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提取地倾斜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安徽安庆4.8级、江西瑞昌4.9级等地震前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形态及多项指标超出二倍标准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出现转折,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

  • 标签: 形变观测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异常指标 金寨台
  • 简介:采用气象学上累年均值法,求取了门源地倾斜正常年变形态,然后利用形态法,对震前异常形态与正常年变形态相比较,通过震例分析,总结了门源地倾斜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和临震指标

  • 标签: 地倾斜 前兆特征 形态法 年变 门源
  • 简介:将兰州台VSQ与CZB-1仪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VSQ观测资料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V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映震能力比VSQ强。

  • 标签: 倾斜仪 地震观测资料 潮汐因子 相位滞后 映震能力
  • 简介:利用Farrell模式,结合烟台海洋洁潮汐,估算了海潮对烟台地倾斜、伸缩仪观测影响量值。有了这一数据,就可以根据烟台海潮观测资料对地倾斜、伸缩仪观测资料进行海潮影响改正。

  • 标签: 海洋潮汐 倾斜仪 伸缩仪 地倾斜 观测资料
  • 简介:利用测震数采器对昌平台CZB钻孔倾斜仪开展了100次/秒高频采集实验,记录到了可靠观测资料,其中蕴含地震信息也更加丰富。同时利用十三陵台测震资料与昌平台钻孔倾斜高频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都记录到了地震波响应,但由于频响特性差异,钻孔倾斜仪记录地震波所对应P波震相较弱;通过频谱分析估计钻孔倾斜频响偏低频,其频率上限大致在0.1Hz以内;对于一个近地震事件,钻孔倾斜响应表现出与测震仪完全不一样形态,其低频响应明显优于高频响应;对于远震,随着震中距增加,两者响应特性逐渐趋于一致。

  • 标签: 钻孔倾斜仪 测震仪 高频观测 频响性能 地震波
  • 简介:通过对陕西韩城台倾斜资料整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存在干扰源;并在排除干扰基础上采用21点斯宾塞平滑滤波方法探讨该台资料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关系。

  • 标签: 倾斜 干扰 韩城地震台
  • 简介:本文计算了福建自1992年至2004年以来倾斜EW和NS两分量固体潮潮汐因子,并进行动态组合,绘制组合动态三种特征量:ΔγEW+ΔγNS(表征扩容)、ΔγEW-ΔγNS(表征剪切应变)、ΔγEW/ΔγNS(表征介质各向异性)时序曲线图,并进行固体潮特征分析,寻找中、强地震发生前远场块体和近场块体地倾斜突变性形变异常与之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福建沿海,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主要因素;福建发生5级上中强地震、台湾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时,福建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及其动态组合特征存在明显渐进式突变性形变异常现象,异常量和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和震中距有较好对应关系。

  • 标签: 地壳形变 潮汐因子 突变性 地震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六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和动力三角翼倾斜摄影系统在云南鲁甸地震现场开展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相关工作,利用建立三维模型,分别对灾区房屋震害、滑坡、滚石、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地震灾害场景和具体灾害特征,对遥感在地震灾情精细化分析及了解灾区建筑物布局、破坏程度和恢复重建建筑现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是地震领域初次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倾斜摄影新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鲁甸地震 倾斜摄影 地震灾害
  • 简介:对银川台所使用SQ-70型石英摆倾斜格值变化作了较深入分析。一年中该台南北向格值平均变化0.160×10^-3″/mm,东西向格值平均变化0.133×10^-3″/mm,2个测向格值变化与其倾斜量、洞体室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还将格值变化对γ值影响作了分析。

  • 标签: 格值变化 倾斜仪 洞体温度 相关系数 γ因子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厦门地震台地倾斜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开发背景及主要功能、技术要点等,并通过实例展现了本系统强大图形功能。

  • 标签: 软件 数据处理
  • 简介:根据倾斜固体潮波记录曲线特性及多年工作经验,对现行观测中,调仪器时间较长或停记时间较长情况下进行校正值计算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校正值计算精度,使校正值更为合理。

  • 标签: 固体潮 校正值 SQ-70型倾斜仪 改进方法
  • 简介:系统整理分析了1983—2008年乾陵台地倾斜仪记录到暂态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4000km以内6.5级以上强震有一定对应关系。异常图像以渐变、突变阶跃、畸变及脉动为主要特征,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0-40天,主要集中在震前4天。

  • 标签: 地倾斜 短临暂态异常图像 强地震
  • 简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发现PHC管桩缺陷波形特征,并结合静载荷试验情况分析缺陷对竖向承载力影响。

  • 标签: 桩身缺陷 低应变动测 竖向承载力
  • 简介:对福建地区5个台站5套倾斜仪10年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差分分析、卡尔曼滤波和最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对该地区有意义Ms5级以上地震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地倾斜固体潮M2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46%(P=54%),差分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23%(P=42%),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30%(P=34%),最大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19%(P=37%)。

  • 标签: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 简介: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73级地震前一年左右,厦门台地倾斜E-W分量年变发生严重畸变,正常年变规律图象明显被破坏,异常出现后11个月,东山海外发生强震。该现象可以作为闽粤近海强震一个重要前兆指标

  • 标签: 地倾斜 年变畸变 东山海外地震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践,就“十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值得注意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标签: 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 应用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及基于GIS抗震防灾决策系统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