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总结提出了提高黔江地震台VS垂直摆观测资料分析预报可靠性的工作方法与步骤,旨在为今后地震前及时发现前兆异常提供参考。运用调和分析法、差分法分析了2016年至2017年观测数据,认为武隆5.0级地震前出现了地震前兆异常。同时,认为对黔江地震台VS垂直摆原始观测资料按30天的步长进行计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固体潮 地倾斜 调和分析 差分分析
  • 简介:PHSJ-4PH计是我局第一台高精确度的PH计,应用到实际观测过程中,遇到许多影响观测质量的具体问题。本文针对PHSJ-4PH计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乱码、测值突跳、电极老化快、合理分辨率的确定、温度干扰因素的控制等问题展开分析,做了大量的条件实验,结合该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PH值所遵循的化学原理,指出要提高和保障观测质量,观测时必须做到如下几点:调节观测参数时用指腹轻按,出现局部黑屏、乱码现象可采用关机后重新开机解决;电极一定要浸泡在KCL保护液中,观测完毕清洗电极后一定要用滤纸把残余的蒸馏水擦干后再授泡在KCL保护液中以免降低电极保护液的保护功效,延长电极的寿命;水样要达到室温时才能进行观测;合理分辨率应设置在0.01PH档。

  • 标签: PF PH值观测 观测质量
  • 简介:本文根据工作经济和体会对水氡HW-3203自动定标器工作原理以及维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电路原理 故障检修
  • 简介:最近局领导向处级干部推荐《林肯寻找格兰特,如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一文,读后深有启示。本文就学习这本书后得到启发性理念:如何培养个人的创造性,从而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进而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在如何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 标签: 林肯 格兰特 培养 创造性 人才
  • 简介: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是抗震设计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广义层间位移谱,分析高阶振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对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调整结构侧向刚度比,分析高阶振对结构层间位移变形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固有周期的增加,仅取一阶振进行分析将会显著低估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高阶振的影响决不能忽视;从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的角度分析,高阶振将会显著增加结构中上部位的层间位移需要;高阶振将增加长周期结构的剪切变形和中上部位的弯曲变形需求,但对中下部位弯曲变形的影响并不明显;针对长周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除计算最大层间位移角外,建议考虑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的分布情况.

  • 标签: 层间位移谱 高阶振型 层间位移分布 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 简介:根据倾斜固体潮波记录曲线的特性及多年工作的经验,对现行观测中,调仪器时间较长或停记时间较长情况下进行校正值的计算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校正值计算的精度,使校正值更为合理。

  • 标签: 固体潮 校正值 SQ-70型倾斜仪 改进方法
  • 简介:利用攀枝花南山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检测了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0S0~0S39之间基频球自由振荡,其中有0S0、0S11、0S13、0S22、0S23、0S30、0S35等7个振观测频率与理论值偏差近似为0,0S2、0S32、0S38、0S39振频谱不突出,观测效果不明显。观测值与理论值整体平均偏差约为0.10%,观测效果较好,说明了PREM模型理论的正确性,肯定了南山地震台重力资料质量的优良。

  • 标签: 南山地震台 日本9.0级地震 重力资料 地球自由振荡
  • 简介: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7个台站记录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方法测定相继时间间隔内较清楚地球自由振荡频谱峰的能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确定了相应振的Q值。结果表明不同振的Q值明显不同,同一振在不同台站计算得到的Q值也有略微差异。分析认为,前者可能源于地球自由振荡振频率和探测深度不同所致,而后者可能与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有关。

  • 标签: 玉树地震 功率谱 球型自由振荡 Q值
  • 简介: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 标签: 河谷型城市 兰州市区 震害特点 防震减灾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法作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可在工程关注的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的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的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的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震动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Kappa因子 品质因子
  • 简介: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的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的RZB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的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的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的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的硬度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 标签: 垂向应变 钻孔应变 三维应力 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
  • 简介:在现有的日常地震演练过程中,与应急救援密切相关的地震余震信息产品较为缺乏,直接影响发震构造的判断以及影响场修正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出发,运用反函数法模拟生成余震序列,并进行系统检验,证实该方法产生的余震序列满足G-R频次关系。模拟生成的余震震级数据既有助于增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现实性,也有助于丰富地震应急宣传产品,提升地震部门的履职能力。

  • 标签: 地震序列 G-R关系 余震震级模拟 反函数法 随机数
  • 简介:应用一款自主设计的油阻尼器进行了力学性能及简支梁桥减振试验研究。通过用FCS-250kN电液伺服控制作动器对油阻尼器进行加载试验,得出油阻尼器阻尼系数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油阻尼器具有十分理想的速度相关特性,F矿图形在一定工作速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经过与典型实际桥梁的质量、刚度、频率以及初始阻尼比的组合计算,典型公路、铁路简支梁桥安装本油阻尼器后,在线弹性阶段可实现结构总体阻尼比在5%-20%之间可调:在强地震作用下,可实现梁体滑移限位,避免落梁,确保强地震后桥梁的可通行性。因此,油阻尼器在我国中小型简支梁桥抗震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油阻尼器 防落梁 阻尼系数 作动器 桥梁抗震
  • 简介:获取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位移量、位移场以及分析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可能造成的地表最大位移量,并将以上参数如何应用工程设计是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学界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的地表最大位移量估算方法和断裂位移场的解析计算,对于线性工程进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指标的有益补充

  • 标签: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位移量 位移场
  • 简介:对重庆地震台BBVS-120、KS-2000地震计进行系统性能分析,通过噪声功率谱、标定数据、地震波形对比分析,对2套观测系统的差异进行探讨,希望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仪器的维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BBVS-120 KS-2000 系统性能 重庆地震台
  • 简介:水压致裂技术现已发展成为确定地下洞室三维原地应力状态、高压洞室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以及岩体高压透水性的可靠实用方法,并已经在核废料处置、长大深埋交通隧道以及水电站高压力洞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表明,综合测定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充分利用围岩承载力优化工程设计,对确保工程安全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 深埋地下洞室 岩体承载力
  • 简介: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地强夯效果检测中,较常规静力学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检测的人工地震勘测方法。本文以漳州后石电厂填海造地的强夯效果检测为例,给出瑞雷面波检测方法在强夯效果检测应用的技术途径、技术方案,并对检测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瑞雷面波 瑞雷波速 强夯检测 承载力基本值 地基变形模量
  • 简介:将兰州台的VSQ与CZB-1仪的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VSQ的观测资料的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的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V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的映震能力比VSQ强。

  • 标签: 倾斜仪 地震观测资料 潮汐因子 相位滞后 映震能力
  • 简介:本文尝试使用了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解码和仿真研究,阐述了用该语言实现EDAS-C24数字测震仪实时数据流的解码过程,提出了在G语言下利用数字滤波器逼近模拟积分器及模拟微分器响应实现对解码数据实时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设定频带宽度,比较了设计的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频带内,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是一致的,仿真的精度是理想的,成果已经在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的地震互动区部署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 标签: LABVIEW G编程语言 测震仪 实时数据 解码 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