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的空间特征与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密切关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但随着武汉湖泊时代性转变,尤其是中心城区湖泊园林化比例提升,环湖开发力度空前,城外湖相继转变为城中湖,郊区湖泊工程化景区化增多,今后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必将出现不同空间策略。中心城区公众参与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参与重心将在共治共享,从"护岸"转向"护水""利生"、"利民";新城公众参与湖泊共建共治将成为热点,力避中心城区湖泊老路,"护岸"与"护水"是当务之急;远城区则重在唤起本区公众参与意识,以点带面。

  • 标签: 武汉 湖泊治理 公众参与 城市化 新城 湖泊眼
  • 简介:中古时期中原王朝或河西地方政权皆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都根据自身的实力条件或迟或早经营西域,这既是争正统的需要,也是实际利益的需要.中原王朝地方政权都采取“恩威并用”的方式经营西域,具体做法是:经济上优惠、政治上拉拢、文化上宽容、军事上镇压.中原王朝地方政权大多还在西域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建立郡县,以此作为经营西域的牢固的根据地.而中原政权不稳定,或统治者的认识局限性或错误决策,都影响了西域的稳定与治理.

  • 标签: 中原王朝 西域 治理 经验 教训
  • 简介:准噶尔汗国在亚洲内陆的统治扩张对清朝西北疆域的开拓治理具有深远影响,为其留下厚重的历史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准噶尔汗国疆土为清朝所继承,极大地拓展了清朝的西北疆域;亚洲内陆臣属于准噶尔汗国众多部族和政权转而成为清朝藩属,形成清朝西北宗藩体系;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回部的众多政策措施为清朝稍作变革而沿袭,成为清朝治理新疆的参照依据.

  • 标签: 准噶尔汗国 清朝 西北疆域 藩属 治理政策
  • 简介:西湖地理坐标为东径120°10′、北纬30°15′,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千余年来久经高度开发的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这成为西湖湖水富营养化的宏观背景。西湖是一个城市湖泊,水域面积5.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5米,蓄水量约933.9万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米。

  • 标签:
  • 简介: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是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出现早期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在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5-2015年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与此同时,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领域.本文在尽可能全面搜集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又分析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方向.

  • 标签: 当代中国 西藏治理研究 综述
  • 简介:本文以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其2004~2009年的非均衡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键性公司治理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股权结构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前五位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性质的交互项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旅游类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影响因素 非均衡面板数据 公司治理
  • 简介:西藏治理研究历来为我国学界和政府所重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有关研究更是如此,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下面就近30多年来西藏治理的研究做一初步梳理,试就其主要研究成绩、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的方面加以探讨,以更好地明确今后研究的重点,更好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 标签: 西藏治理 综述 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
  • 简介:为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日照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问题,重新审视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梳理日照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雷同、文化缺失和产业融合度差;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新理念:新资源观、新空间观、新产品观、新产业观新主体观;并从业态、经营、机制模式四个角度,围绕创新发展理念、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日照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策略,以期促进日照乡村旅游大发展。

  • 标签: 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日照
  • 简介: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度假区治理结构及其类型,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揭示了度假区治理结构的适应性调整过程。研究表明,中国度假区发展是地方性行政经济的产物,地方政府是我国度假区发展中最重要的行政权利主体,度假区治理结构的类型构成则是地方政府内部不同行政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结果。十多年来,我国度假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路径主要表现在管委会实际受权变化管委会制度逐步向传统行政管理制度复归,这是我国度假区对发展环境不适应,进而在制度层面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

