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电气系统扮演着十分关键性的角色,其主要为人们提供相应的电气服务,而电气则是整个电气系统的附属性设施,其主要保护、调节、监测与控制一设备,确保一设备可以正常而高效的运行。在电气设备体系中,系统是重要组成部件,其对整个电气系统运行情况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此,在本文中,针对电气故障及处理措施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 标签: 电气系统 二次回路 故障 处理
  • 简介:摘要雷达用来实现对民航客机的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随着航班流量的不断增长,常规A/C模式雷达无法满足空中交通管理的要求。近年来,华东地区投产了多部西班牙Indra公司生产的S模式雷达,本文首先介绍了S模式雷达性能上的优点,之后针对南昌生米雷达站Indra雷达的故障实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二次雷达 S模式 故障
  • 简介:摘要空管雷达信号如果信号的输出出现中断等故障,会影响空中交通,本文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的基本情况以及雷达的反馈系统,以及驻波比的详细介绍,并且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故障情况作详细解析,并对于故障处理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空管二次雷达 信号输出 驻波比
  • 简介:摘要为实现高压开关设备电路电阻的量值溯源需要,并作为智能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智能高压开关设备的发展严格遵循技术的基本要求,并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中。本文阐述了高压开关设备导电回路电阻的量值溯源路径的研究现状及技术特征,指出了高压开关设备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 标签: 高压开关设备 导电回路电阻 量值溯源路径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8年8月的14号TC“摩羯”和18号TC“温比亚”进行了对比分析,侧重于路径转向从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动热力特征、地形等方面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指示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博弈和相互作用,是造成两台风转向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乌拉尔山附近的东移低槽和强冷空气的作用向下游传递,使得河套低槽的东移阻挡加强,即中高纬度系统东移,配合副热带高压的减弱东退是台风转向的主要因素。同时,50°N以北的阻塞高压形成高压坝的阻塞形式对北上台风的受阻停滞也有明显的作用。(2)河套区域北风的加强、副高边缘低值系统的位置以及台风倒槽相对于副高脊线的偏北程度等都对台风的转向方向及角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相近的另一个台风的存在及作用也会对台风的转向有一定的影响。(3)台风中心是朝着偏暖的方向发展移动,而且暖区的位置以及温差的大小也能指示出台风转向方向和台风移动速度的快慢。受自身旋转的影响,台风位置的偏北程度影响台风路径的偏离程度。地形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台风路径。(4)在台风定位和追踪台风移动路径方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台风路径 转向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浙江省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2018年2月19日的一大雾过程进行机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实际上是由平流雾和锋面雾共同影响而成,锋前倒槽的暖湿气流增强为大雾提供了环流条件,而近地面层的稳定层结和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是锋前平流雾形成的主要因素。弱冷锋从海上扩散,与内陆沿岸构成南北向的冷暖交汇带,形成了锋前雨雾。两次大雾的共同影响,使得大雾持续时间较长,对飞行带来一定影响

  • 标签: 机理分析 平流雾 锋面雾 水汽通量散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一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引发的思考。气象服务的一个重点作用是为“三农”服务,其中预防气象灾害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汾阳核桃产业每隔几年就会有一冻害过程,为此我们抓住这次气象灾害天气过程,利用近几年形成的气象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地方气象防灾减灾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最后灾害还是不可避免的形成,但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气象服务 多部门联合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FNL(格点分辨率为1°×1°,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阿坝州所有区域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及micaps实况数据资料,通过天气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的方法,对阿坝州2016年7月4日夜间至7月6日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西南气流造成的,由于高低空切变影响,西北气流与西南气流共同控制了整个阿坝州,从孟加拉湾和南海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发生时,阿坝州西南部处于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水汽辐合带内,这使得暴雨区外围的水汽迅速向暴雨区集中,保证了持续降水所必须的充足水汽供应,且强降水区与水汽辐合区基本一致;在降水区对应低层为强辐合、正涡度,存在气旋性环流;高层为辐散、负涡度,存在反气旋性环流,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上下层配置,有利于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加强了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6年8月一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ECP1*1资料以及FY2G卫星逐小时TBB资料,对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584脊线前部为本次暴雨提供了有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本次过程红外亮温TBB在-8℃以下低值区域内出现短时强降水,根据亮温演变来看,云从南部山区向北移动过程中发展,造成暴雨天气;和田上空水汽幅合较强,假相当位温低值中心,大的强天气威胁指数以及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叠至区域与本次暴雨出现区域对应较好。

  • 标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暴雨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等,对出现在高安市2017年6月24-25日发生的一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200hPa高空急流、500hPa槽线、700hPa和850hPa切变伴随着西南急流(高安市处在急流轴上)以及地面维持锋面辐合。本次大暴雨天气主要源于暴雨对流云带,由云带上若干对流云团持续经过高安形成连续降水而形成。ABC对流云带的合并为暴雨对流云带的形成机制。

