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5-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苯甲醛直接反应得到一种不对称希夫碱卟啉化合物,并合成了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一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稀土乙酰丙酮卟啉配合物结构,稀土离子与乙酰丙酮两个O原子和卟啉4个吡咯N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稀土离子位于卟啉平面的上方.

  • 标签: 卟啉 希夫碱 稀土卟啉配合物
  • 简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相图法、荧光偏振法以及共振瑞利散射法多光谱技术溶菌酶(Lysozyme)变复性特征进行表征,分析溶菌酶变复性机理,构建其变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变性过程溶菌酶分子体积变大,结构松弛,变性速度快,不存在中间态,符合"二态模型";复性过程变性溶菌酶分子体积变小,结构紧缩,复性过程慢,且存在中间体,符合"多态模型",说明了溶菌酶复性过程比其变性过程复杂.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变复性条件下,溶菌酶不对称变复性机理,为溶菌酶分子结构分析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溶菌酶 多光谱法 机理 变复性 动力学模型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一系列三亚吡嗪为中心有机共轭分子二阶NLO性质和电子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变化、相对数目及共轭桥性质对研究分子极化率及二阶NLO系数都有较大影响.当研究分子甲氨基为供体、三氰基乙烯为受体、并以C=C双键为共轭桥时,显示了较大二阶NLO活性和良好透光性优化.该系列分子在NLO材料领域有较好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三亚吡嗪 二阶NLO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利用C-O键上C原子电荷Qc和分子所含C原子个数Ⅳ作为醇分子结构描述符其沸点巩、在水中溶解度Sw及辛醇/水分配系数(k)进行了QSPR研究.Qc计算采用Chemoffice8.0中MOPAC-AM1量子化学法,容易获取,表征了醇分子同分异构体之间结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醇分子Tb,-lgSw,lgKow都随分子所含C原子数Ⅳ增加增加,随着C-O键上C原子电荷Qc增大减小,复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MOPAC-AM1方法计算量化参数Qc用于与脂肪醇水溶解性关联优于分子连接性指数.

  • 标签: 量子化学参数 AM1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辛醇/水分配系数
  • 简介:合成了2种不同钒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4PMo11VO40和(HGly)4PMo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PMo11V和Gly-PMo11V),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其进行结构表征.这2种化合物为效应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其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PMo11V和Gly-PMo11V酪氨酸酶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0.522和0.447mmol/L.其中,PMo11V酪氨酸酶抑制过程属可逆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2.629mmol/L,Gly-PMo11V酪氨酸酶抑制属不可逆抑制.综合比较,Gly-PMo11V蘑菇酪氨酸酶抑制效果优于PMo11V.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甘氨酸 酪氨酸酶 抑制机理
  • 简介: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双亚甲胺席夫碱为配体双核吡唑铜配合物[Cu2L(PZ)](L=双甲亚胺三阴离子,由1-苯基-3-甲基-4-甲酰吡唑和1,3-二氨-2-丙醇衍生而成;PZ=吡唑阴离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讨论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金属铜配合物磁交换耦合常数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方法(B3PW91,B3LYP,B3P86和PBE)及3种单一密度泛函方法(BPW91,BLYP和BP86)计算结果都能与实验值符号一致,且B3P86方法所得到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单一密度泛函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与实验值吻合程度不好.同时采用B3P86方法计算所得交换耦合常数Jab基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能量劈裂.

  • 标签: 席夫碱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对称性破损态
  • 简介: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Keggin型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化学式为(Hpydz)Na[Co(pydz)4(H2O)2][SiW(12)O(40)]·3H2O(pydz=pyridazine).单晶X-射线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Keggin型多阴离子与钠离子连接构筑成三维孔状结构,其中钴-哒嗪阳离子有机基团作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存在于三维孔道结构中,构筑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9377(2)nm,b=1.6788(2)nm,c=1.7680(2)nm,α=90°,β=98.612(3)°,γ=90°,V=5.68651nm3.

  • 标签: 多酸 三维结构 晶体结构 客体分子
  • 简介:通过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聚乙烯吡啶树脂(WH-08).研究了WH-08树脂在不同温度、pH及盐浓度下苯甲酸吸附效果.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等温线;WH-08树脂苯甲酸吸附行为是氢键所致,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且能够自发进行.在无机盐存在下,与大孔弱碱树脂D304和强碱性树脂D206相比,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性能几乎不受无机盐影响.

  • 标签: 聚乙烯吡啶树脂 苯甲酸 吸附 热力学 无机盐
  • 简介:通过DSC和同步辐射WAXS技术测定了结晶温度iPP和TMB-5/iPP结晶行为影响.结果表明,随等温结晶温度升高,iPP总结晶度变化不大,但是β晶型含量降低同时α晶型含量增加.TMB-5是一种具有温度依赖选择性成核剂,当等温结晶温度高于140℃时,含TMB-5成核剂iPPβ晶型含量急剧降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TMB-5iPP结晶行为影响机理.