  • 标签: 度假区 治理结构 类型 变迁
  • 简介: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理论价值,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创新工程“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项目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以及军事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改革开放40年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结合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问题意识,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和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理论价值。会议大体围绕两个领域的问题来展开:一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边疆治理边疆理论的相关研究。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边疆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
  • 简介: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也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同时在宣扬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整洁干净良好的环境秩序,这样才能使城市品味更高,旅游市场更宽广,赢得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否则,将适得其反。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市场 历史文化 平遥古城
  • 简介:治理概念本身意味着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突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强调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法治责任.在新疆南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人口、民族、宗教等特殊因素,加之暴恐事件频发,存在着现代化进程下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对南疆社会治理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南疆地区产业发展、反贫困援疆等方面着手,从南疆地区人口居住格局、族际关系、宗教管理、基层组织等方面讨论社会治理的效果,成果相当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国家战略与南疆治理特殊性的关系,以及南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三个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新疆南疆地区 现代化进程 社会治理
  • 简介:区域文化的多元性交合性,造成了文化形象认知和文化定位的困境。如何以统一的理念,深度解构挖掘区域文化生态的形成肌理要素特征,是进行区域文化定位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解构重构的方式,诠释了南京市建邺区的文化意象,提出了“和平、优雅、开放、远见”的文化定位,以提升对于建邺新城区的文化认知与区域发展形象定位。

  • 标签: 文化地理 文化意象 文化定位
  • 简介:半山陋室约皓月,烹茶携壶待知己。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活跃的符号,她并不单调,在包容开放中,又不失厚重内敛。茶文化丰厚独特,“”便是这个文化中的一个品格。茶与水相容,茶与壶相养,就是对“”的不同演绎。因此,品茗之人自会寻找心中的唯一,一把紫砂或许就是情有独钟的不错选择。握—把紫砂壶,氤氲中思绪飘远。此刻的“”,是态度,亦是腔调。

  • 标签: 紫砂壶 中国文化 茶文化 品茗
  • 简介:“援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支撑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针与政策。“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注重西藏的文化建设,90年代中期“文化援藏”概念形成。近年来,中央各地市“文化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的现代化为“文化援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文化援藏”工作中增加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并以“文化援藏”配合西藏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全局观念世界眼光认识西藏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下,合理使用内地文化资源,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

  • 标签: 西藏 文化援藏 边疆治理
  • 简介:边疆治理的模型是多样的,在涉及国家和边疆的关系中,比较极端的模型是“主权共享”,即一种高度的特殊的自治权.新喀里多尼亚在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海外殖民地,1946年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之一,由于其孤悬海外,事实上是法国的边疆地区.随着当地土著居民族群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始推动新喀里多尼亚的自治,甚至采取极端的暴力活动追求独立.为解决历史上的殖民地问题和平息暴力活动,法国最终以和平协议的方式,通过宪法法律的规范,保障土著民族的平等地位,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向新喀里多尼亚移交职权,最终法国新喀里多尼亚二者之间将形成“主权共享”的关系.

  • 标签: 新喀里多尼亚 法国 边疆 主权共享 国家监督
  • 简介: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出现了若干“新常态”:城镇化速度将明显放缓,机动化将强化郊区化趋势,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住房需求将持续减少,碳排放国际压力空前加大,能源水资源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加剧。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城市空气、水土壤污染,小城镇人居环境退化、人口流失,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城镇特色历史风貌丧失,保障性住房积压与住房投机过盛并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不足。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深度城镇化建议: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防止助推郊区化;以“韧性城市”为抓手整合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树立正确的“机动化”观念;改革保障房建设运营体制,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全面保护城镇历史街区、修复城镇历史文脉;推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修复农村传统村落;研究编制城镇群协同发展规划,完善高密度城镇化地区的空间管治;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适老改造,加快推广绿色建筑;对小城镇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标签: 城镇化 挑战 策略 深度城镇化
  • 简介:随着城市成为积累的场所全球竞争的主体,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以复兴城市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揭示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特征。,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治理演化的一般进程,并借助规制理论关于积累体制规制模式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城市治理转型的实质是为了在城市尺度上使规制模式更好地适应积累体制的变化。根据这一思路,以武汉为例,分析了其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即武汉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家和湖北省治理格局的转型为其提供的空间支持,并揭示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如何通过市区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划分,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治理,以及多中心格局的构建,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积累体制的要求,从而实现城市复兴。

  • 标签: 城市复兴 复兴武汉市 武汉市例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