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带暗支撑短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力学模型。运用DRAIN2D+程序,对带暗支撑短剪力墙结构及普通短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二者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表明,带暗支撑短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小于不带暗支撑的普通短剪力墙结构。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短肢剪力墙 暗支撑 弹塑性 地震反应
  • 简介:我台以《提高763地震仪的抗干扰能力》为课题,在基建完成后,对763仪器重新进行安装调试,对仪器的连续线及耦合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处理。投入运行工作两年来,记录效果较好,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 标签: 763地震仪 地震观测 抗干扰
  • 简介: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诏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诏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断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诏断裂带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 标签: 长诏断裂带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地震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809180734241116°25′25°54′116°24′25°55′长汀铁3952Ⅴ小震群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长汀县铁乡芦地村的石元头一带,在微观震中的西北方向3公里处(见图11-1)。二、地震烈度分布通过对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石城等地的8条路线、37个调查点的考察,勾划出39级主震的烈度分布图(图11-1)。图11-1 1988年9月18日长汀铁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极震区。Ⅴ度等震线东抵长汀的黄田、坑尾,西至芦地村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震基本参数 1988年 长汀 小震活动 烈度分布
  • 简介:应用双向差分分析方法对青海地区5级以上地震、中国大陆西部、南北带及全国范围内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该方法对5.0级以上中强震的趋势判定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双向差分模型 地震趋势预测 青海 中国大陆 模型检验
  • 简介:763周期地震仪1997年起取代基式仪,承担我国一类合网对国内外地震的监测和对外观测资料交换任务。本文介绍了我台763周期地震仪的震相记录特征,有利于台站对震相的分析,提高对外资料交换和大震速报水平。

  • 标签: 763长周期地震仪 震相记录特征 极远震
  • 简介:在进行长输埋地管道振动台试验的过程中,针对数据信息的采集量测以及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内容包括埋地管道结构纵、横向在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受力变形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主观测断面及辅助观测断面的位置及观测断面上传感器布置的位置,在满足基本信息采集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供采用的信息采集通道进行了优化分配,由此确定本次试验的观测断面以及传感器的具体测量部位与数目。成果对试验获得成功起到了保障作用,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 标签: 埋地管道 振动台试验 传感器位置
  • 简介:孟连断裂是滇西南地区的1条区域性活动断裂。本文通过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及地震活动等对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晚第纪活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研究表明:孟连断裂晚第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晚第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8—5.1mm/a;该断裂控制着孟连、勐阿等第纪盆地的发展及演化,沿断层发生了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

  • 标签: 孟连断裂 晚第四纪 左旋走滑 滑动速率
  • 简介:本文结合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 标签: 四川省 地震应急分区 应急准备 处置要点
  • 简介:2006年华东地区地震工程院(所)研讨会于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主办,威海市地震局协办。上海市地震地质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的分管局领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有关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山东省地震局 地震工程 华东地区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威海市 工程院
  • 简介:本文通过地貌、第纪地层、钻探、槽探和浅层地震勘探等资料分析,研究了闽江断裂带第纪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闽侯一南屿断裂展布于旗山东侧山前,与五虎山北麓断裂共同组成北西向的闽江断裂带,控制了福州盆地的西侧和南侧边界;(2)闽江断裂带的活动时代从山地向平原方向逐渐变新,山地基岩内的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山前断裂多为晚更新世断裂,呈正断性质,上盘沉积速率为0.78mm/a-1.2mm/a;(3)闽江断裂带及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小震活动相对密集。

  • 标签: 闽江断裂带 第四纪地质 地貌 福州盆地
  • 简介: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 标签: 强震动记录 汶川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动
  • 简介:本文以泉州台763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为例,介绍用“一致性比测法”检测763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结果。

