 SQL语言 MS SQL SERVER DELPHI7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本文对地震预报的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的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及全球的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小。

  • 标签: 地震预报 震害预测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的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的联系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的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的发展的现状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研究的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的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本文根据通信台站雷害调查的情况,分析了通信台站雷害产生的原因,结合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系统的现状,应用电磁防护原理通信防雷技术,提出了通信台站防雷的综合措施。

  • 标签: 通信台站 防雷 接地
  • 简介:对中国大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发现6级以上强震在西部(东经105°线以西)有三组近似是对称分布的空带现象,每组平行空带相邻带间距为5°,带宽约为1°;而东部则有两组NE、NW向空带将其分割成若干强震块体,相邻空带宽约700km,带宽约为150km。6级以下地震在空间上几乎随机分布。理论推导证明:强震空带现象其实质为一些不连续块状分布的强震区在空间的有序排列,且控制东西两部分构造运动的构造波波长均约1000km,并在同一机理下还统一地解释了强震等间距及构造带等间距现象。应力场反演表明,大陆西部受三组主次不同的边界力源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气、油等轻而易于流动的物质的聚集区多分布在强震空带内,而金属矿藏多分布在强震块体内,同时从空带分布图即简单的地震危险区划图上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已发展建设成的大型城市多位于“安全岛”内。

  • 标签: 强震空带 构造波 应力场 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