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理论建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实践,中国未来城市社区建设的未来理想图景是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对社区建设模式主体的确定及功能的定位,是理论构建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未来的内生型社区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党、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五大主体,各主体的角色功能应定位为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行动、市场辅助和居民参与。

  • 标签: 社区 城市社区 社区建设模式
  • 简介:以时间线索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认识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就文物原则、历史界定、空间风貌、原真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既有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系统化、动态化、人本化、多元化是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基本趋势的判断。

  • 标签: 历史街区 保护 公识性 文献 趋势
  • 简介:在1999年历经921地震后的台湾,公共工程重建的主流论述引导建筑设计思潮巧妙地与'地域主义'结合,在思维逻辑上,反省并接纳早期现代主义所拒绝的'地方'环境因子,尊重长久被忽略的常民生活模式路线;在空间形式的表征向度上,'地域主义'与城市遗产保护所追求的原真性课题不谋而合。城市遗产是台湾社会的缩影,具有多元并陈、复杂与矛盾的本质,在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讨论决策过程中,核心议题是原真性多元化修护层级的判断,此与规划设计准则的决策伦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整理归纳近十五年来台湾在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探索方向,逐步建构城市遗产调查研究方法论与保护决策之层级思维,为城市遗产保护与再生活化效益价值评估时,从中发掘具有保存价值与规划伦理决策意义的讯息,一同建构兼顾地区人文与永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论。

  • 标签: 原真性 城市遗产保护 保存伦理 再生活化效益
  • 简介:2016年第21届中国民居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1月10—13日在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学术活动,2016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为我国的民居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出您的聪明才智,特诚挚邀请您撰写论文拨冗莅会。

  • 标签: 民居文化 中国民居 建筑学院 学术活动 湖南省湘潭市 传统聚落
  • 简介:厦门与汕头侨乡近代服务业发达,并在建筑文化中有所反映,其中厦门建筑文化侧重于娱乐,以影剧院建筑为代表;而汕头侧重于商务,以旅栈业建筑为代表。这种差异源于二者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从家庭和职业结构看,厦门人口中以侨眷为重要组成的无业人口多于汕头,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促成了娱乐业建筑的繁荣。而汕头商业人口更多,无业人口较少,历年海关出入人数也多于厦门,建筑文化因此表现出更多的商务特征。

  • 标签: 厦门 汕头 近代侨乡建筑 服务业建筑文化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传统村落格局和鲜明的建筑特征。如今这座古村落虽不再有往日的繁华,但仍然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城村将以一种新的姿态续写它的历史。从历史沿革、村落选址、聚落典型空间、建筑特征四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城村古建筑群理解,为其今后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村落选址 聚落空间 建筑特征
  • 简介: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 标签: 社区生活空间质量 大数据 地学信息图谱 社区资源可获性
  • 简介: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校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出席论坛并致辞。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 标签: 经济地理学 学术论坛 河南大学 中国特色 转型发展 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