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05年日本、中国、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胺类、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硫酯类及天然类等各类抗氧剂的生产与市场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市场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2005年西欧胺类、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硫酯类及天然类等各类抗氧剂在橡胶、塑料、石油,生物燃料和润滑油工业、食品和饲料等行业的生产与市场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同时对中欧和东欧地区抗氧剂的市场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市场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05年美国胺类、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硫酯类及天然类等各类抗氧剂的生产与市场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市场
  • 简介:随着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仪器分析过程中,人工操作部分越来越少。所以仪器所处的实际状态水平,将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离子色谱仪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同一样品的分离分析,并对测量过程中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标准溶液浓度产生的不确定、样品重复测定产生的不确定、标准曲线线性拟合产生的不确定、温度变化产生的不确定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 标签: 仪器比对 不确定度 离子色谱
  • 简介:建立了计算多环芳烃水中溶解的数学表达式,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7个多环芳烃的水中溶解,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相符合.多环芳烃处于水体内体系状态能量愈高,其溶解愈小,多环芳烃中的碳氢基团越多,溶解越小.此时体系中的溶质呈单分子态,而不是聚集态.

  • 标签: 多环芳烃 水中溶解度 理论计算 数学表达式 量子化学方法 碳氢基团
  • 简介:利用水样、土壤和沉积物标准样品定值数据,建立了评估环境样品测量结果不确定的经验模型。讨论了判断模型质量的指标。用建立的经验模型估算了实际标样和能力验证数据不确定,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利用本模型计算的相对标准偏差允许限用于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行性。经验模型能帮助客户判断送检样品检测结果在临界值时能否满足相关要求。

  • 标签: 不确定度评估 经验模型 Horwitz函数 标样协作定值
  • 简介:对离子色谱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阴离子的不确定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不确定产生的因素,并最终确定了影响离子色谱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阴离子不确定的主要因素,为同类分析方法检测不确定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铝酸钠溶液 离子色谱法 阴离子 不确定度
  • 简介:对TATB及其系列衍生物进行了半经验分子轨道PM3和AM1计算,求得全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结果发现各化合物分子中C-NO2键的Wiberg键级(WCN)均小于其他C-N或C-C键的键级.实验撞击感h50%与WCN计算结果之间分别呈三阶或二阶多项式关系,相关系数r≥0.92.当WCN<0.90时,该值对撞击感影响甚微,表明属高感炸药;而当WCN>0.90时,撞击感与分子中最小的C-NO2键级WCN呈显著的线性关系,WCN增大,撞击感线性递减,符合判别感相对大小的"最小键级原理".

  • 标签: TATB 衍生物 撞击感度 C—NO2键级 1 3 5-三氨基-2 4 6三硝基苯 AM1
  • 简介:对测量血清中Na+含量的不确定进行评定。不确定的来源主要包括血清样品的消化、制备、定容,Na+标准工作液的配制过程、标准曲线拟合等引入的不确定,计算出各分量的不确定,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扩展不确定及测试结果的报告形式。

  • 标签: 血清 Na+ 不确定度
  • 简介: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Lc-HG-AFS)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砷的形态[亚砷酸(As(1id)、二甲基砷酸钠(DMA)、甲基砷酸二钠(MMA)和砷酸As(V)]。测得沉积物中以无机砷为主,且以As(V)居多。选定以1mol/L的磷酸和0.1mol/L抗坏血酸为提取液,在微波辅助萃取(功率为60w,时间12rain)下,萃取率达79.84%-91.57%,回收率在94.78%-107.6%之间。4种砷的形态在0-160μg/L之间时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6-2.3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2.20%。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

  • 标签: 砷形态 沉积物 液相色谱 原子荧光光谱
  • 简介:分析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纯镁中铅含量不确定的主要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中的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的变动性、标准溶液、试液体积、试样称量等引起的不确定分量进行了评定,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和扩展不确定。评定结果表明,测量重复性和标准工作曲线引起的不确定对总的不确定影响最大。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纯镁 不确定度
  • 简介: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量高纯氧化铟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进行评定。不确定的来源主要包括分析过程中所用的天平、玻璃器皿、标准曲线、标准溶液、试液定容体积、样品消解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分量。计算出各分量的不确定,通过合成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扩展不确定及测试结果的报告形式。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高纯氧化铟 不确定度
  • 简介:基于二阶线型微分方程的多个任意阶转向点,建立了粒子进入或跳出势垒或势井时状态波函数的连结公式,导出了粒子穿过势垒的隧道几率公式,并利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讨论了粒子进入势井时的量子化条件。该公式可合理地还原到阶转向点情况,并与早期利用阶转向点近似所推导出的公式相致。

