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和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和一个稳定区。

  • 标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布格重力异常 莫霍面 地壳结构 青海省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的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的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平息地震谣传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震源近场时,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不同坡面形态对碎石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多种坡面形态的边坡模型.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临空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坡面的水平位移与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坡面凹度的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肩处集中,坡肩愈加不稳定;随着坡面凸度的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腰处集中,坡腰愈加不稳定;台阶对坡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台阶数越多越稳定.同时给出了边坡防治的几点建议:减小坡面的坡度;对凹型坡加强坡肩位置处的防治,对凸型坡加强坡腰位置处的防治;对高边坡可设置多级台阶增加稳定性.

  • 标签: 坡面形态 地震 斜入射 碎石土 稳定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的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的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面”的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法所确定的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的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科里奥利力(Corioli)是一个在旋转系统中运动的物体必然伴随的力,地震是在地球这一旋转系统中相对两断层盘的突然运动过程,因而断层的运动必然要伴随科里奥利力。由于断层错动旋性不同(左旋、右旋等),因而科里奥利力就会表现出使断层错动时两盘压紧或拉张的效应,压紧则主震释放能量不彻底,随后的余震就强,反之余震弱,这样就可从断层错动方向预报余震强度。

  • 标签: 科里奥利力 强余震预报 理论方法
  • 简介:1.概述TIP是近年来由俄罗斯地震学专家提出的一套中期地震预报方法。TIP即分析某个地区的地震序列,找出地震发生概率的增加时段。该方法所用资料是余震分离处理后的主震序列所构成的地震流,每个主震由6个分量组成的矢量表示,即:{t_i、φ_i、λ_i、h_i、M_i、B_i(e)}这里i是主震的序号,t是发震时刻,φ是纬度,λ是经度,h是深度,M是震级,B(e)是主震后

  • 标签: TIP 发震时刻 天山地区 回溯性 乌恰 震源区
  • 简介: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不仅是概念上的差别,在实际观测结果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宏观震中还可代表震源区和地震波能量辐射的中心。宏观震中在抗震救灾、震害预测、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研究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可由余震分布来快速估定重灾区范围和宏观震中,将有助于提高抗震救灾效率。

  • 标签: 宏观震中 极震区 微观震中 初始破裂
  • 简介:抗干扰问题是中波台“收发合一”的难点,本文通过接收系统对干扰来源的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 标签: RADIO STATION Disturb
  •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Windows98关机故障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WINDOWS98 关机故障 排除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工程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动力特性参数的现场实测,结合已有的室内、室外强度、抗震承载力实验结果,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及使用安全性的判定提供一套简便实用的方法,继而为震害预测、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房屋安全鉴定等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 标签: 结构 抗震性能 动力特性 测试
  • 简介:ArcView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可视化、浏览、查询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能力。利用ArcView的菜单命令,本文提出一种绘制综合等震线图的简便方法,并以首都圈地区综合等震线图的绘制为例,说明新方法的易用性。

  • 标签: ARCVIEW 综合等震线 简便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地震
  • 简介:根据湟源地震台单台记录到的小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周频、月频的系统分析,发现小震活动周、月频次低值异常与周围30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中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湟源台能以小震活动情况灵敏的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地震窗;并对该窗应震效能作出了评价,认为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 标签: 小震活动 地震窗 效能评价
  • 简介:本文介绍重复重力测量概况、资料的处理、干扰因素的排除、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前兆信息提取过程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讨论。

  • 标签: 重力复测 资料处理 前兆信息提取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9.0的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 标签: 单元破坏度指数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群体建筑物 GIS
  • 简介:因为利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报余震的方法是用断裂的旋性特征作为预测指标的,所以能在震前预测发生地震后的余震强度,该方法在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中有一定的意义。将讨论在这方面的意义和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报强余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 标签: 科里奥利力 烈度区划 余震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