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民族地区的发展和防震减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我国西部的草原、大漠、高原、边疆和丘陵山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近90%的强震发生在西部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

  • 标签: 民族地区 西部地区 地震 少数民族 防震减灾 民族国家
  • 简介:0前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地势由西北向倾斜,平均海拔3100m。据记载,历史上在海北及周边地区,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 藏族自治州 海东地区 周边地区 东北部
  • 简介:在皖南地区,作者近年来从事过多项重大建设工程场地的历史地震调查工作,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一些历史地震提出有待商榷的论点,希望能对该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有所裨益,其目的在于促进历史地震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 标签: 重大工程建设场地 历史地震 调查
  • 简介:通过对公元1000年以来北京市及附近地区6级以上地震震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北京市历史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本文较详细介绍了建立该技术平台的过程,这对于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北京市 历史地震 地理信息系统 震害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以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对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的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的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本文利用玉树地震的基本参数资料和地震破裂反演结果,综合历史地震法和地震矩率法估算出了玉树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00年。

  • 标签: 玉树地震 构造环境 复发周期 甘孜-玉树断裂带
  • 简介:本文基于地震烈度数据点,用椭圆参数方程对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烈度区椭圆烈度估计线,然后对烈度估计线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组适用于青、甘、川、滇4省中强地震的椭圆烈度分布模型I=f(M,R).基于所建烈度分布模型,联立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代入全部烈度数据点估算地震震级和宏观震中.本文的试算震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明清时期4次烈度点较少的中强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对历史地震有效.

  • 标签: 烈度数据点 椭圆烈度分布模型 宏观震中 震级 历史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