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转向台风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两次转向台风的对比分析

虎莹

(河南省周口市气象局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8年8月的14号TC“摩羯”和18号TC“温比亚”进行了对比分析,侧重于路径转向从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动热力特征、地形等方面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指示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博弈和相互作用,是造成两次台风转向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乌拉尔山附近的东移低槽和强冷空气的作用向下游传递,使得河套低槽的东移阻挡加强,即中高纬度系统东移,配合副热带高压的减弱东退是台风转向的主要因素。同时,50°N以北的阻塞高压形成高压坝的阻塞形式对北上台风的受阻停滞也有明显的作用。(2)河套区域北风的加强、副高边缘低值系统的位置以及台风倒槽相对于副高脊线的偏北程度等都对台风的转向方向及角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相近的另一个台风的存在及作用也会对台风的转向有一定的影响。(3)台风中心是朝着偏暖的方向发展移动,而且暖区的位置以及温差的大小也能指示出台风转向方向和台风移动速度的快慢。受自身旋转的影响,台风位置的偏北程度影响台风路径的偏离程度。地形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台风路径。(4)在台风定位和追踪台风移动路径方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台风路径;转向;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1台风移动和降水实况对比

2018年8月7日14时1814台风“摩羯”在西北太平洋、冲绳岛东南方生成,先向东北后向西北方向移动,最后在14日05时到达商丘北,移出河南省。2018年8月15日08时1818台风“温比亚”在冲绳岛西北侧生成,然后一路向西西北方向移动,并在18日23时在驻马店老王岗乡停滞,移动方向由西北转至正北方,随后转向东北方向,经过驻马店、周口,在19日17时到达商丘市,最后在19日20时移出河南。对比登陆后的两次台风路径,摩羯的登陆点偏南,路径一直略微向北偏移,而温比亚的路径西西北方向相对较为稳定;而在路径转向方面,摩羯转向角度偏小,温比亚转向角度较大而且有明显的停滞现象。

1814台风“摩羯”由于路径偏东,经过河南的时间段较短,因此对河南省影响较小。此次过程降雨以小-中雨为主,强降水较为集中在东部地区,全省有14个站雨量大于100mm,21个站雨量大于50mm,其中最大降水量在商丘刘河149.5mm,小时雨强最大为45.6mm/h。1818台风“温比亚”由于在河南境内滞留时间比较长,造成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17日20时至20日07时累积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增,其中最大降水中心在睢县509.8mm,最大雨强出现在虞城沙集111mm/h;有8个县站突破建站以来日极值,7个站突破建站以来八月同期历史极值。通过两次台风对比,可以看出台风“摩羯”由于在安徽淮南境内提前北上转向,对河南影响较小;而台风“温比亚”由于在省内驻马店停滞并向东北转向,才造成河南省东部的超历史极值的一个暴雨灾害。

2环流形式及演变特征

2.1环流形式

在8月13日08时TC“摩羯”500hPa图上(图略),乌拉尔山以东有双低涡,随着低涡的合并加强,新疆北部的低槽携冷空气缓慢东移,贝加尔湖以东有阻塞高压,40-50°N之间多波动,河套北部有低槽发展。东部副热带高压在13日08时至13日14时有明显的西进,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在进入安徽时,受西进的副高影响,台风倒槽略向西北倾斜。同时14时河套北部的低槽也受其影响向西移动,并受到新疆北部低槽的阻挡。副高和低槽形成对峙局面,20时副高有明显的东退,此时台风中心在安徽境内,相对于副高脊线位置偏南,使得台风由西北转向偏北方向。

东欧平原有一横槽,横槽缓慢转竖,使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弱脊东移,50°N以北贝加

尔湖以东和鄂霍茨克海地区有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相伴出现,北面阻塞形势形成并相对稳定。在此条件下,北上台风深入内陆易受阻停滞。东部副热带高压在18日14时至18日20时有明显的断裂减弱,位置略微东移,同时河套北部的低槽受弱脊的阻挡,携带冷空气与副高形成对峙,使得20时前后中心深入到驻马店的台风在左右夹击而且北部受阻的形势下,造成一定程度的停滞。由于此时台风倒槽相对于副高脊线位置较为偏北,虽然断裂副高随后略微加强,但在河套低槽的阻挡下,中纬度高压带略微北移的影响下,最终台风中心还是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迫使副高形状被挤压的略向西南伸展。

2.2风场演变

13日08时自下而上,各层倒槽位置依次自东向西分布排列。20时台风进入转向关键区,各层台风倒槽的东南风向偏南或西南方向转变,东北风向偏北方向转变。而且此时16号台风“贝碧嘉”在澳门沿海附近,位于“摩羯”的南偏西方向并向西移动,其北侧不断从海洋上抽吸偏东气流,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也使TC“摩羯”加强了北移的分量,减弱了西移分量。

TC“温比亚”的倒槽位置更偏北,而且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带位置更偏东,台风总是向低值方向移动或扩展,所以在预报台风路径的偏离程度方面需要注意,当台风受到阻挡时,低值系统的位置可能是台风偏离原来路径的引导或目标方向。而且台风在登陆华东期间受大尺度引导气流的影响要大于登陆华南期间,因此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TC“温比亚”比“摩羯”在发生转向时,向东偏离的分量更大,转向角度更大。

2.3冷空气活动及变温场变化

台风的移动路径有朝着东北部偏暖区域的特点。并且“温比亚”各层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而且和“摩羯”对比起来看,河套地区扩散南下的冷空气,是阻止台风倒槽继续西移,并迫使其东退的一个原因;同时温比亚台风的暖区更偏向东北方向,而且温差没有“摩羯”的大。“温比亚”移动路径更偏东北,转向角度更大,而且“温比亚”有停滞现象没有“摩羯”移动速度快,这和两个台风的移动特点也是非常吻合的。

3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

3.1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温比亚”台风有向云区稠密的地方移动的特点,而且台风如果呈“9”字,将向西移,这是台风主要受东风环流的作用结果,台风如果呈“6”字,将北上转向,这是主要受西风环流的作用。摩羯具有同样特点。

3.2雷达资料分析

台风登陆后,随着一路向西北移动,强度已经逐步减弱。在进入驻马店雷达的可视范围内时,台风已经显现出无眼状态。一般而言,强台风多数出现同心双套圆眼和圆心眼,中等强度的台风则呈现椭圆形眼和半圆环眼,弱台风则多数出现破碎眼、不规则眼或无眼。台风眼壁回波在雷达图上显现出一层层的螺旋形雨带,这层层雨带也是由单体组成,绕着台风眼的位置从新生到消亡作反时针切向运动,并相对于台风眼向外扩张。忽略台风因为移动离测站远近不同,而造成的在可视范围内的回波强度变化,单从螺旋雨带中较强回波旋转方位对比来看,a、b、c、d四张图依次方位从西西北向西北转变,最后转为东北方向。因此,利用台风眼壁回波中强回波带或是特别强的小块回波区,亦或是略为不同的两条回波带的交叉点的位置变化,来追踪台风的移动方向变化可以发现台风转向的一些预示。因此,雷达回波特征对台风路径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敏,赵培娟,李保生,苏爱芳,吕小平.影响河南的登陆台风分析[J].河南气象,2002,2:14-15

[2]韩晖.近5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第一作者简介:虎莹(1979-)女,回族,河南周口人,本科,高工,从事灾害性天气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