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由奉化市人民政府、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法国昂热大学主办,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等承办的“第三届中欧国际旅游论坛暨第一届中法乡村旅游研讨会”2014年6月19日至20日在浙江省奉化市举行。浙江省旅游局、法国驻沪总领馆、奉化市人民政府、宁波大学、法国昂热大学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境内外54所院校、研究机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乡村旅游 旅游论坛 浙江省 奉化市 中欧 国际
  • 简介: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30多年的纵向发展演化实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微观基础(农户、企业)、中观尺度的产业网络和宏观尺度的外部环境(制度、技术和空间)如何共同演化并决定着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变。研究发现:①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其内部基本行为主体农户与企业、产业网络、技术、制度和地域空间的演变具有协同作用、共同演化,特定的影响因素与集群网络交互作用形成了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②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网络、技术、空间和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协同演化特征,微观主体的组织创新是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及地域空间演变是微观变化的综合。③在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个别农户和企业的成功示范,又要重视地理邻近效应对整个产业网络、技术、惯例形成和空间再造的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管理实践和集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农业产业 集群 共同演化 鄢陵县
  • 简介:产业转移概念出发,对产业区域转移实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认为根据已有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中国产业转移发生情况的基本结论:①中国在整体上以及东中西部和四大板块之间只有较少的相对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中西部转入东部,资源依赖型产业从东部转入中西部。③东部地带各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较大。④东部地带各省份内部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更大。⑤不同区域尺度上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对国内产业转移实践引发的梯度理论、产业转移滞缓原因、政府参与产业转移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

  • 标签: 产业转移 实证研究 综述
  • 简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作为最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为满足皇家日常用度以及各种赉赏而提供大量的丝织品。明朝主要由设立在南京的内织染局、神帛堂、供应机房,和在苏杭等地设立的织染局承担。

  • 标签: 江南地区 织造 供奉 明清时期 生产中心 织染局
  • 简介:觅食腾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躲在小巷深处的菜街子,各种蔬菜、瓜果水灵灵的透着新鲜惹人喜爱,许多食材带着山野的气息让人叫不上名字。不经意间路过的一个小吃摊,煮出来的饵丝、炒出来的大救驾可口得让人惊奇。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经济 旅游市场 旅游景点 饮食文化
  • 简介:直升机穿越夔门,进入瞿塘峡内,那令人心跳加速的峡魅力才真正展现。夔门为峡西端入口,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长江上游之水滚滚而至纳入此门,水深流急。飞机从中穿越,眼底是波涛汹涌、呼啸奔腾,耳边是震耳欲聋的水声,令人心悸。

  • 标签: 三峡 长江上游 直升机 瞿塘峡 人心
  • 简介:亚生态环境现状及现存问题出发,探讨了亚生态分区特征及应扩宽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并结合相应规划原则,提出以“一心两轴五区”的环境规划及保护措施,旨在引起对亚等滨海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标签: 生态环境 规划 自然保护区
  • 简介:本文在中部六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50个村529份问卷调查数据,从聚居形态、聚居空间、聚居功能、聚居主体以及聚居设施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密度不均,规模各异,形态多样,总体分布较散;住宅占地面积较大,一户多宅现象明显,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强;生产生活形态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劳务输出+传统农业”型村庄依然占主体;农户兼业行为增加,幸福感增强,但新型社会问题显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针对其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即转型升级模式、整治更新模式、保护控制模式、迁并转移模式,并深入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模式的调控主体、调控对象、调控机制、调控路径差异,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农村,应选择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 标签: 中部地区 农村聚居 调控模式
  • 简介:提起印度,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贫穷与富有,差异与冷漠,狂热与虔诚,艳丽与混沌,质朴与忧郁,杂乱与和谐,层出不穷的怪人怪事,屡见不鲜的怪思想、怪现象,无论是否理解它的文化,认同它的习俗,只要见一眼,永远都别想忘掉。

  • 标签: 古印度 艺术 神庙 建筑 王国 习俗
  • 简介:本文利用《翁心存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1840年长江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本次水灾的主要天气成因为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其灾害程度一般。对常熟区域社会对水灾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受灾的农民能迅速对灾害做出反应,驱动社会力量的动员。官府和士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组织赈济。无论官赈和民赈,皆操于胥吏之手,使得赈济的效率低下,而鸦片战争亦使得该年灾害的社会赈济更加困难和复杂。江南区域社会存在的赈济体系能使灾害损失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但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制度及事件对区域响应机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清代 长江三角洲 历史气候 水灾 社会响应
  • 简介:京津冀一体化是多年来学界讨论的话题,专家们都在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进言献策,在区划融合、产业对接、空间演化、扩大合作、存在问题等很多方面提出了观点。京津冀在历史上属于同一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和北京先后独立为直辖市,自此京津与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状况上就逐渐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差距,环京津区域出现了一个"环京津贫困带"。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京津与河北省都看到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一体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京津周边的保定、唐山、承德和张家口也都提出了"对接京津"的发展思路。由于河北省在南北方向呈长条状,所以在一体化进程中需要采取"分步走"的发展措施,通过以点带面、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方式,推动全面一体化进程。

  • 标签: 京津冀一体化 环京津贫困带 双三角 软区划 发展对策