  • 标签: 隧道几率 任意阶转向点 连结公式 量子化条件
  • 简介:微波等离子体光源是类有较强激发能力的原子发射光谱光源,主要包括微波感生等离子体光源(MIP),微波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及微波等离子体炬光源。文章分两部分,第部分介绍了微波感生等离子体光源的结构原理和性能,并对它们的技术特点和进展进行评述。低功率微波感生等离子体光源用于直接测定溶液中某些痕量金属元素是比较困难的,如Pb,Hg,Se等元素,但它已成功地与气相色谱联用用于测定C,H,O,N,S等难激发的非金属元素。高功率磁场激发的氮微波感生等离子体光源(N2-MIP),允许使用通用玻璃同心雾化器产生湿试液气溶胶直接进入等离子体核心,等离子体能稳定运行,其分析性能近似于商用ICP光源,且运行费用低廉,是有发展前景的种新型原子发射光谱光源。

  • 标签: 微波等离子体光源 微波感生等离子体光源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 评述
  • 简介:以3,5-丙酰氯和1.0代以氨为核的星型聚酰胺-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类结构新颖的受阻酚抗氧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新型抗氧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3,5-丙酰氯)∶n(1.0代PAMAM)=5∶1,溶剂三氯甲烷用量为40mL,反应时间为12h,分段升温.此条件下,产品收率在65%以上,熔点为204.5℃~206.5℃.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定新型抗氧剂的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同.该新型受阻酚抗氧剂在LLDPE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和热氧稳定性.

  • 标签: 星型聚合物 受阻酚抗氧剂 聚酰胺-胺 缩合反应 β-(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
  • 简介:原子、离子极化率和极化力,是计算分子性质的些基本参数。对于离子极化率,至今仍多使用1927年鲍林计算的欠完整的数据。原子极化率的数据更缺乏,虽然近年来有人作了些理论计算进行补充,还远不完整。极化力的表达式。尚无公认的统公式。因此,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这方面开展了些工作。

  • 标签: 力计算 原子离子 极化力
  • 简介:基于邻接矩阵和原子特征值(ti)建立种新的结构参数(^1Q),它对无机分子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并且计算简单,^1Q用于AXk(k=1,2,3,4)型卤化物的标准生成焓、晶格能、反应截面等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获得了优于文献方法的结果。

  • 标签: 结构参数 卤化物 物理化学性质 QSPR
  • 简介:利用从头算和RRKM理论研究了氟二氯代甲烷热解离动力学,并得到了套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解离通道:(1)HCl+CFCl2,(2)Cl+CHFCl,(3)HF+CCl2,它们的活化能分别为:243.3、258.9、309.8kJ/mol。研究结果表明,氯化氢消除反应和碳氯键简单断键反应是两个主要的并且是竞争的通道,三个反应通道的高压速率常数分别为k1=8.74×1014exp(-29163T)s-1,k2=7.09×1015exp(-31121/T)s-1,R3=3.87×1011exp(-37039/T)s-1,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温度和压力依赖关系。

  • 标签: 热解 从头算 RRKM理论
  • 简介:以3-吲哚甲酸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为原料合成3-甲基-1-苯基吡唑-5-基-1H-吲哚-3-甲酸酯(3),用IR、1HNMR、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为斜方晶系,Pbca空间群,a=1.09090(10)nm,b=1.61893(14)nm,c=1.81911(16)nm,α=β=γ=90.00°,V=3.2127(5)nm3,Z=8,dC=1.312g/cm3,μ=0.088mm-1,F(000)=1328.

  • 标签: 3-吲哚甲酸酯 吡唑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 简介:抗氧剂1010是最重要的抗氧剂品种。本文对国外大型生产装置和国内小型生产装置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国内外在抗氧剂1010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动态。

  • 标签: 抗氧剂1010 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研究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