  • 标签: 高安市 大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摘要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EC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EC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9至7月2日北疆阿勒泰一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hpa南亚高压逐渐向双体型调整后东西震荡,西太副高稳定维持;200hpa高空急流;500hp里咸海脊推动中亚低槽东移北收同时受到下游脊阻挡,是此次大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2)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水汽外,低槽南伸北收,槽前强劲的西南气流带来孟加拉湾的大量水汽,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3)700hPa暖湿风切变,高空辐散,底层辐合,整层较好的垂直运动条件,这些都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 标签: 暴雨 短时强降水 环流背景 水汽输送 强对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17~20日阿拉山口市的连续性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阿拉山口的降水天气主要特征是降水强度弱、降水范围广、降水分布不均匀,持续时间较长;受到高空急流的影响,阿拉山口属于上升运动区,暖湿空气上升,干冷空气逐渐下沉,促进了地面风速的增加,对于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乌拉尔山脊东移北伸的过程中,高纬度上的低涡强度不断降低且逐渐南压,随后同南支槽合并,进而对阿拉山口市产生影响。南支槽携带的暖湿空气与北支槽携带的冷空气,在阿拉山口市上空交汇,进一步推动了降水天气的出现;阿拉山口市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方路径的水汽输送,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阿拉山口700hPa处有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大值存在,再加上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对于连续性降雨的出现较为有利。

  • 标签: 降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阿拉山口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年7月5-7日发生于甘孜州的一强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主要是在地面弱冷空气以及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卫星云图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路径和本次强降水落区保持对应;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局部区域强降水临近预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甘孜州 强降水 天气影响 物理量 对流云团
  • 简介:摘要2017年2月19日—20日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出现长达22个小时的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降雪实况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高空槽逐渐向东移动,西南气流开始影响并控制乌鲁木齐市,其上空大气层结的稳定性比较差,为强降雪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位于乌鲁木齐上空,再受到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导致水汽由高湿区域进入到低湿区域,促进水汽通量辐合,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持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乌鲁木齐 强降雪 天气形势 物理量诊断
  • 简介:摘要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界之地,东西海拔差异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古语有云“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常出现强降温天气,当冷空气强度够强时,将会造成倒春寒,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畜牧业和一些经果林作物生长影响极大。本文将对发生在2018年4月的两强降温天气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冷空气影响路径、冷空气强度、冷空气造成的天气变化开展分析研究,以期得出冷空气影响的变现特征,为预报员开展短期天气预报,长期趋势预报提供依据。

  • 标签: 毕节市 冷空气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当然我国的电气行业也是如此。电气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它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样变电站在电气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变电站电气一安装由于很多原因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保证电气安装的质量,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变电站电气一安装的质量进行好相关的控制并找到相关的技术措施来促进电气的更好安装。所以本文就对变电站电气一安装的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变电站 电气一次安装 质量控制 重要性 技术措施
  • 简介:摘要采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沸石负载的TiO2臭氧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负载型TiO2催化剂的晶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沸石为载体时,TiO2以纳米颗粒的形态分散在载体表面,反应溶液的PH值直接导致了形成的TiO2晶相,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浓度0.1mol/L~0.82mol/L,形成的晶相为金红石。同时酸的种类及、无水乙醇的加量入对晶相形成关系不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飑线 雷暴大风 触发机制 雷达回波 NECP资料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取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发生于新疆巴州2016年4月30日至5月1日的一沙尘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呈“2槽1脊”型。西西伯利亚低槽的不断发展,地面冷锋的持续东移,冷空气爆发南下,为本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十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南疆热低压呈强盛发展态势,温度以及气压梯度增强,构成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气压场形势,与较强的低空偏东急流相配合,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机制。

  • 标签: 沙尘暴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着重从环流形势、中尺度分析、物理量诊断等角度针对2015年8月3—5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了雷雨天气对航空飞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雷雨天气飞机安全飞行措施。结果表明此次强雷雨天气是一较为典型的低槽冷锋天气过程,低层径向切变线、低空急流与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为强雷雨天气创造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西南低空急流确保了该地区雷雨天气过程具备充足的水汽输送;雷雨天气发生时济南上空位于正涡度区域内,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形势为强雷雨天气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雷雨天气发生时往往伴随有大雨、大风、雷击、冰雹等现象,对航空飞行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强雷雨天气条件下的低能见度、强下沉气流及雷电都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飞机飞行安全,以推动航空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 标签: 济南市 强雷雨 环流形势 中尺度 物理量 航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