  • 标签: 安装调试 抗干扰能力 一致性比测
  • 简介:阿尔金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和陆内地震机理非常重要。为定量科学研究较为薄弱的阿尔金南缘断裂东段的运动学参数,我们采用航卫片的解译、野外调查、地形测绘和年代学样品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该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段断裂主要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沿线存在较多的小位移,其位移空间分布的3个明显峰值分别为4.5m、8m和13m。根据河流阶地的左旋位移和相应的地貌面沉积年龄,得到晚第纪以来阿尔金断裂东段的走滑速率约为2.7±0.9mm/a。基于所获得的定量参数,认为该段断裂向东以应变分解的形式将其应变量传递到相邻的逆冲断裂上。

  • 标签: 阿尔金南缘断裂 断裂滑动速率 应变分解
  • 简介: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县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震害显著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但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本文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开挖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平武-青川断裂在乔庄镇主城区的通过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地表调查发现的零星地表破裂和探槽下部砂砾石层出现的小尺度变形及位错现象分析,乔庄镇条带状震害加重异常现象应是平武-青川断裂在汶川地震时发生的近地表错动所致。由此联系到汶川地震的余震条带与平武-青川断裂乔庄以东段基本重合的事实,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应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 标签: 活动断裂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汶川地震 平武-青川断裂 青川县
  • 简介:明龙山-上窑断裂是一条逆走滑性质的第纪活动断裂,约68km,走向300°-315°。本文在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分段特征,初步将断裂分为明龙山、上窑、凤阳山3条次级断裂段。通过对断裂经过处的采石场进行详细追索,我们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采集了断层泥ESR样品,得到的测年结果为(243±24)ka和(126±15)ka,由于淮南地区是典型的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断层晚第纪以来活动强度较弱,这些测年结果虽不能代表断层最后一次微弱活动的时代,但可以确定断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结合前人对1831年凤台Ms61/4级地震极震区位置、等震线形态研究及本文对极震区附近断裂展布和活动性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明龙山-上窑断裂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最大。

  • 标签: 淮南地区 明龙山-上窑断裂 1831年凤台6 1/4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和定向微观分析,对断层的活动期次、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滑移特性等断层的活动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所在地区曾发生过3次构造变动事件,活动时代分别距今(11.02±0.55)万年、(9.53±0.57)万年和(7.72±0.46)万年。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兼有张裂或挤压;滑移特性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

  • 标签: 桥头集 晚第四纪 活动习性 热释光定年
  • 简介:调查了华山山前断裂中段(石堤峪-杜峪)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以来的断层构造地貌,讨论了它们的成因、特点及对断裂活动的响应关系。断层构造地貌主要包括: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洪积阶地、埋藏型洪积扇以及冲沟裂点。对各大沟峪峪口的洪积阶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微地貌测量,并在部分沟峪两侧沿断层崖陡坎及冲沟沟床布置了测线。结合T1、T2级洪积阶地位错测量结果及其14C年龄计算得到,华山山前断裂中段6000a-2000aB.P.的垂直滑动速率为1.485mm/a;2000aB.P.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3.73mm/a。最后结合野外调查与理论认识,建立了正断层作用下洪积阶地与埋藏型洪积扇的演化模式。本研究结果支持华山山前断裂是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观点。

  • 标签: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洪积阶地 埋藏型洪积扇 裂点
  • 简介:通过对新疆博—阿断裂带中东段的实地调查,发现断裂在吐鲁番盆地西南山前冲洪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右旋错动、断层陡坎、挤压隆起等与断裂活动相关的典型断错地貌。对比区域地貌面的分布和年龄,并结合测年结果,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了3期冲洪积扇,并对应3级河流阶地。实测Fan3冲洪积扇上冲沟的最大右旋位错达40.8m,其余分布在22~27m区间内,Fan2冲洪积扇上冲沟的右旋位错达26.5m,结合光释光年代样品的测试结果,得到1.8万年以来断裂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1.42±0.18)mm/a。

  • 标签: 博-阿断裂带 晚第四纪 走滑断层 滑动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