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对郑国渠淤灌“四万余顷”的新认识昌森《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都记有秦修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即“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把它折成市亩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秦汉时一大亩等于0.69市亩计,折今280万市亩。二是以一小亩等于0.288市亩计,折今115万...

  • 标签: 郑国渠 引浑淤灌 实际灌溉面积 司马迁著《史记》 受水面积 《汉书》
  • 简介:本文对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的传统观点进行了大胆反思,以大量事实论述了地理环境在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对人类产生、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某些决定作用,指出完全否定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应持的正确态度。

  • 标签: 地理环境 决定作用
  • 简介:在保护的前提下并受制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概念。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认识路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表现出与常规旅游资源的较大差异。对于舶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我们需要用“认识路径”这样的关键词来固化保护意识。

  • 标签: 认识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真 旅游本真
  • 简介: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时尚旅游的热点之一,也是发展旅游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也包括人文,狭义地讲,主要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目前生态旅游首选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古文物之乡”和”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山西的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生态景观

  • 标签: 山西 旅游业 生物旅游资源 喀斯特地貌
  • 简介:<正>大型人造游乐景观是本世纪兴起的新型游览娱乐行业。较早的可以追溯到荷兰人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微缩景观——马都拉丹。但只有在1955年美国第一家“迪斯尼世界”开业以后,大型人造游乐景观的建设才开始风行世界。它以现代高科技手段,配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科学幻想、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动植物世界等融汇一园,集观光、娱乐、科技、饮食、购物、住宿等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全面的服务。这些大型人造游乐景观靠近各国较大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其中有些是为弥补当地旅游资源的不足。例如新加坡,国土狭小,既无骄人的自然风光,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也较少。为此,新加坡政府把兴建大型人造

  • 标签: 旅游资源 景观 迪斯尼世界 国内客源市场 人造 参与性
  • 简介: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 标签: 文化遗产 旅游 国际法 立法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黄山旅游资源时的重要指示,强调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的本质性文化内涵,是对旅游本质的精彩阐发,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文化内涵 旅游本质
  • 简介:在当代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国际范围内中心—边缘关系结构的转变,处于当今民族国家体系当中的统合型国家在边疆治理与话语实践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统合型国家,当代中国的边疆问题具有"中时段"特征,并且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复线边疆的现实与挑战。本文从历史角度思考了统合型国家的内部生态问题,并通过对清朝边疆治理策略的分析,探讨了在继承清朝边疆"遗产"问题方面所遇到的正面和负面问题,以及如何从"我们的大清"认同成功地转变为"我们的中国"认同,并对现代中国边疆话语的重构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 标签: 统合型国家 边疆话语 清朝遗产
  • 简介:进入新千年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旅游研究中广泛讨论的热点课题。但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和界定实际上并未实现统一。本文在回顾已有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对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辨析,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作用,并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之形成的概念模型。

  • 标签: 旅游 旅游目的地 竞争力
  • 简介:国际旅游硕士是近年来国外的热门专业.本文介绍了爱尔兰国际旅游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特色,通过分析其教育方法,汲取相关的经验,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爱尔兰 国际旅游硕士 课程设置 教育特色
  • 简介:<正>旅游业作为中国目前所致力于发展的支柱型第三产业,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企业的实力,拓展旅游的市场,扩大旅游的收入等一系列课题正在深入调查和研究之中。然而,事以人为本。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才问题,而人才源于教育,忽略了教育无疑是舍本逐末。旅游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旅游业管理人才的摇蓝,其办学的思想方法与宗旨同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节拍是否和谐无疑是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旅游业的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高等教育所走过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50年代起步至70年代末的20多年中,无一所专门培养高等旅游人才的院校,因为旅游在那个年代根本没被看作为一种产业。直至70年代末改革伊始,中国才开创了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从80年代中叶起,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开始逐渐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办了旅游专业。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旅游专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竞相登场,谁也不甘落后,截止1996年底,全国共有166所高等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达25822人,本科生所占比重达到了35.5%,有14所高等院校培养旅游或相关?

  • 标签: 旅游高等教育 旅游专业 旅游企业 中国旅游业 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业发展
  • 简介:实施国际化战略是近年来旅游院校大力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推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强中外交流合作,能把学生送出国门,还要能把国际学生吸引过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管理教育品牌,提高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以研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蒙古班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酒店管理专业在留学生教育上存在的优势、可复制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吸引国际留学生前来深造夯实基础,实现院校全面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带动专业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酒店管理专业 留学生 国际化 人才培养
  • 简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大旅游时代,大旅游格局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要求,探索适合大旅游格局的旅游教育规律是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高校培养适合大旅游时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必须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提振专业信心、集中办学精力,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重点,直面格局内核、创新培养模式,夯实课程基础、提升师资内涵,强化职业素质、树立服务理念。

  • 标签: 大旅游时代 旅游高等教育 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
  • 简介:<正>一、发展概况澳大利亚的高等地理教育仅仅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20年,格里菲思·泰勒在悉尼大学办了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地理系,这以后三十年,一直是独此一家。直到1950年,昆士兰大学才设立了澳大利亚的第二个地理系。此时,它和悉尼大学两系共有教师八名。随后,堪培拉国立大学、新英格兰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地理系,到1971年,全国已有17个地理系。140名教学人员。这种增加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76年,这一年,在大学中共有终身教师197名,在高等教育学院中有135名,两类学校地理专业在校学生一共12500人。由于地理学发展方向不明,以及就业门路受到限制等原因,1976年以后,澳大利亚高等

  • 标签: 澳大利亚 高等地理教育 地理专业 高等教育学 大学生 博士研究生
  • 简介:本刊讯(通讯员陈建军)1月4日,中国教育旅游集团第十二届年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教育旅游的老总们欢聚一堂,共同谋划中国教育旅游专业领域的发展大计。10年前组建的中国教育旅游集团,可算是中国“老字号”的旅行社组织了,集团成立以来,会员单位精诚合作,团结

  • 标签: 中国教育 旅游集团 教育旅游 专业化发展 旅行社 老字号
  • 简介: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一直是西方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领域现有的综述类文献也多以国外研究为重点。随着我国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大量涌现,有必要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内容,主要包括概念体系、规划和设计、问题和对策、解说受众四个方面,并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环境解说 游客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