  • 标签: 等规聚丙烯 Β成核剂 结晶温度
  • 简介:借助Box-BehnkenDesign,选取PTFE乳液聚酯纤维LD550进行表面改性,考察浓度、温度和时间改性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适宜条件为PTFE浓度15%、温度99.5℃以及涂覆时间18h.适宜条件改性样断裂强力保持率提高了约9.89%.

  • 标签: BBD 聚酯纤维 表面改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研究了石墨烯中单空位缺陷铂原子(Pt)催化解离O_2分子影响.计算发现O_2分子首先通过[2+1]或[2+2]环加成作用吸附在单空位缺陷石墨烯为载体Pt上(Pt-SV),并以不同路径进行解离,吸附能分别为-158.23和-152.45kJ/mol.由于石墨烯片上单空位缺陷存在,O_2分子更容易吸附在单空位缺陷处Pt上,并且O_2在Pt-SV上解离能垒(130.25kJ/mol)也明显比在Pt-pristine上解离能垒低(76.23kJ/mol).因此石墨烯上单空位缺陷存在提高增加了Pt催化能力.

  • 标签: 单空位缺陷石墨烯 密度泛函理论 催化 O2
  • 简介:用简单可行方法合成了功能化石墨烯(GNSPF6)和磁铁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并进一步研究了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它们吸附亚甲基蓝(MB)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和温度增加其吸附量也随之变大,从而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因为GNSPF6吸附过程只用了不到20min时间,所以吸附是高效.用经典准一级反应、准二级反应和粒内扩散模型其吸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从结果可以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描述吸附过程.采用传统Langmuir,Freundlich和L-F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模拟分析数据,在20℃时,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模拟分析得知GNSPF6和RGO-Fe3O4MB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4.4和118.4mg/g.

  • 标签: 石墨烯 磁性 亚甲基蓝 吸附
  • 简介: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咪唑基苯甲酸镉配合物Cd(C10N2O2H7)2·H2O(1)和Cd2(H2O)5(C10N2O2H7)(C9O6H3)·4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1.3895(5)nm,b=1.6654(5)nm,c=0.8282(5)nm,V=1.9165(15)nm3,Z=4,R1=0.0263,wR2=0.0793;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02nm,b=1.7511nm,c=1.2557(4)nm,β=114.819(6)°,V=2.7346(14)nm3,Z=4,R1=0.0573,wR2=0.1667.

  • 标签: 均苯三甲酸 对咪唑基苯甲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用5-硝基水杨醛与乙二胺缩合,制备了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Co(Ⅱ)在80℃水浴中搅拌回流1h,分别形成草绿色和朱红色沉淀,合成出了2种新型Schiff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等分析手段,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组成、结构确定,热稳定性强,荧光光谱数据证明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荧光性质.用蛋氨酸光照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生物活性,配体生物活性较低,但形成配合物后活性大增,说明配合物超氧离子自由基有很强抑制作用.

  • 标签: 5-硝基水杨醛 SCHIFF碱 生物活性 荧光性质
  • 简介:给出了使用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时遇到一类问题-六氟锗乙烷分子F3Ge-GeF3基态构型随计算积分精度不同改变,即GAUSSIAN程序中计算积分精度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例子。

  • 标签: GAUSSIAN程序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积分精度
  • 简介: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CH”/N杂原子取代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BTD)电子性质、光谱性质以及电荷传输性质影响,为新型有机发光材料设计与合成提供了可靠理论基础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态和激发态,与母体分子相比,“CH”/N取代同时降低了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能量.而且,与母体分子相比,“CH”/N取代衍生物能隙升高.“CH”/N取代使母体分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了蓝移,并且使发射光谱振子强度增大.“CH”/N取代衍生物具有较小空穴重组能,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材料.

  • 标签: 有机电致发光 2 1 3-苯并噻二唑 电子性质 光谱性质
  • 简介:运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Co2+槲皮素(Quercetin,Que)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结合作用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二者结合作用减弱因素.Co2+存在使Que与BSA作用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但Co2+没有改变二者猝灭机制,仍为静态猝灭.Co2+与Que竞争作用及BSA-Co和Que-Co复合物形成,抑制了Que与BSA结合.

  • 标签: 槲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Co2+ 结合作用
  • 简介:给出了使用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时遇到一类问题———六氟锗乙烷分子F3Ge—GeF3基态构型随计算积分精度不同改变,即GAUSSIAN程序中计算积分精度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例子.更多还原

  • 标签: GAUSSIAN程序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积分精度
  • 简介:合成了叔丁基杯[6]芳烃(H6L)及叔丁基杯[8]芳烃(H8L′)与稀土RE(La,Sm和Tb)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配合物高山红景天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iKuhn)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porumSchlecht)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H4L)(DMF)4(OH)]·H6L和[RE(H6L′)(NO3)(DMF)4]·2DMF(RE=La,Sm,Tb;H4L为电离出两个H+H6L;H6L′为电离出两个H+H8L′).配合物这两种真菌均有较好抑菌效果,浓度高则抑菌能力强,杯[8]芳烃稀土配合物抑菌能力杯[6]芳烃稀土配合物强.

  • 标签: 稀土 对叔丁基杯芳烃 配合物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